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床常見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年僅29歲的網紅抗癌女孩因直腸癌不幸離世。震驚之余,人們不禁要問:風華正茂的年齡為何會患上直腸癌?難道發病前沒有一點癥狀嗎?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如何防止悲劇重演?
直腸癌: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人以為老年人才會患癌,其實直腸癌并非老年人專屬。如果你以為這種病只會找上那些年紀較大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患上直腸癌,甚至出現了“20歲直腸癌”的病例。
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都是誘發癌癥的元兇,比如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熬夜,這些都是直腸癌的“罪魁禍首”。
直腸癌的“惡作劇”——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非常隱蔽,很多時候它就像一個“惡作劇的演員”,藏在你的腸道里悄無聲息地作怪。我們通常會在電視或者電影中看到,癌癥患者在早期階段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癥狀,比如腹痛、便血、大便規律的改變、食欲下降等,等發展到中晚期,還會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但是,直腸癌并非如此“暴躁”,它常常采取“靜悄悄”的策略,逐步擴展。
初期的直腸癌可能只是一些微小的變化,比如便秘、排便習慣的改變,偶爾的腹痛,甚至是便后不完全的感覺。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只是“腸胃不好”或“最近吃得有點多”,然而,這些癥狀很容易被忽視。其實,很多人對于腸道的變化并不敏感,往往認為“沒什么大不了”,于是放任不管,直到問題變得嚴重時,才會后悔莫及。
忽視腸道健康的后果:直腸癌的“隱形殺手”
那為什么這些早期癥狀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呢?說到底,現代人往往缺乏對腸道健康的關注。想想看,我們每天在社交平臺上花費多少時間瀏覽各類“網紅飲品”“輕食沙拉”和“速食快餐”的推薦,卻很少有人關注過腸道是否健康。我們在追逐減肥和保持身材的過程中,經常忽視了腸道的基本保養。比如,天天吃油炸食品、薯條、紅肉,晚上又加個宵夜,再加上長期的熬夜加班,這一切都給腸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長期下去,很可能成為癌癥的“溫床”。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有些知名人物,往往因為工作壓力過大、飲食習慣不規律、應酬過多,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曾經有某位明星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自己經常因為工作忙碌錯過餐點,甚至為了“保持身材”選擇節食,導致身體營養失衡和腸胃問題頻發。遺憾的是,腸道并不會因為你忽視它而原諒你,它有自己的節奏,最終它的“憤怒”可能以癌癥的形式表現出來。
早期篩查:預防直腸癌的“健康秘籍”
既然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那么我們又該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定期體檢,尤其是腸道健康的篩查。
對于45歲以上的成年人,腸鏡檢查應列入健康體檢項目。通過腸鏡檢查,醫生可以在腸道內“看到”一切潛在的異常,包括息肉、炎癥,甚至癌變。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對于那些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更應該提前到40歲或更早開始篩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同樣重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攝入,保持適量的運動,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緒管理,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實際上對預防直腸癌至關重要。
生活要有“腸”遠的眼光。腸道健康,真的不能忽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每一個“我”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限量版”。善待我們的身體,要平日小保養,定期大檢查,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不要等到身體亮起紅燈,才追悔莫及。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年僅29歲網紅抗癌女孩因直腸癌離世……如何防止悲劇重演?------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665帖
馬醫生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