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君過元旦,寒夜讀好書。昨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閱讀越美——總臺新年讀書夜》直播活動圓滿落幕,2024年央視《讀書》精選年度好書名單正式揭曉,我的新書有幸入選。
作為壓軸嘉賓,我的出場直到跨年深夜才結束。在節目中,與觀眾分享了“職場人的情緒調整之道”。非常感謝每一位深夜陪伴的觀眾支持!節目也將在央視十頻道科教頻道正式播出,期待與你再次相遇,共度閱讀之美。
以下內容轉載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公眾號: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情緒心理學:來自內心深處的福流》入選2024央視《讀書》精選年度好書。
在直播中,本書作者彭凱平教授圍繞“打工人的情緒調整”發表演講,暢談了當下職場人士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當下的職場語境中,“打工人自稱牛馬”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它折射出的是眾多職場人士在高強度工作狀態下的一種自嘲與無奈。打工人往往面臨著較為嚴重的情緒消耗,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情緒管理,幫助打工人從這種情緒困境中掙脫出來?
在我看來,很多職場人說自己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有幾種可能,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要為自己貼標簽:
第一種情況,某些職場人說自己“過著牛馬一樣的生活”,并不一定全是消極的,估計是一點帶有幽默感的自嘲, 個別人可能還有點小自負,小驕傲等。
第二種情況,有些人的確是情緒低落、心情郁悶,需要抱怨和發泄。那這種情況下的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上的消極,行動上倒不一定消極。也就是工作依然干得好好的,就是心情不太好。
第三種情況,那是我們應該關心的, 就是有些人真的陷入了情緒的陷阱。這可能是來自于工作時間長,競爭的壓力大,績效考核嚴,工作過度的重復單調、或者同事關系緊繃等。
從健康角度,我們鼓勵職場人要理解“心態重于情緒”的觀念。情緒是一種自然的心理表達,大部分的情緒是排除理性與思考的,只在于當下能不能發泄,舒不舒服。情緒的自然的釋放就像不受約束的洪水,直接奔流到海還好,但是如果淹沒良田房屋,那危害和損失就大了。而心態就相當于控制洪水的那個閘門,當情緒產生時,因為有心態這個閘門的準備,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會減少情緒洪水對人對己的破壞。更好的就是可以適當有效地疏導。所以,職場人要學會做自己情緒疏導的“大禹”,而不是情緒擁堵的“鯀”。
另外,說到職場人的情緒低落的表現,主要有三種:
第一,就是身心俱疲。不光是身體覺得疲勞,精神也覺得疲勞,出現了一種被掏空的感覺。在心理學上這種情況稱為“職業倦怠”。
第二,是我們經常說的“情緒內耗”太多,突出表現為“擔心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未來”,會產生焦慮感。而過度的沒有化解的焦慮,又會引發更加嚴重的抑郁情緒。還有就是自我懷疑——擔心工作做不好,擔心自己沒有前途,擔心自己保護不了家人孩子等等,這些會引發對自我的價值產生懷疑,屬于“低自尊”傾向。
第三個比較大的情緒問題,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就是“歸屬感坍塌”。人是社會的動物,社會中的獨立的“牛”和“馬”本沒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是“牛牛牛PK馬馬馬”或者“牛馬牛PK馬牛馬”,牛馬成群,又關系復雜。那對于一些人并不太適應職場社交的人來說,就會產生很多的不安,職場關系的歸屬感遭遇挑戰。職場人如果處理不好各種關系,適應不了這種環境,自然就會緊張焦慮了。
那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給大家帶來了兩張相片。
14年前,大學生許康平無意中按下快門,拍下了一張火遍全國的照片「重慶棒棒父子照」,定格了重慶朝天門碼頭工人父子之間的溫情時刻。14年過去了,許康平再次拜訪了「棒棒」父子。當他們重游故地,像14年前那樣站在石階上時,令人感慨萬千。父親依然在朝天門市場辛勤地肩扛貨物,為家庭奮斗。當年年僅4歲的兒子如今已長大成人,即將迎來高考,肩負起了新的希望。而父親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重慶扛下了一套房,以七年時間還清了所有的房貸。
14年前的照片中,父親肩扛重擔,一手牽著年幼的兒子,叼著一根香煙,從長長的石階上走下。父親的堅毅與兒子的天真,讓這張照片打動了無數人。
我看到這幅相片時,也很受震動。這是一個特別樸素的照片,一個特別底層的中國人,生動地詮釋了打工的三個意義:
● 肩上的重擔象征了家庭的責任。作為一個碼頭工人,生活真的很辛苦,但正是這種責任感,讓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義無反顧地向前。家庭是我們的來處,是我們的根本。照片里的父親扛著貨物,那份從容和堅毅,正是對家庭責任最好的詮釋。
● 手牽著的是孩子,是未來。孩子緊緊跟隨在父親身旁,父親的手不僅是牽引,更是指引方向、給予支持。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孩子就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努力奮斗的動力。父母的愛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照片中的牽手動作,就是對孩子最深沉的保護與關懷。
● 而那根香煙,則是父親在繁重勞動之余,一定為自己找到的一點小小的快樂。在生活的壓力之下,我們也需要找到一些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哪怕只是短暫的享受,也能夠讓人想到,生活不應該只有責任和奮斗。這種快樂不需要多么偉大,只要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滿足感,這就是積極心理學所說的“好好活著”。
所以這個照片特別地形象地表達了我心目中職場人工作意義的“三駕馬車”——責任、希望和快樂。像照片中的父親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勞動,把沉重的貨物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看似平凡無奇,卻包含了他對家庭的深沉愛意,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生活的堅持。而能支撐他的堅持的就是讓自己開心。
涉及到具體的方法,我提供五個比較重要的個人建議:
第一,努力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要合理規范自己的工作,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和休息。我經常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活著就為了打工,所以說一定要把這樣的優先秩序排清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應該去承擔責任的。我們做我們的事情,其他人做其他的事情,各司其職,各安其所,這才是合理的工作邏輯。
第二,盡量遵循滿意原則, 警惕完美主義的圈套。非要最佳、最好、第一,這些執念其實對我們自己造成了過度的壓力。我的觀點是: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的盡力而為,但沒有必要一定要做到絕對好,這種絕對是不現實的,也是沒必要的。
第三,運用一些必要的調整情緒的小方法。比如說,當你覺得難受,別扭,喘氣喘不上。或者是自己情緒會失控的時候,可以要求自己慢慢的吸氣與呼氣。或者是撫摸自己的膻中穴,或撫摸自己的身體。或者是到外面聞聞花香、草香、土香、樹香;或者就是找人傾訴,把自己的不開心找人說出來。
第四,學會有效休息方法, 保護我們的大腦。事實上,心理問題就是腦神經與腦激素失調。如果大腦神經區域網絡的某個地方長期活躍得不到休息,就會影響到自己身體健康。那些用的過多的區域,通過激活其它區域,進行興奮轉移,讓它們獲得休息。比如說我們做體力活很累時,那主要是這個身體控制的運動神經系統興奮。這時候,可以讀讀唐詩宋詞,聽聽音樂,想想家人朋友歡聚的場景,看看遠方的風景等。總在電腦前坐著,也非常容易產生疲憊,那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讓自己活動起來。長期不動腦筋,人也會累,所以要時不時的學點新東西,這樣也能讓大腦保持健康。總而言之,生活要豐富多彩,不要讓自己單純的只做一件事情。
第五,加強社會聯系,擴展社會關系。人其實是有很多重要的心理的資源來自于人際關系,比如說愛,所以我們發現,當感受到親人,家人,同事的愛的時候,你可以產生一種積極力量。這個積極力量,一個特別具體的體現就是你覺得特別的溫暖,因為大腦會釋放出一種愛的激素叫做催產素,讓你覺得沐浴陽光一樣。愛的感受也可以來自被需要感,有用感,就是你要覺得自己能夠自己獨立判斷決策,能夠去成全幫助,影響他人這樣一種有用的感覺。也讓我們產生一種積極的明亮,這來自于我們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因為有用。是覺得對他人有用,對家人有用,對社會有用。當然,我們有些人還有更高的追求,比如說立德立言立功,但是對于我們打工人來講,我個人覺得最基本的有用感是讓周圍的人受益,讓親人快樂幸福健康。
我覺得這是我們個人能做的事情。但是個人做的事情一定離不開企業和社會。所以說我也經常講我們企業能不能多一些人文關懷,做一些團隊的互動建設,立一些彈性的工作時間,減少嚴格的績效考核,杜絕狼性文化,提倡互相關愛,互相支持的社會主義企業文化。我覺得這是企業可以做的事情,我們社會要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讓大家都學一點積極心理學, 提供職工心理援助計劃,打造幸福企業, 其實都是我們國家可以提倡的事情。
當然,最重要的是還是要有積極的社會心態,特別是當經濟出現停滯或者經濟出現困境的時候,當我們的工作生活出現重大的挑戰的時候,社會一定要有一種積極心理,能夠讓我們有一種朝氣蓬勃的向上的力量。
不求人生皆如意, 但求萬事半稱心!
彭凱平教授挑選的年度漢字:“心”
回首 2024 年
人們歷經了不同程度的心靈蛻變
部分人實現了精神升華
走出了迷茫困境
亦有人尋得了心靈療愈的曙光
正是書籍成為了
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
引領我們走向
更加幸福、更加充實
的人生旅程
2025,讓我們繼續閱讀越美!
一本送給中國人的情緒生活指南,帶你化解10種消極情緒,練習11種積極情緒,鑄造5種道德情緒,讓美好情緒療愈自己的身心靈,化情緒問題為情緒優勢,以積極情緒創幸福生活,用道德情緒鑄意義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