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谷 豐
編輯|小 麥
在創投圈中,吳世春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作為梅花創投的創始合伙人,他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快準狠的投資風格,以及對長期主義的堅持而聞名。他說:“創業是這個時代的科舉。”這句擲地有聲的話,道盡了無數普通人在創業浪潮中翻涌掙扎的心路歷程。從四次成功創業到十年創投生涯,他見證了中國創投行業的起伏跌宕,也書寫了一個個令人稱道的投資神話。這次專訪,吳世春敞開心扉,與《時代面孔》總編輯谷豐深度探討他的創業與投資哲學,以及對未來的判斷與思考。
創業是時代的科舉
吳世春:2004年我就開始創業了。
谷豐: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是做什么項目呢?
吳世春:一開始做的是商之訊,后來是酷訊網、聽云、食神搖搖,一共做了四次創業。對我來說,創業是這個時代的科舉。一個普通人如果不創業,幾乎很難實現階層跨越。
谷豐:這么多年創業下來,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吳世春:我覺得還是要堅持長期主義。有人想走捷徑,走快車道,但所有的捷徑背后其實都暗中標好了價格,賺了快錢的人,最終都得吐出來。賺了1塊錢,很可能要還10塊錢,賺的時候一時爽,還的時候“火葬場”。經過這么多年,我明白了,踏踏實實依靠自己能力提升認知,賺到的錢才是最踏實的。
谷豐:寧愿慢一點,也不抄近路。我發現您很少找外部因素,而是一直在自我反省。
吳世春:是的,每件事情都要找到它的第一性原理。一個人成長的核心不是經歷,而是反思。無論是摔一個小跟頭,還是跌一大跤,都需要反思和總結。很多人以為經歷過就夠了,其實不對。只有不斷反思,才能真正成長。
《時代面孔》總編輯谷豐(左)與吳世春合影
從投資“小白”到“1500倍”奇跡
谷豐:您什么時候進入創投行業的?
吳世春:個人投資的話是2009年,那時候投了第一個項目“大掌門”,用40萬賺了6個億,收益率達到1500倍。真正做機構投資是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剛好十年。
谷豐:這十年里除了“大掌門”,還有哪些成功案例?
吳世春:理想汽車、小牛電動、致尚科技、悅安新材、赤子城,這些項目都很成功。
谷豐: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吳世春:要與時俱進中國早期投資的范式一直在變化,過去我們投消費、投模式創新,現在則要投硬科技。這不僅是產業趨勢的轉變,更是整個經濟模式的調整。從原來和產業關系不大,到現在必須“抱住產業的大腿”。所以,投資的眼光和思路必須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才能抓住機會。
谷豐:有沒有失敗的投資案例呢?
吳世春:當然有,作為早期投資人,這是不可避免的。我投過600多個項目,其中也有很多失敗的案例。投資本身就是在風險中尋找可能性。失敗是過程的一部分,只要你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就不會白費。但如果一味否認失敗、逃避問題,那就很難在這個行業中立足。
谷豐:您投項目時主要看什么?
吳世春:簡單來說是“人、事、時、值”四要素。“人”是指創始人,他的能力、潛力和心態至關重要;“事”是項目的方向、趨勢和機會;“時”是時間點,抓住時機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值”則是估值,投資的核心是找到真正有價值的項目。這四個要素合一,基本就能保證成功的概率。
創業的四個階段:你在哪一步?
谷豐:從事創業這么多年,有害怕的時候嗎?
吳世春:有的人天生有“失敗恐懼癥”,雖然還沒失敗,但腦子里已經把失敗的場景預想了無數遍。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當你害怕一件事發生時,那件事就會找到你。所以不要總想著失敗,要專注于做好當下
谷豐:面對現在的創業環境,您覺得大家還應該繼續創業嗎?
吳世春:創業這條路對很多人來說是自我認識的過程。我把創業分成四個階段:-1到0、0到1、1到10、10到100。很多人進入創業賽道后一直停留在-1到0的階段,對創業的本質沒有清醒認識,也沒有做好準備。這種狀態下,交學費是不可避免的。
譬如小成本創業,像開飯店,為什么那么多人前赴后繼?因為人怕閑著。一閑下來,就覺得自己不努力;但一忙起來,又很可能賠得很慘。很多人過去取得了一些成績,就以為自己可以復制成功。比如過去開了一個餐廳賺了幾百萬,就認為再開一個一定也能成功。但實際上,每次創業都是全新的挑戰,兩大幻覺——“上次成功,這次也可以”和“別人成功,我也可以”——會讓人不斷摔跟頭。
谷豐:為什么很多人總會陷入經驗主義和路徑依賴呢?
吳世春:別人能成功的事情,你不一定能成功。天賦不一樣,不要自我欺騙。
谷豐:那您對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吳世春:我的建議是“強行起飛,粗糙開始,空中加油”。不要猶豫,先做起來,但也不要一開始就過度依賴外部資金。在找到方向和感覺后,再把資源整合起來。
悲觀者永遠正確,但樂觀者才能成功
谷豐:2024年快結束了,您覺得這一年的創投環境怎么樣?
吳世春:這兩年確實難,投資難、募資難、退出難,特別是退出難直接影響到募資。IPO數量減少,LP(有限合伙人)看不到退出,就不愿意再出資。
谷豐:那2025年會有所改變嗎?
吳世春:可能會加大并購市場的活動,一些原本要上市的公司可能通過并購進入二級市場。
谷豐:2025年的投資機會在哪些方面?
吳世春:有幾個方向值得關注:產業+AI、供應鏈+出海、企業家+IP、中美競爭下的國產替代,以及有錢人群的高端需求。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未被充分挖掘的機會。
谷豐:企業家打造個人IP是趨勢嗎?
吳世春:是的。現在是個人平權的時代,像抖音、視頻號這樣的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媒體中心,甚至比傳統媒體影響力更大。企業家應該下決心做IP,但不要過度包裝,保持真實,同時不要唯粉絲論,要建立鐵粉群體——對你真正認可的人,不要急于收割,要用IP為主業賦能。像雷軍,就是通過個人IP帶動了手機、投資和汽車業務的成功。
谷豐:2024年,您會用什么關鍵詞總結?
吳世春:希望萌芽之年。已經有一些新舉措開始推行,雖然效果還需要時間,但未來值得期待。
谷豐:2025年呢?
吳世春:壓力之年。但有壓力未必是壞事,“國無外患則國恒亡”,外部的挑戰反而能讓我們內部更團結、更專注于解決自身的問題。
谷豐:有人唱衰中國經濟,您怎么看?
吳世春:悲觀者永遠正確,但樂觀者才能成功。堅持對國運的信仰和對未來的光明論很重要。別人唱衰,你聽聽就好,不必太在意。
工作中的樂趣與平衡
谷豐:您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為什么還這么忙?
吳世春:對我來說,工作是一種樂趣,越是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就越要努力。機會越多,空閑時間越少,關鍵是能否從中找到樂趣和平衡。
谷豐:您如何保持清醒?
吳世春: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拿他們做榜樣的話,就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比如酷訊網我招的第一個員工就是張一鳴,有這樣的人做榜樣,又怎么會飄?
谷豐:您給自己的標簽是什么?
吳世春:企投家,一個有趣的企投家。既做企業,也做投資,除此之外,我還在做脫口秀。
谷豐:為什么做脫口秀呢?
吳世春:脫口秀是一種內容形式,能讓更多人接受我。
谷豐:您覺得您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吳世春:很幽默、能自嘲、敢自黑,這在創投行業中是很難的。做投資是心越來越硬的一個行業,心軟的話做不了早期投資。有太多的人找你投錢,其中還有很多熟人。
谷豐:您怎么拒絕呢?
吳世春:“你繼續加油干,等你做出一點成績我再來看看”。
谷豐:你會給他們創業建議嗎?
吳世春:建議倒是特別愿意給的。布施分為三種:飯布施、錢布施和法布施。
王陽明心學:以利他之心應對外部壓力
谷豐:創投家要輔導很多青年去創業,這對心理素質要求很高,您現在提倡王陽明心學,是不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呢?
吳世春:我覺得心學是一種克服困難的學說。王陽明認為,面對困難要堅守本心,力由心生,從內心尋求力量,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外部的困難。所以我覺得心學是處理我們這個時代難題的一把鑰匙。
谷豐:心學在您身上是怎么應用的呢?
吳世春:看待困難的視角發生了變化,心態就不一樣了,心態好了所有的事情都會好。
谷豐:更好地修煉自己。
吳世春:不要抱怨環境,以利他之心,去理解環境,理解別人的訴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