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七十七
縱你居犀角,饒君帶虎睛。
桃枝將辟穢,蒜殼取為瓔。
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
終歸不免死,浪自覓長生。
就算你居住在犀牛的角里,佩戴著虎睛石,用桃枝來驅(qū)趕穢氣,拿蒜殼做成瓔珞佩戴,飲用能溫暖腹部的茱萸酒,空腹食用枸杞熬成的羹湯。但最終還是無法逃脫死亡,白白浪費了這些所謂的長生之法。
其七十八
卜擇幽居地,天臺更莫言。
猿啼溪霧冷,岳色草門連。
折葉覆松室,開池引澗泉。
已罷休萬事,采蕨度殘年。
想要尋覓一處幽靜的居住之地, 天臺山就更不必說了,它是絕佳之選。溪邊猿猴啼叫,山上霧氣寒涼,山色與草堂前的青草相連。折下樹葉覆蓋在松木搭建的屋子上,開鑿池塘引入山澗的清泉。如今已放下世間所有事務(wù),就靠采摘蕨菜來度過余生。
“卜擇幽居地,天臺更莫言”,當(dāng)人們想要尋找一處幽靜之地定居,天臺山是不二之選。天臺山的美無需多言,那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仿佛一處被塵世遺忘的凈土。想象一下,離開城市的車水馬龍,到這樣的地方生活,內(nèi)心的安寧與喜悅難以言表。
塵世如網(wǎng),人們被功名利祿、愛恨情仇所束縛,內(nèi)心滿是掙扎與迷茫。此時,對一處精神 “幽居地” 的渴望油然而生,這天臺山便是那理想的心靈歸所。它代表著一種遠(yuǎn)離塵世紛擾、超越世俗價值觀的精神境界,無需多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解脫的指引,象征著希望的萌發(fā)。
“猿啼溪霧冷,岳色草門連”,在天臺山居住,清晨會在猿猴的啼叫聲中醒來。走出房門,便能看到溪邊霧氣彌漫,透著絲絲涼意。遠(yuǎn)處的山色與家門口的青草相連,形成一幅寧靜的畫面。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人的心境會變得格外平和,仿佛一切煩惱都被這山水隔絕在外。
初入這精神的 “天臺”,會感受到一種清冷與陌生,如同被猿啼打破寂靜,溪霧帶來寒意。但隨著心境的轉(zhuǎn)變,遠(yuǎn)處連綿的山色與自家草門相連,寓意著個體與自然、與更高的精神境界逐漸融合。原本被世俗所局限的內(nèi)心,開始接納并融入這廣闊而寧靜的精神世界,煩惱被隔絕在外,內(nèi)心重歸寧靜,這是對自我認(rèn)知的一次重塑,是從塵世的 “小我” 邁向精神的 “大我” 的過渡。
“折葉覆松室,開池引澗泉”,這是一種極為質(zhì)樸的生活方式。用樹葉覆蓋松木搭建的屋子,雖然簡陋,卻充滿自然的氣息。挖個池塘,引來山澗的清泉,看著泉水流淌,聽著水流聲,心中滿是生活的滿足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人會更加貼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與美好。
“已罷休萬事,采蕨度殘年”,表明詩人已經(jīng)放下了世間的功名利祿,不再被世俗的事務(wù)所困擾。選擇采蕨菜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度過余生,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萬事” 代表著世間的一切執(zhí)念,功名利祿、是非對錯,在修行者眼中皆為虛幻。選擇 “采蕨度殘年”,不是消極避世,而是以一種最質(zhì)樸的方式回歸生命的本質(zhì)。此時,內(nèi)心已超越了世俗的喜怒哀樂,達(dá)到了一種無我的境界,與自然、與宇宙融為一體,實現(xiàn)了真正的精神自由和解脫。
三千煩惱絲,
樊籠誰可脫。
柳蔭清涼地,
靜心得受持。
——題畫后 秋山
其七十五
世有一等愚,茫茫恰似驢。
還解人言語,貪淫狀若豬。
險巇難可測,實語卻成虛。
誰能共伊語,令教莫此居。
其七十六
有漢姓慠慢,名貪字不廉。
一身無所解,百事被他嫌。
死惡黃連苦,生憐白蜜甜。
吃魚猶未止,食肉更無厭。
其七十七
縱你居犀角,饒君帶虎睛。
桃枝將辟穢,蒜殼取為瓔。
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
終歸不免死,浪自覓長生。
其七十八
卜擇幽居地,天臺更莫言。
猿啼溪霧冷,岳色草門連。
折葉覆松室,開池引澗泉。
已罷休萬事,采蕨度殘年。
喜歡寒山子的朋友,一起參與進(jìn)來吧。也可以加我的微信(suiyi12598),進(jìn)群和大家交流啦。
你想?yún)⑴c我們嗎?
1、每天讀兩首詩,并錄音打卡,發(fā)到群里
2、日日堅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