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霸,別人笑你太憨直,我卻知道你大智!你此舉便是大智之舉也。”紫陽真人滿意地對愛徒李元霸道。
在演義評書之中,紫陽真人的徒弟不少,除了天寶將軍宇文成都之外,還有南陽侯伍云召、銀錘太保裴元慶、李元霸和通城虎薛剛的孫子薛贊等人。
關于宇文成都的故事,之前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今天,我們再來說一說李元霸的故事。
“雷公相貌藏神力,藏兵閣內選神兵。禹王神槊非凡品,不屬元霸屬存孝。
轉身望向甕金錘,錘大如山重萬鈞。神槊雖好難合意,甕金沉穩方配他。
大喝一聲錘歸我,元霸從此有神兵。鐵鏈難鎖英雄志,英雄糾葛難說清!”
這是俠哥很早以前為李元霸寫的一首詩贊,今天,我們便借這首詩贊,開啟我們的話題——紫陽真人的徒弟李元霸有多厲害,他下山之前,為何選擇擂鼓甕金錘而不選禹王神槊?
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李元霸到底有多厲害?
李元霸的厲害,熟悉《說唐全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他的實力堪稱是演義評書中所有武將的天花板!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李元霸的實力太逆天了。他的體內仿佛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超乎常人的體能與耐力,讓他在無數戰役中創造了以少勝多、看似絕無可能的奇跡——不管是單挑還是以一對數十、數百、數千甚至上百萬的“敵軍”,他都能夠游刃有余,所向披靡,簡直就是戰場上的無敵戰神!
此外,他在《說唐全傳》中被雷擊而死的結局,也從側面說明了他非人類能夠戰勝的強大。
不過,關于他有多厲害的故事,在《說唐全傳》等演義評書中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所以,今天我們不再多說。
接下來,我們主要來說一下他下山前選擇兵器的時候,為何選擂鼓甕金錘而不選禹王神槊的故事。還有,看看禹王神槊后來,到底到了誰的手中?
卻說宇文成都功成名就之時,自小便展現出了驚世駭俗的力量與天賦的李元霸也已在高山之巔,跟隨紫陽真人學藝多年,武藝早已超凡入圣,已臻化境。
聽了從山下返回的其他弟子的消息,得知大弟子宇文成都已經成為大隋的無敵將,紫陽真人的心中十分欣慰。這夜,他思來想去,覺得是時候讓愛徒李元霸下山了。
翌日,與之前宇文成都下山前的時候一樣,紫陽真人帶著李元霸也來到了山頂的藏兵閣中。
閣內同樣有兩件驚世神兵供李元霸選擇,其一,乃是一對大如磨盤的大錘,正是當年宇文成都選擇了鳳翅流鏜后剩下的重達800斤的“擂鼓甕金錘”,只見錘身斑駁、黝黑,古樸無華,卻隱隱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霸氣,仿佛能撼動乾坤,震碎星河;另一,則是一把重達八百斤的“禹王神槊”,槊身雕龍畫風,流轉著淡淡的華光,槊尖寒光凜冽,隱隱透出王者之氣,宛如深海蛟龍,靜待破水而出,一展風華。
“元霸,此二樣兵器,皆非凡品,一為力量之巔,一藏王者之風,你需隨心而擇。”紫陽真人語重心長,目光如炬,叮囑李元霸用心選擇。
李元霸,雖然天生神力,武藝超凡,但性情憨直,他聞聽了紫陽真人之言后,連忙凝視眼前神兵,心中激蕩起前所未有的豪情與抉擇的困惑。
李元霸先是被禹王神槊發出的華光吸引,邁步向禹王神槊走了過去。然而,就在他的手指即將觸碰到那流轉著淡淡華光的槊身之時,他的腳步卻忽然一頓,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另一側那古樸無華的擂鼓甕金錘。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仿佛這大錘與他有著不解之緣。
李元霸皺了皺眉,目光在兩件神兵之間來回游移,內心的掙扎愈發明顯。他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去感受那來自兵器深處的呼喚。
禹王神槊,外表華麗,槊桿銀白如雪,槊尖散發凜冽寒光,猶如蛟龍出海,氣勢磅礴,盡顯王者風范。仔細聽之,隱隱還有龍吟鳳鳴之聲,恰似那王者之音,召喚著他內心的英雄夢。李元霸伸手欲觸,卻又不舍得那對大錘,于是,目光又轉向一旁的那對擂鼓甕金錘。
“嘿,這對錘子,怎生得如此粗獷,比起禹王神槊,可差得遠了!”李元霸咧嘴笑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顯然對這對外表質樸無華的大錘并無太多好感。
紫陽真人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道:“外表粗獷,未必內藏拙劣;光華外露,亦不一定便是真金。其中之妙,需要你親自去體悟,去駕馭,方能知曉。”言罷,紫陽真人輕輕一揮衣袖,兩道光芒自他袖中飛出,分別纏繞在那禹王神槊與擂鼓甕金錘之上,使得兩件神兵更是熠熠生輝,仿佛有了靈性,靜待李元霸的最終選擇。
李元霸聞言,連忙收斂起玩笑之色,再次凝視眼前的兩件神兵。他緩緩走近擂鼓甕金錘,伸手輕輕撫摸那斑駁的錘身,一股沉穩而深邃的力量自錘中傳來,與他的血脈似乎產生了共鳴。他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自己揮舞雙錘,所向披靡的畫面,那份熟悉與親切感愈發強烈。
轉而,他又走向禹王神槊,手指輕觸那流轉著華光的槊身,一股凜冽且高貴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他不禁心生敬畏。這槊,仿佛是為王者而生,每一次光芒的閃爍都似乎在訴說著無盡的輝煌與榮耀。
李元霸心中暗自思量,自己雖天生神力,但性情直率,不拘小節,或許那份源自心底的質樸與豪邁,更適合那對看似粗獷卻內蘊無窮力量的擂鼓甕金錘。而禹王神槊,雖氣勢磅礴,卻似乎與他內心深處的那份純真與直率有所偏差。
終于,李元霸做出了決定,他大踏步走向擂鼓甕金錘,大聲喊道:“就選它了!”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堅定。
李元霸雙手猛然用力,同時握住兩個大錘的錘柄,頓時,感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自體內涌出,與錘中的霸氣完美相融,仿佛他與這錘,本來就是一體。他揮舞雙錘,只見金光閃爍,錘影如龍,每一揮動都伴隨著轟鳴之聲,攜帶著山呼海嘯之力,卻又靈動異常,宛如天地間的霸主,肆意地揮灑著屬于他的威力。
“哈哈,我沒有選錯,就是它們了!它們雖無華,卻與我心意相通,定能助我成就一番大業!”李元霸興奮地喊道,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堅定與自信。而那禹王神槊,雖同樣神異,卻終究與他擦肩而過,成為了一段未竟的緣分。后來,禹王神槊先成了李元霸師弟薛贊的兵器,再往后,幾經轉碾,禹王神槊又成為了“將不過李”的李存孝的神兵,在他們手中都發揮了驚天動地的威力,書寫了一段段傳奇。
再說紫陽真人見李元霸最終選擇了擂鼓甕金錘,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他知道,愛徒李元霸的選擇并非偶然,再說這擂鼓甕金錘,雖外表質樸,卻蘊含著無盡的潛力,唯有真正懂得力量之道的人,方能駕馭得了它。因此,他對李元霸的選擇并沒有一點的意外。
“元霸,別人笑你太憨直,我卻知道你大智。你心性純良,選錘亦是隨心而動,此乃大智之舉也。望你下山后,能像你大師兄宇文成都一樣,用自己的本事和你手中的這對大錘,開創屬于你的傳奇。”紫陽真人語重心長地說道。
李元霸躬身行禮,眼中閃爍著堅定與期待,他知道,屬于自己的時代,即將來臨。后來,他帶著擂鼓甕金錘,踏上了下山之路。
最終,李元霸憑借手中的一對大錘和他的超凡本事,一路披荊斬棘,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威震四方的英雄。
起初,李淵想用鐵鏈將他困在大磨盤上,他硬是拖著磨盤到晉陽楊廣的行宮中,通過與宇文成都的三場比武,徹底征服了楊廣,成功當上了西府趙王。
后來,又在四明山之戰,以一敵三一招打敗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四、第五和第六的雄闊海、伍云召和伍天錫,并在此后又三錘打跑裴元慶,連敗十八路反王五十多員戰將,打得十八路反王要在盔甲上插上小黃旗才得以逃生。
再往后,他在紫金山之戰又創下壯舉,先一個回合打殺了心灰意冷的師兄宇文成都,隨后又在面對十八路反王一百八十多萬人馬時,匹馬雙錘打殺對方一百二十多萬人馬,如此這般,在塵世間留下了屬于他的許多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