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茂記是一家醬園,全稱為“樓恒盛茂記醬園”,創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迄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主要生產醬油、米醋、香干、鮮麩、黃酒等產品。
樓茂記是樓家的“子孫店”(子孫代代相傳),沿襲已有多代。相傳康熙年間,奉化樓岙(現為奉化樓隘)的一對樓氏小夫妻來寧波,在江東百丈街、灰街拐角處,擺豆芽攤謀生。由于樓氏夫妻待人和善,又善經營,豆芽生意不久就紅火起來。為了擴大業務范圍,夫妻倆又開設了豆腐水作工場,在原址自產自銷豆腐、豆芽、素雞、香干、鮮麩等。幾年后,收益化作積累,積累又作投資,作坊的規模越來越大。
乾隆八年(1743年),通過一個在京城做官的親戚,夫婦倆領了準賣官鹽的烙牌,開始賣鹽造醬,“樓恒盛茂記醬園”隆重開張了。清道光年間還在祖籍奉化開設樓恒昌醬園。
寧波有句老話說:“勿吃樓茂記香干,生活做煞唔相干。”意思是最苦最累的活要做,但樓茂記香干必須要吃,否則就失去生活的意義。可見其影響之大。
樓茂記不單是一個商業的品牌,也是具有光榮歷史的老字號。早在舊社會,樓茂記就為寧波的修橋鋪路貢獻力量,支助共產黨活動,創辦中小學等都留下光輝的篇章。
這個傳統品牌歷經風風雨雨,特別是解放戰爭時候被蔣介石的炮彈炸毀工場以及1956年的公私合營、文化大革命、舊城改造等樓茂記均以其豐富的內涵而安然挺過,如今的樓茂記還是寧波的名牌產品、寧波市知名商標。在商務部2006年公布的首批中華老字號名單上,寧波老字號只有“樓茂記”、“升陽泰”兩家入選(浙江省總共有38家)。2006年12月19日,“樓茂記”作為全國33家“全國老字號’’代表受到時任商務部領導的授牌,與浙江省內的“胡慶余堂”、“張小泉”、“利群”同享殊榮。
今天要介紹的是樓茂記的桑葚酒。
“大家別著急!慢慢來,有多少我收多少!”位于橫山水庫上游的畈頭村大禮堂前一陣喧鬧,寧波市樓茂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堯飛,親自率領著一支精干的工人隊伍,在這里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一場桑葚收購行動。這是桑葚采摘時節時的熱鬧景象。村民們肩挑手扛,一筐筐沉甸甸、暗紫色的桑葚,在經過精確的稱重后,被悉數傾倒進了準備好的塑料桶中,現場熱鬧非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值得一提的是,樓茂記食品今年的桑葚收購量預計將突破2萬公斤大關,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企業對本地農產品的大力支持,更預示著畈頭村桑葚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畈頭村位于寧波人的“大水缸”橫山水庫旁,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了果粒飽滿、口感絕佳的桑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桑葚這種嬌貴的水果保鮮期極短,難以承受長途運輸的考驗,往往只能在本地小范圍內銷售。一旦錯過了那短暫的黃金采摘期,這些凝聚了村民們辛勤汗水的果實,便只能無奈地爛在泥土之中,令人扼腕嘆息。面對這一困境,作為畈頭村走出去的杰出兒女,鐘堯飛先生沒有選擇袖手旁觀。他深知村民們種植桑葚的不易,更明白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不應被輕易浪費。于是,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研發桑葚醋及桑葚酒的征途。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鐘堯飛先生終于憑借著不懈的努力與深厚的專業知識,成功研制出了品質上乘的桑葚醋和桑葚酒。
這一創舉不僅為畈頭村的桑葚找到了新的出路,更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它生動詮釋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精神,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鐘堯飛先生及樓茂記食品的共同努力下,畈頭村的桑葚產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無法辨別具體出處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