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色芳華》,除了何惟芳與蔣長揚的愛情成長線之外,“圣人”三郎和寧王之前的權力較量也十分精彩生動。
寧王的歷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憲,他雖然位居嫡長,也曾在父親李旦初次登基時被封為太子。但當十幾年后,父親再次成為皇帝,為立儲為難之際,他主動表示,請父親立有大功的三弟李隆基為太子、自己甘心退讓。
當弟弟李三郎登基之后,他也毫無權勢之念,并且表現出喜好聲色、身邊美姬環繞的情形(如劇中花鳥使蔣長揚的模樣),以示胸無大志,無意爭權。也因此,李憲得以平安善終,并在死后得到了皇帝弟弟給予的高規格葬禮——追封皇帝。
所以,歷史上,在李隆基登基之初,與之有過驚心動魄權力較量的并不是寧王,而另外一個人,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是太平公主,女皇武則天的女兒、李三郎的親姑姑。
這一家子的事情有點復雜,得從李三郎的奶奶講起。
三郎的奶奶武則天與丈夫、唐高宗李治生了4個兒子和1個女兒。
4個兒子中,老大和老二都是有能力有本事的,只可惜,他們都斗不過更加厲害的母親,在武則天稱帝之前,都早早離世(據說是被親媽害死的)。
剩下的兩個兒子老三李顯和老四李旦,先后被母親推上皇帝寶座,又先后被母親拉下來、又貶到外地......在母親殺伐狠辣的陰影下,這倆兄弟全都膽小懦弱,毫無野心。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驚恐萬狀、如履薄冰地活下來。
終于,當女皇無可挽回地衰老后,念及親情與繼承人問題,他們才重新回到長安。
神龍政變后,三子李顯被推上帝位,但他能力有限、也沒興趣當皇帝,便將權力交給了患難與共的妻子韋后。
韋后也想學習婆婆當女皇,她和女兒安樂公主一起害死了李顯;于是,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殺死韋后母女,將此時最有資格當皇帝的李旦推上皇帝寶座。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她也和母親一樣野心勃勃、權勢欲很強。但她的女性身份讓她無法名正言順地成為繼承人——所有大臣都反對啊!所以,她只能學母親武則天,一邊暗自培植自己的勢力,一邊掌握更大權力,以期水到渠成時再稱帝。
李旦登基后,也沒比哥哥李顯強多少,他也對當皇帝沒興趣,差不多將權力平分給強勢的妹妹和厲害的兒子。而面對這兩個他最親的人之間的爭權奪利,更是十分煩惱,后來干脆將退位當了太上皇,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李三郎。
李三郎成為“圣人”的前兩年,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明爭暗斗越加激烈,終于再一次演變成流血沖突。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先發制人,派親信部隊誅殺了太平公主的全部黨羽。而對于太平公主本人,李三郎拒絕了父親太上皇李旦的求情免死,賜她自盡——算是給了姑姑最后的體面。
這就是“先天政變”,這個帝王家族綿延了三代的權力情仇和流血沖突至此終于劃上了句號。
將全部權力收歸己手的李三郎,第二年便改元“開元”,從此心無旁騖地開始治理國家,成就了“開元盛世”這一歷史偉業。
《國色芳華》中,將與李三郎爭權的對象改為“寧王”,大約是可以將縣主與劉暢、何惟芳與蔣長揚之間的愛恨情仇更好地編織在故事中,讓他們在朝堂權謀的較量中更充分展現人性的豐富與復雜。當然,寧王肯定失敗,劉暢和縣主這一對,無論是否相愛,也必然是悲劇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