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歌
小年前夕,朋友給我送來一只殺好洗凈的老鴨,鴨的肚膛里有著八九個鴨子,朋友說是養了兩年的老母鴨。江南人秋冬愛吃砂鍋燉老鴨,用二三年的老鴨最好,加點干貝、火腿和冬筍,慢燉一二小時,這鍋老鴨湯鮮美無比,肯定是過年餐桌上的大菜。
扁尖老鴨煲
在江南人的年菜中,鴨子是少不了。與許多過年的飲食一樣,吃鴨子也是有著豐富民俗文化含義的。燉熟的整鴨在砂鍋里,頗像一只大元寶,于是有了發財的寓意。蘇州人年夜飯會上一道八寶鴨,中間扎了一道,成為葫蘆狀,又稱八寶葫蘆鴨,這就把福祿的意思賦予進去了。而鴨子與“壓”諧音,寓意了壓住邪氣、帶來好運的心愿。
江南人吃鴨的季節,從秋風吹起的時候開始。雖然現在鴨子一年四季都吃,但秋季吃鴨卻是江南人的一種講究。民間老話說:秋季吃只鴨,養生加美味。到了冬季,鴨子更老,皮質更緊,鴨油更肥,砂鍋燉老鴨成為江南一道美食地標。
八寶葫蘆鴨寓意了“福祿”之愿
鴨子從春天養起,到秋天已經算是老鴨了?,F代化的肉鴨養殖,鴨子大約三四十天就可以出欄,但傳統養殖的鴨子約在八九十天才能長成出欄,養到一百五六十天正是食用的最好時間。秋天氣候干燥,鴨子性寒且營養豐富,正好作為當季美食,去燥滋潤,滋陰清熱,益氣補虛。從小就聽老宅院子里的老人們說:秋季到了,燉鍋老鴨湯,清熱滋補一下。大名鼎鼎的南京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據說桂花盛開季節的鴨子最好?!栋组T食譜》說:“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為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p>
記得我家住在老宅時,每年中秋,家里長輩都會燉一鍋老鴨湯,湯里加點扁尖木耳,吃完了鴨子,湯里再加冬瓜或者粉絲,煮成鴨湯冬瓜或者鴨湯粉絲,又是一道菜上桌。有一年我發燒,醫生說疑似瘧疾,雖然很快好了起來,但姑媽堅決不給我吃老鴨湯,說鴨子發的,不能吃。這讓我記憶深刻。后來查閱相關資料,即便是瘧疾,也完全不存在這種飲食禁忌。曾經碰到個老中醫說:多喝鴨湯可以提高抗感冒能力。秋冬之交,是流感傳染的季節,江南老人們說的多喝點老鴨湯,應該是一種生活經驗之談。
水邊的鴨群
古人給了鴨子很詩意的稱呼:騖和鳧。初唐天才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兩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用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意象勾勒出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此兩句層次豐富,蘊含色彩美、動態美、虛實美、立體空間美。鶩,就是野鴨。古代還有不少詩人寫到鴨子。唐人杜甫的“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保ā痘啞罚┗矢λ傻摹拜蛰滔氵B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保ā恫缮徸印罚﹦⒂礤a的“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保ā独颂陨称淙罚┧稳颂K東坡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贝鲝凸诺摹叭轼喅靥了疁\深,熟梅天氣半晴陰”。他們寫的應該是家鴨了,無不寫得生動、傳神、有趣、深刻,各有其長。少兒時代,我曾讀過一位江蘇作家的散文,描寫在太湖里捕捉野鴨,寫得栩栩如生,令我等少年讀者無限神往,但用當今的眼光來看,那時無論是百姓還是作家,都沒有什么生態環保的理念。
野鴨馴養了,就成為家鴨。中國有十多種名鴨,除了北京鴨,大部分都屬于南方,如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安徽、廣東、成都等地。江南多湖泊及河塘,適合養鴨。歷史記載,江南是最早馴養鴨子的地方。無錫城東有個“鴨城橋”,據說這是吳王當年飼養鴨子的基地,現在周邊開辟為九里河濕地公園。無錫城南有鴨子灘。20世紀70年代后期,泰伯瀆沿途還有許多養鴨子的圍場。鴨城橋距梅里古都不過三五里地,距蘇州境內的長洲苑濕地也只有二十多公里路,長洲苑是傳說中的吳王狩獵之地和肉食采集基地,清代蘇州府的吳縣被一分為二,靠近無錫的縣叫做長洲縣??梢娊系貐^養鴨吃鴨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江浙皖一帶有著名的高郵麻鴨,太湖麻鴨,巢湖麻鴨、紹興麻鴨等,都是高產的蛋鴨,所以這兒的咸鴨蛋特別有名,是端午節與粽子齊名的一種美食。
鹽水鴨是南京美食地標
江南最出名的吃鴨的城市,非南京莫屬。沒有一只鴨子可以活著逃離南京——這是一句流傳的網絡名言,說出了南京人消費鴨子的驚人能量,當然消費者也包括外地人,既然去了南京,游客必須要嘗一嘗南京的鴨子究竟有多么好吃。據南京鴨業協會統計,南京人一年要吃掉1億只鴨子。更加夸張的說法是要吃掉20億只鴨子。全國人民都知道,南京是一個無鴨不歡、無鴨不宴的城市,幾乎所有的飯店、菜館、熟食店都有賣鴨子的,大街上、小巷里、居住區都有賣鴨血粉絲湯的。南京人還把鴨血粉絲湯連鎖店開到了外地,引得鎮江人也學樣賣鴨血粉絲湯,不過,鎮江人只往外地賣,本地是沒有很多鴨血粉絲湯店的,鎮江人算不上喜歡吃鴨子。
在南京讀大學的幾年,我經常去學校大門稍北的一家寧海路飯店改善伙食,有時獨吃,有時與人小聚,一盆鹽水鴨是必點的,然后叫個砂鍋雜燉,就可以美美的喝一碗啤酒了。于我而言,吃慣了南京的鹽水鴨,無錫、蘇州、常州菜館飯店里的鹽水鴨,再也不會覺得好吃了,總覺得料理上差了那么一點點。因此,在無錫、蘇州、常州吃飯,我是從來不點鹽水鴨的,但只要去了南京,總是要去吃吃鹽水鴨的,而且大凡時間夠用,還會找到水西門附近老店,去買一只帶回去。有一次到南京辦事,我開車,讓太太下車去買鹽水鴨,排了一會隊,鹽水鴨買到了,包里的手機卻被偷掉了。本地超市里有鴨腿可買,我照著鹽水鴨烹飪的介紹做,一步不差,但做出來卻仍然差一點什么,不得不慨嘆:南京鹽水鴨還真是有絕招啊!中學同學是有高級職稱的錫幫菜廚師,他也與我有同感。
南京板鴨盛名已久
南京周邊的高淳、溧水、句容和安徽的一些縣城,比如廣德、屯溪等地,都是咸鵝咸鴨產地,但南京的咸鴨叫做“板鴨”,與周邊各地的咸鴨不同,雖然都是腌制的咸鴨,但板鴨口感更加細膩有嚼勁,它與一般咸鴨的關系,就如普通咸豬腿與火腿的關系,板鴨就是咸鴨中的金華火腿。據傳板鴨起源于六朝,據《玄武湖志》引梁代吳均的《齊春秋》說:“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邊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這是板鴨的初型了。明朝板鴨成型,清朝成為貢品和官員之間的饋贈禮品,被稱為“貢鴨”和“官禮板鴨”。板鴨必須在冬季和初春腌制,料理也需要一定技法,無法滿足人們日常消費鴨子的需求,于是,一種隨時可以腌制和方便烹飪的鹽水鴨就被創新出來,并且成為比板鴨食用更加廣泛的地方美味。南京板鴨和鹽水鴨的制作技藝都是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烤鴨的文脈是南京燒鴨
北京的烤鴨是中國美食名吃。周恩來總理非常喜歡北京烤鴨,在北京烤鴨館宴請過很多外國領袖、國際友人。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南京才是烤鴨的第一誕生地。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后,帶來了十幾萬江淮子弟,江淮之間多水網湖泊適合鴨子大量生存,南京的吃鴨之風日益興起,而明太祖尤其喜歡吃烤鴨,據傳“日食烤鴨一只”,宮廷廚師為此創制了炭火烤鴨的烹飪技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后,把烤鴨帶了過去,據傳當時北京的第一家烤鴨店名叫“金陵片皮鴨”,店招則標明:金陵烤鴨。滿清八旗進京之后,非常喜歡這種烤鴨,因為滿人吃慣肥膩大肉,尤愛肥壯鴨子,于是,北京烤鴨以選擇肥壯鴨子為特色,從而與選擇瘦型湖鴨的南京烤鴨區分開來,全聚德、便宜坊也都逐步發展并成名。南京民間把烤鴨叫做燒鴨,就如廣東人把烤鵝叫做燒鵝。曾在一位南京朋友家里吃過小巷烤鴨攤賣的燒鴨,不片皮肉,不帶面餅,燒鴨直接斬塊,澆上鹵汁吃,與吃深井燒鵝一樣,很是鮮美。
上海醬鴨和嘉興醬鴨都很有名
杭州吃鴨的歷史也很悠久。南宋洪邁就曾在筆記中記錄了當時杭州鹽橋有賣熝鴨的人。如今杭州和周邊城市臨安、建德、宜興等地,都以老鴨煲著名。老鴨煲選用一年半以上老鴨,一般是被淘汰的產蛋母鴨,皮薄,肉瘦,燉出湯來醇厚不油膩,加些頂級嫩扁尖,就鮮美異常,如果再加些火腿片、鮮貝干之類,就更上了一層品級。無錫和常州的菜單上,雖然有多種鴨子菜品,如醬鴨、香酥鴨、蟲草鴨、母油船鴨、八寶葫蘆鴨等,但都不是本地首創菜,而是從外地引進,比如醬鴨以上海醬鴨和嘉興醬鴨為著名,嘉興文虎醬鴨二十多年前風頭正勁,進入無錫時還曾引起一時轟動。母油船鴨是蘇州名菜。香酥鴨是湖南名菜?;磽P菜中有三套鴨,老鴨中套雞,雞中再套個鵪鶉,很隆重,也很土豪,估計與當年鹽商奢侈鋪張的吃喝風氣有關。無錫和常州在如何烹鴨方面,缺乏創新,對餐飲界亦無影響力,記憶中無錫的老鴨煲,似乎也并無做得特別出名的飯店。
上海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本幫菜中的大菜,亦是老上海人家年夜飯的家常大菜。其實,八寶鴨本在蘇州菜的菜單之中,后來被上海人整合創新成為本幫菜10大經典名菜之一。原來的八寶鴨制作比較復雜,要把整鴨脫骨,然后在鴨子腹腔內填入糯米、火腿、肉丁、干貝、蓮子、蘑菇、蝦仁、筍丁、青豆、栗子等八九種食材,扎成葫蘆狀,上鍋蒸之酥爛,再取高湯鴨鹵勾芡調味,澆于鴨子表面,此菜色澤紅潤,形狀完整,鴨肉酥爛,腴香濃溢,汁濃味鮮。現在一般不再整鴨脫骨,而是帶骨開膛,塞入各種食材,料理更為簡單,適合家常操作烹飪。去上海人家做客,主人若端出自家做的八寶鴨,那大體是老上海人的隆重待客之道。嘉興人也喜歡八寶鴨,尋常人家稱之為“嵌寶鴨”,把八寶換成嵌寶,就無所謂鴨肚子里填多少種食材了,當然更加符合普通人家操作。太太的外婆是一位普通的嘉興沈蕩老人家,她燒制的嵌寶鴨,口味之美,至今令我太太娘家人無盡思念。
香酥鴨在無錫有點名氣
鴨子可做各色小菜。鴨頭、鴨舌、鴨脖、鴨掌、鴨肫、鴨翅和醬鴨等都是上好的冷菜,炒鴨腸,炒士件,炒鴨脯,炒鴨血也都很膾炙人口,鴨湯面一向是江南人的所愛,鴨血粉絲湯配鴨油酥餅,是南京的著名美味小吃。聽說離南京不遠的安徽滁州,早已創新出一套全鴨宴,找機會想去嘗嘗。武漢人可以把鴨脖子做滿天下,賣成上市公司,吃了幾千年鴨子的江南人,可不可以用鴨子做出一個更大的生意?
作者簡介
吳歌,文史學者,品牌戰略學者,資深媒體人,研究員,江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策劃,無錫榮德生企業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正在努力成為一名有文化有情懷的吃貨和文史寫手。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