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創投圈很火的一篇文章來自 Loom 的聯合創始人兼 CTO Vinay Hiremath,其標題叫做“我很有錢但不知道該如何生活”《I am rich and have no idea what to do with my life》。
他在文章里說,自從 Loom 賣給 Atlassian 以后,自己財富自由了《》,并且現在還拿著每年 6000 萬美金的年薪。
擁有了他一輩子也用不完的財富,但他自己卻處于一個完全無法與他人共鳴的狀態,沒有了人生目標,做什么都不對勁,和女朋友也分手了,完全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雖然還是有點舍不得 6000 萬美金的年薪,但是最終他還是決定辭職,嘗試去做一些事情,只為再次感受活著的感覺。這篇文章也引發了很多人參與討論,下面先看看他自己怎么說的:
我很有錢,卻不知道該如何生活
過去的一年,我的生活像是籠罩在迷霧中。在賣掉公司后,我發現自己處于一個完全無法與他人共鳴的狀態——再也不需要工作了。一切都像是“支線任務”,但不是那種讓人興奮的感覺。我沒有了以往那種賺錢或追求地位的基本動力。我擁有無限的自由,卻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它。老實說,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也在減弱。
我知道,這是一個完全“零階世界”的問題。寫這篇文章并不是為了炫耀或尋求同情。說實話,我甚至不知道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是什么。我試圖為它賦予意義,但這樣做讓我覺得虛偽。后來我意識到,試圖通過寫博客來創造意義,本身就很諷刺,因為我現在對生活缺乏真正的信念和目的。
所以,我決定出于自己的“自私目的”,坦然(且可能顯得很尷尬地)向互聯網上一群無名陌生人吐露心聲。不期待從中得到什么結果。
放棄 6000 萬美元,去 Redwoods
去年三月,我對人生完全沒有頭緒。我知道,留在收購公司的職位上對我來說不是答案——你能想象的那些“大公司問題”都存在(復雜的政治斗爭,緩慢的節奏,像 NPC 一樣的同事等等)。但我卻很難放棄那 6000 萬美元的薪酬。我已經賺了遠超我需要的錢,但當你面對這樣的數字時,大腦會做出很奇怪的反應。
于是,我決定去 Redwoods 走一走,試著找到答案。
第一次徒步僅五分鐘,那些樹木就仿佛在向我微笑,并低聲訴說他們的簡單智慧:
金錢的意義,不就是為了自由嗎?
最稀缺的資源,難道不是時間嗎?
我決定離開,去做一些事。哪怕是任何事,只為再次感受活著的感覺。我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我發誓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經想明白了——出于自尊,出于對未知的恐懼?;ㄙM十年時間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確實很難放下這種確定性和目的感。
嘗試做機器人,卻發現是在模仿馬斯克
離開那段十年旅程后的兩周里,我做了所有“健康”的人都會做的事——與 70 多位投資人和機器人領域的創始人見面。我一直對機器人很感興趣,并確信自己要投身于賦予計算機手臂和雙腿的事業。我甚至想出了所有的標語來欺騙自己,認為這是我的“人生使命”。一切似乎都在“指向這個確切的時刻”。
世界正經歷重大勞動力短缺!
我們必須保持對中國的競爭力!
高度重復勞動的市場規模達數萬億美元。
然而,兩周后,我離開時感到泄氣且愚蠢。我根本不想創辦一家機器人公司。唯一讓我感興趣的是類人機器人。我開始意識到,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模仿馬斯克——這實在太讓人 cringe 了。打出這些字時,我都感到痛苦。
和女朋友分手后,發現自己的不安
決定不做機器人公司后,我發現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沒有任何明確的目標。我和深愛我的(前)女朋友一起去了許多美麗的地方。過去六個月的經歷可以寫成好幾篇文章,但最終的結果是:什么都不對勁。
我們開始經常爭吵,我知道問題不是出在她身上,而是我。我開始面對這些年積壓的各種不安。我覺得自己無法和她一起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在兩年無條件的愛之后,我選擇分手。這很痛苦,但卻是正確的決定。我需要完全面對自己。
攀登喜馬拉雅山,重新認識挑戰的意義
分手后,我做了“健康”的人會做的事——決定通過登上一座 6800 米的喜馬拉雅山峰來釋放情緒,而我完全沒有登山經驗或訓練。結果自然充滿挑戰,但也讓我重新認識到,挑戰對我而言有多么重要。
短暫加入 DOGE,體會緊迫感的力量
后來,我決定加入 DOGE(注:可能是某種組織)參與政府改革。這段經歷讓我感受到緊迫感和明確使命的巨大力量。但最終我意識到,這并不是我最需要解決的事。我需要回歸模糊的狀態,面對自己的不安。于是,我選擇離開,訂了一張去夏威夷的單程票。
在夏威夷學習物理,專注解決自己的問題
現在,我在夏威夷學習物理。為什么?我告訴自己,這是為了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便將來創辦一家制造實體產品的公司。這聽起來很合理,但我開始學會接受,我單純地喜歡學習物理,這本身就是目標。如果這沒有任何后續,那也無妨。如果這意味著我再也無法做出像 Loom 那樣的壯舉,那就這樣吧。
盡管如此,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答:
為什么我必須做到極致,才能達到這種狀態?
為什么我不能單純地離開 Loom,說“我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
為什么我覺得只有“宏大的旅程”才有意義?
為什么平凡就不行?
為什么讓別人失望這么難?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會找到它們。
文章發出后,很多人在下面發表了各種評論,我挑選了幾條我覺得有價值的評論。Naval Ravikant 說:上帝、孩子或使命,(至少)選擇一個;一位網友說,如果可以的話,生個孩子吧。然后問題將從“我的生活該怎么辦”轉變為“我如何幫助這些小人物成長為出色的成年人”。
還有人推薦了幾本書,一本叫第二座山《The Second Mountain》,里面提到自由不是你想要游泳的海洋,它是一條你想要跨越的河流,這樣你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岸。
法律 AI Spellbook 的創始人說了兩個觀點:
我認為你缺少的是強制結構。服從結構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藥物。在 Loom,你“無法”退出,你被困住了,而我們喜歡這一點。這也是為什么人類喜歡結構化的教育計劃、體育比賽訓練、危險的登山、毒癮循環、BDSM、維持虐待關系:這些都是屈服于強制結構的方式。要感受自己的表現,你需要將自己置于無法退出的困境中。如果你很有錢,這很難。
恕我直言,現在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對形而上唯心主義的日益增長的信仰(現實是建立在頭腦中的,而不是物質的)。一旦社會消化了這一點,它將對所有事物的影響遠遠超過 Loom、人工智能或機器人技術。你是一位偉大的寫作者。也許在這個關鍵時刻你應該研究一下哲學。如果我們公司出售的話我也會這么做。(Bernardo Kastrup 的書是我讀過的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
他提到的兩本書是《Why Materialism Is Baloney》和《The Idea of the World》,最后分享了富有哲理的一句話:“開悟之前,砍柴,挑水。開悟之后,砍柴,挑水?!?/strong>
也有不少人回復說可以尋求一下宗教或者通過冥想來治愈自己,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文章《》。在精神層面,人類一直都存在著各種問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焦慮的加劇,或許這也是 AI 與宗教結合的產品再次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歡迎的一個原因。
加入 MemoPro會員,獲取更多趨勢信號
Memo: Signal, not noise!
訂閱 MemoPro
Memo(vcsmemo.com)是一個基于付費訂閱模式的創投內容平臺,已得到大量 VC、企業 CEO 以及高管的支持,我們希望幫助你捕捉最具價值的趨勢信號、過濾噪音(Signal,Not Noise)。
訂閱 MemoPro你將獲得:
1.解鎖未來一年以及之前的所有會員專屬內容
2.:付費內容+最新行業快訊+...
3.優先體驗 Memo 新產品和新功能
限時 799 元/年(原價 999 元/年),掃碼立即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