1948年10月,遼沈戰役中,廖耀湘兵團按照老蔣的命令,指揮5個軍兵力,企圖奪取黑山向關內撤逃,被我軍東北野戰軍圍殲。
1948年11月,國共雙方共投入兵力140萬,展開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為了支援44軍,老蔣命令黃百韜在新安鎮等待2天,導致其精稅部隊第7兵團覆滅,打開了國軍兵敗如山倒的序幕。
為了第7兵團,老蔣又派黃維兵團和杜聿明3個兵團營救,結果也被圍困。
老蔣急得吐血,連忙派愛將胡璉出馬,但胡璉是個“狐將”,性格非常狡猾,正等著看黃維和杜聿明的笑話呢。
在淮海戰役決戰時,老蔣派駐守武漢的白崇禧增援,但白崇禧堅持“按兵不動”,兩人在電話里直接對罵。
戰局連連失利,老蔣方寸大亂,更加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傅作義眼看大勢已去,同意北平和平解放。
這些國軍將領手握王牌部隊,解放戰爭時期,曾給解放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由于老蔣瞎指揮,紛紛走上敗亡之路。
廖耀湘,不抽煙不喝酒,生活非常簡樸,是國軍中屬學霸級的人物,黃埔軍校長沙分校第六期騎兵科畢業,畢業考試時名列前10名,由老蔣親自點名進入留學預備班學習,后被派往法國圣西爾軍官學校騎兵科。
廖耀湘轉到法國陸軍大學機械化騎兵專業學習后,由于勤奮好學,畢業時考試名列第一名。
1942年3月,廖耀湘首次率領新22師進入緬甸對抗日軍,和日軍激戰12天,突圍后進入野人山,原始森林中到處都是瘴氣、毒蛇,他親自帶領開路工兵用砍刀披荊斬棘,最終歷經3個月,將3000多官乒帶出野人山。
1943年12月,廖耀湘第二次帶領新22師入緬作戰,和新38師配合,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重創日軍第55聯隊、56聯隊和第2大隊,戰后被提拔為新編第6軍中將軍長,因功被授予勛章。
論抗日戰功,國民黨軍中沒幾人能超過廖耀湘,有人稱他為蔡鍔以后“湘軍人中的第一人”。
解放戰爭時期,廖耀湘參加了四平戰役、遼東戰役、新開嶺戰役,臨江戰役等等,給解放軍造成的人員傷亡在10萬以上。
遼沈戰役中,廖耀相的10萬大軍被解放軍一鍋端,淪為了階下囚,算是外戰內行,內戰外行的人物,他接受改造時十分積極,還被評為搓麻繩高手。
由于表現好,廖耀相被派往農場進行野外勞動,沒有圍墻和崗哨,到了農場后他開始挖土施肥、澆水剪枝,忙得不亦樂乎。
廖耀湘改造徹底受到特赦,當上了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政協文史專員,但在特殊時期受到迫害,吃了不少苦。
1968年12月2日,廖耀湘突發心臟病去世,直到10多年后,全國政協為他補開了追悼會,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公開肯定了他在八年抗戰中的歷史功績。
黃百韜,又名黃伯韜,國軍陸軍中將,身材長得瘦小,從小家里很貧困。
剛開始他是北洋軍閥李純的傳令兵,李純看他人機靈,送他去金陵軍官教育團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黃百韜參加蘇北戰役、南麻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等,給解放軍造成的人員傷亡在10萬以上。
1948年11月5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打響,老蔣命令黃百韜在新安鎮原地接應44軍,但等了一天毫無消息。
這時黃百韜率領的第7兵團,發現了我軍華東野戰軍的蹤跡,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連忙開會商量對策。
由于老蔣讓他原地等兩天,只能聽從指揮,但他知道我軍陳毅率領有30多萬軍隊,而他只有10多萬,所以十分悲觀。
11月7日凌晨1點多,與44軍會合后,黃百韜命令部隊全線撤出新安鎮,當解放軍趕到的時候,黃百韜部隊已經走了整整一天。
但第7兵團還是被解放軍7個縱隊圍住了,原來黃百韜部隊剛撤了一半路程,就被運河攔截,河上只有一座鐵橋,只能征集民船過河,這樣下來部隊亂成一鍋粥。
黃百韜急令第7兵團在碾莊休整,和我軍進行困獸之斗,最后部隊被全殲,本人中彈身亡。
黃百韜生前十分后悔,機械聽從老蔣命令,等了44軍2天,沒及時在運河架浮橋,其他友軍也不給力。
像黃百韜這樣效忠老蔣,寧死聽從命令的,還有杜聿明。
杜聿明,出身名門,黃埔軍第一期畢業生,國軍中將,是眾多黃埔學生中特別突出的一位。
杜聿明本人不善言辭,但扎實做事,在長城戰役中重挫日軍一戰成名。
1939年11月,杜聿明帶領第5軍反攻昆侖關,全殲日軍有“鋼軍”之稱的第21旅團5000余人,取得抗日戰爭中第一次攻堅戰的勝利。
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哀嘆:“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
1942年3月,杜聿明率第5軍入緬作戰,但在撤退時,老蔣瞎指揮路線,也被迫進入野人山,由于環境惡劣,到處是有蛇和蟲蟻,杜聿明生了重病差點沒命,歷時幾個月才走出來,部隊也損失慘重。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曾指揮山海關戰役、錦州戰役、四平戰役、淮海戰役等戰役,曾和我軍羅榮桓、陳毅、劉伯承等元帥交過手,給解放軍造成的人員傷亡在15萬以上。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按老蔣指揮,率幾十萬部隊增援黃維兵團,結果也被我軍重重圍困。
被圍困后杜聿明請求支援,考慮了好幾個方案,但友軍都想保存實力,內部矛盾重重難以實施。
杜聿明被俘后,進入功德抹戰犯管理所,由于他患有胃潰瘍和肺結核等慢性疾病,管理員們對他很照顧,能吃到紅燒魚、雞蛋等食物,每天還有牛奶。
杜聿明經過10年的學習和改造和學習,成為第一批特赦戰犯。
1961年,杜聿明當上了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政協文史專員,撰寫民國時期資料,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杜聿明率領幾十萬大軍去救援,奈何友軍各懷鬼胎,最終只能被俘,同僚胡璉就沒他這么耿直了。
胡璉,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陸軍一級上將,指揮才能出眾,被稱為“常勝將軍”。
他指揮的國軍18軍,被稱為“吃人部隊”,是國軍五大王牌部隊之一,毛主席評價他:“狡如狐,猛如虎”。
解放戰爭時期,胡璉參加巨野戰役、南麻戰役、土山集戰役,阜陽戰役,洛陽戰役,定陶戰役,金門戰役等等戰役,給解放軍造成的人員傷亡在10萬以上。
19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老蔣眼見黃維和杜聿明被困,連忙召見愛將胡璉。
老蔣對胡璉說:“伯玉,你總算來了。關系黨國命運,黃維的12兵團陷入絕境,你一來就有希望了!”
胡璉拍拍胸脯:“我親自去救出12兵團,定能穩定大局,再設法反攻!”
老蔣追問胡璉帶多少兵馬,胡璉表示:“我單騎足矣,12兵團要提高士氣,人再多也白瞎。”
老蔣聽后十分滿意,請胡璉吃了一頓飯,并安排飛機護送。
胡鏈坐著小飛機來看望國軍官兵,兵士們見到他激動得奔走相告。
結果胡璉指揮著12兵團反擊作戰,怎么也沒法突破解放軍的鐵齒鋼牙,打來打去地盤越來越小。
胡璉反擊失敗后,又向老蔣去搬救兵,但老蔣也無計可施,手里可用的兵力越來越少。
1948年12月15日,胡璉和黃維帶領12兵團各軍乘兩輛坦克向兩個方向突圍,黃維的坦克發生故障掉進了溝里被俘虜。
胡璉乘坐坦克上了公路,躲過了解放軍的盤查,解放軍誤認為是自己的坦克,還給其讓道。
天亮以后,坦克的油料耗盡,被解放軍發現追了過來,胡璉后背中了彈,上了船后逃走。
他很快被送到上海虹橋天主堂醫院,僥幸保住了性命,不得不說,他真是狡猾的老狐貍,既不動用自己的兵力,又能向老蔣表忠心后死里逃生。
回到臺灣后,胡璉繼續受到老蔣重用,后于1977年6月22日,因心臟病去世。
原本在黃維和杜聿明被困后,老蔣還有駐守武漢的兵力可以使用,但被白崇禧阻止了。
白崇禧,國軍新桂系僅次于李宗仁的二號人物,和李宗仁合稱“李白”,國軍陸軍一級上將,在軍事上很有建樹,有“小諸葛”的美稱,在國軍中頗有名氣和地位。
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指揮了四平戰役、襄樊戰役,青樹坪戰役、衡寶戰役等戰役,和我軍將領羅榮桓、劉伯承等人交過手,給解放軍造成的人員傷亡在20萬左右。
1948年12月,淮海會戰中,老蔣調動白崇禧第二軍進入蚌埠地區支援,但第二軍中的第9師開抵漢口準備乘船時,白崇禧派警衛團將船只嚴厲看管,國防部等上級的命令和電報發了幾次都被他頂了回去。
老蔣親自跟他接通電話后,白崇禧表示武漢地區部隊部隊太少,不能再調走,兩人的態度越來越壞,直接在電話里罵了起來,老蔣認為他不服從命令。
白崇禧諷刺道:“合理的命令我服從,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
有多人認為白崇禧在淮海會戰中故意拆老蔣的臺,但實際上,他也是為了保存實力,作為東山再起的資本,不得不說是很明智的。
白崇禧后來表示:“如果我們保有武漢,必要時可以和共軍和談。如果武漢失守,可以退居湖南、廣西云貴一帶。”
他跟隨老蔣去臺灣后,曾擔任國民黨國防部長等重要職務。
白崇禧的夫人去世后,他和身邊的護士小姐談起了戀愛,幾個月里頻頻約會,后來突然去世。
關于白崇禧的死亡原因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他死于心臟病,有人認為他死于風流,還有人推斷是被老蔣暗殺而死。
在紅軍進行25000千里長征進入廣西邊境時,白崇禧奉命進行圍堵,卻沒有阻攔,讓老蔣懷恨在心。
國軍慘敗后,白崇禧和李宗仁形成了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曾兩次聯手對老蔣進行逼宮,有一次讓老蔣被迫退居二線。
李宗仁去了海外后,時常在報紙上發表不利于老蔣的言論,老蔣氣壞了,但沒法控制李宗仁,只能遷怒于白崇禧。
老蔣個有仇必報的人,手段也十分兇殘,李宗仁回到大陸后,白崇禧的價值也消失了,很快被痛下殺手。
眼看老蔣大勢已去,白崇禧要保存自己的實力,而駐守北平的傅作義也要面對這樣的難題。
傅作義,保定軍校畢業后投身軍旅,在長城抗戰中,打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綏遠抗戰中,傅作義取得“百靈廟大捷”后聲名鵲起,這場戰役被譽為中華民族復興之起點。
老蔣曾表示:“傅作義的部隊是七路半。”意思是快成八路軍了。
在國共合作抗日時,傅作義從八路軍中吸取了很多治軍和作戰方針原則,治軍十分嚴厲,不同于其他中央軍的專制獨裁和腐敗,所以戰斗力較強。
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曾指揮綏遠戰役、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戰役、平北山區戰役、平津戰役等等十幾次戰役,曾和聶榮臻、賀龍、朱德、羅榮桓等元帥交過手,前后給解放軍造成傷亡在20萬以上。
1948年11月,平津戰役打響,我軍第三兵團包圍了張家口,傅作義怕張家口有失,斷了他回綏遠的路,連忙派麾下精銳部隊35軍救援,但35軍連日奔波在新保安過夜,被我軍殲滅。
1949年1月,東北野戰軍對天津發起總攻,傅作義命令陳長捷死守天津,作為和解放軍北平和平談判的籌碼。
陳長捷被俘虜后,北平也被重重圍困,關鍵時刻傅作義同意北平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傅作義擔任水利電力部長,國家給他配用了汽車,但他平時艱苦樸素,只是自己公務使用,家屬不允許乘坐。
在傅作義的故居門前,種著一棵“報國樹”,這是他年少時種下的,立志報效祖國。
在他的一生中,金戈鐵馬戰功赫赫,他力促北平和平解放,在關鍵時刻,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是幾個國軍將領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這幾個國軍將領,都是頗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功過是非化作煙塵,也成了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