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是找 PMF,我相信真正創業過的人都會對 a16z 創始人 Marc Andreeseen 的這個觀點深有感觸《》。
2024 年給我印象最深的 AI 產品,不是融資最多或者估值最高,而是收入增長最快的那些產品,因為我覺得真金白銀的客戶才代表了 PMF 的完美契合程度,比方說以 Cursor 為代表的這波 AI 編程產品《》。
而最近的兩個產品或者說兩個里程碑事件,讓我感受到了 AI 時代 Marketplace 的大致模樣,一個是 Waymo 在 SF(舊金山)的市場份額超過 Lyft 的這張圖。
當 Waymo 于 2023 年 8 月推出時,Uber 和 Lyft 在 SF 的份額分別為 66% 和 34%。5 個月后即 2024 年 11 月,Waymo 的市場份額為 22%(與 Lyft 相同),Uber 為 55%。
Uber 和 Lyft 都失去了兩位數的市場份額,但對 Lyft 來說更痛苦。Lyft 失去了約 1/3 的份額,Uber 損失了約 1/6。而這只是比較 Waymo SF 運營范圍內的所有乘車和下車行程(不包括任何往返機場的乘車)。
a16z 合伙人 Alex Immerman 說,有趣的是,Waymo 的等待時間比 Uber 和 Lyft 更長,因為路上沒有足夠的汽車。但他們已經足夠接近可接受的門檻,他們的優質產品(干凈、漂亮的汽車、安靜的司機等)會引導乘客走向他們的方向。當 Waymo 讓更多汽車上路并減少等待時間以與 Uber 和 Lyft 保持一致時,他們的份額可能會上升得更快。
因此 Alex 認為,傳統網絡效應的護城河在 AI 時代可能正在發生一些變化(失效),你只需要一個最小的網絡規模,但一旦達到這個規模,回報就會遞減。
在每個地區,Uber 和 Lyft 都需要足夠的司機來保證合理的等待時間。一旦等待時間達到可接受的閾值,增量司機就不會改善乘客體驗(例如,如果我的 Uber 行程將在 2-4 分鐘內到達,我并不真正關心等待時間變得更快)。
而在 USV 合伙人 Fred Wilson 關于 2025 年的預測里,關于 AI 這塊有 3 條,其中一條就是到 2025 年底,Waymo 在 SF 和洛杉磯的乘車次數將超過 Uber。
AI 或者說汽車的無人駕駛時代,供給在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無限大的,但需求變化不會很大,至少不會無限變大,因此長遠來看,我認為基于人力來提供供給的傳統 Marketplace 將受到極大挑戰,Uber 和 Lyft 的未來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而另一個里程碑事件,同樣發生了類似的情況,我認為它是 2024 年當之無愧的增長最快 AI 產品,并且也呈現出了 AI 時代 Marketplace 的一些雛形,Benchmark 主導 Uber 投資并且已經退休的合伙人 Bill Gurley 說,他做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尋找具有雙邊效應的 Marketplace,這個就是讓他非常興奮的一個產品。
它用 AI 極大的提高了供給與需求方的匹配效率(不像打車核心提高的是供給方,這個是供給和需求方的效率都極大提高了),實現了非常瘋狂般的增長。根據創始人的總結,在 2024 年,其每月收入的增長達到了 64 倍,其客戶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頂級 AI 企業和……
全文共2668字
后續內容為付費會員專屬,會員掃碼登錄直接閱讀
Memo: Signal, not noise!
訂閱 MemoPro
Memo(vcsmemo.com)是一個基于付費訂閱模式的創投內容平臺,已得到大量 VC、企業 CEO 以及高管的支持,我們希望幫助你捕捉最具價值的行業信號、過濾噪音(Signal,Not Noise)。
訂閱 MemoPro你將獲得:
1.解鎖未來一年以及之前的所有會員專屬內容
2.:付費內容+最新行業快訊+...
3.優先體驗 Memo 新產品和新功能
限時 799 元/年(原價 999 元/年),掃碼立即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