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和80后的朋友,應該記得25年前的熱播劇《大明宮詞》。這部劇至今仍讓文青們津津樂道,劇中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的愛情不知道賺了多少小青年的眼淚。
據說當時很多女生都“中毒”了,整天不學習,就幻想著穿越到大唐做太平公主,和英俊的駙馬談戀愛。
但是薛紹這位“大唐第一公主”的駙馬,《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為他立傳。關于他的生平,其實我們所知不多。
2019年11月,在陜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埋葬了一千三百一十四年的唐駙馬都尉薛紹墓終于重見天日。
雖然該墓曾遭嚴重破壞,不過,完整的墓室結構和出土墓志還是給予我們一絲關于薛紹的線索,也讓后人得以窺探些許史傳中沒有記載的太平公主私生活。
太平公主,堪稱歷代最有權勢、出身最高的公主。一般理解中的公主,就是國君、皇帝的女兒;而太平公主不只父親是皇帝,連母親也是皇帝,地位堪稱空前絕后。
但即便如此,太平公主的一生如同千千萬萬的唐代女性一樣,只扮演了三種角色:女兒、妻子和母親。
她的一生,真的順風順水嗎?
▲太平公主。圖源:《大明宮詞》劇照
1
唐代女性給予今人的印象,往往是肆意飛揚,身穿胡服,騎馬奔馳在長安的大街上。
然而,今人的想象不代表唐代的現實。
唐人理想中的女子,為女時“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善筆札,讀書通古”,既要忍讓,又要懂女紅,還得讀書識字,方為閨秀。如果是穿越回去當士族家庭的女兒,規矩可是大著呢。
如果能穿越成公主呢,像太平公主這樣,自然能夠拋開一切陳規舊俗,放飛自我。
身為武則天唯一(活下來)的女兒,史書稱“后愛之傾諸女”。以太平受寵的程度來看,豐沛的物質享受是肯定的,而感情上的愛憐,應該也是不缺的。
太平公主的外祖母榮國夫人去世后,武則天讓女兒出家為道士,希望為女兒積福,但太平實際還是住在宮中。
儀鳳年間(676-679),吐蕃請求大唐下嫁公主和親。武則天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遠嫁,便派人修筑道觀,讓太平到道觀居住來拒絕和親。
唐朝和親的公主幾乎沒有真公主(有個別例外,如肅宗的寧國公主,德宗的咸安公主,憲宗的太和公主)。尤其以太平公主的地位,即使要下嫁公主,也不可能讓她去的。武則天的舉動,應是作出婉拒的表態。
唐代公主做女道士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有史可考的201位公主中,就有21位出家為女道。公主住在豪華的道觀中,游玩見客,不受身份的束縛,比在宮里還來得自在。《太平廣記》中有一則“玉蕊院女仙”的故事,暗搓搓地譏諷公主女冠生活作風不好。
估計太平公主長年當道士也是膩了,一次宴會,故意穿武官的衣服,在爸媽面前歌舞。唐高宗和武則天都被逗樂了,問:“閨女啊,你又不當武官,為什么要穿成這樣啊?”
畢竟是公主,不好太直接,太平矜持地說:“把這一身賜給駙馬,可以嗎?”
最寵愛的女兒都開口要駙馬了,帝后夫婦能不著手操辦嗎?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在唐代卻非如此。
公主的身份實在是尷尬。李唐皇室譜系并不高貴,即使和老子攀上了親戚,在士族高門眼中他們依然是一群“泥腿子”。
不能嫁舊貴族,嫁新貴族總行了吧?好像也不太行。后起勛貴之家的子弟,若是尚了公主,頂著個駙馬頭銜,仕途難有實質進展不說,還得迎來一尊大佛在家里伺候。而且唐代公主非常喜歡插足政事(看太平后來的經歷就知道了),倒霉催的碰上像比景公主、合浦公主這樣涉嫌謀反的,分分鐘坑了駙馬全家。
唐代的公主普遍不好嫁,但耐不住太平的爹媽疼她,千挑萬選地才挑了薛紹這位好東床。
薛紹什么家世啊?出身河東汾陰薛氏,甲等望族,名將薛仁貴出自薛氏南房,而薛紹則出自西房。從北朝到隋唐,河東薛氏代代出朱紫,是非常顯赫的家族。
薛紹的父親薛瓘官至左奉宸衛將軍、駙馬都尉。他的母親,乃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嫡女城陽公主。薛紹是二人的幼子,年方兩歲(如果墓志所記屬實)便官拜從六品奉議郎。
從六品是個什么概念?白居易要死要活地考上進士,才得了九品校書郎的職位;薛紹還沒上小學的年紀,已經有了從六品的官位。這萬惡的權貴階級呀!
擇好駙馬人選后,永隆二年(681年),太平公主在她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年紀,出嫁了。
▲太平公主與薛紹。圖源:《大明宮詞》劇照
2
過去新娘出嫁的盛況,往往用“十里紅妝”來形容。公主出嫁的嫁妝能少得了嗎?所以史書也懶得寫了,《公主傳》中鮮有記錄公主們下嫁的過程。
太平公主是個例外,史書里提及兩點,足證太平婚禮的隆重程度。
其一,成婚當日,借了萬年縣縣衙作為婚館,但是縣衙的門太窄了,公主所乘的翟車過不去,怎么辦呀?立馬把門旁的墻垣給砸了,才得以容納婚車。
史書中沒有關于豪華婚車的詳細數據,但作為縣衙,衙門一定不會像一般民居的房門那樣矮小。這輛結婚用的翟車,必然尺寸碩大,才會連衙門都塞不下了。
其二,為了增添節慶氣氛,在婚禮上燒煙花,從宮城北的興安門開始,沿著道路放置火燎,燒到旁邊的行道樹都枯萎了。
唐代不比今日,夜晚行走并沒有路燈照明。婚禮又偏要在晚上舉行,只能靠點燃煙火來照亮道路。意圖照亮整個道路,又費燃料又費人力,那個年代也只有太平公主能這般操作了。
《全唐詩》中,元萬頃、郭正一、任希古等好幾位詩人的“婚禮現場直播”——《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千年后的我們還能讀到。
李唐公主從此變為薛家婦。
太平公主婚后與薛紹的夫妻感情和日常生活,完全沒有記錄留下。但從別的公主的記載中,可以推斷,太平和薛紹相處得應該是不錯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唐代墓志銘中吹捧名門貴婦的懿德,經常有如下描述:“祗奉蒸嘗,睦友娣姒,由中履順,德禮無違。”既操辦家務、祭祀,又和嫂子、弟婦和睦相處,態度還得十分恭順。這是對一般女性作為妻子的期待。
皇室公主就不能當一般女性看待了。安史之亂前,皇室公主倚仗著娘家勢大,欺負一下駙馬、欺負一下駙馬他爸媽,都不是什么新鮮事,有的公主直接被史官記作“恣橫不法”、“縱恣”,連與人私通這樣的丑聞,史官也直書不畏。安史之亂后,皇家萎靡,公主們就比她們的曾姑姑們乖多了。
與痛罵太平公主后期欺男霸女、玩弄權術相比,對于太平的第一段婚姻,史書幾乎只字不提。如果太平與薛紹成婚期間,不守婦道,不敬公婆,之后的史官給她立傳的時候肯定會大肆批評一番。只字不提,估計也是因為沒什么黑料可挖。
另一方面,兩人的生育情況也是感情不錯的證明。
太平與首任駙馬薛紹的七年婚姻中,生了四個兒女,幾乎是三年抱兩的生育頻率。傳統中國的男性在正妻之外,能輕易地和別的女性生育孩子。所以夫妻二人的生育數量,同時也是二人感情的體現。
幸福的生活維持了不到八年。薛紹兄長薛顗參與宗室越王李貞、瑯琊王李沖父子針對武則天的反叛,薛紹受到牽連下獄。
永昌元年(689年),薛紹餓死在河南縣獄中,年僅29歲。次年,武則天稱帝。
▲武則天。圖源:《大明宮詞》劇照
薛紹,一個娶了頂級白富美的高富帥,腦子進水了才會參加針對他岳母的起兵。關于他是否參加起兵,《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說法有所抵牾。但從武則天后來的操作來看,薛紹是無論如何都要“參與”反叛的,因為第一任女婿剛死,她就迫不及待地給女兒找了第二任丈夫——武攸暨。
從武則天的角度來看,或許女兒姓李,終究不如自己武家同姓人親。如果女兒更嫁武氏,不就成武家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武攸暨的四個兒女都是被武則天殺掉的前妻所生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太平公主的純真,終止于薛紹的橫死。
▲太平公主與武則天。圖源:《大明宮詞》劇照
3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坐擁天下最高權力,她對女兒是有親情的,但這份親情能否蓋過她對權力的欲望呢?
起碼,她在女婿的選擇上是有私心的。
母親稱帝前的太平,還不太“搞事情”。但母親稱帝后,太平就活躍多了。
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就是太平公主推薦入宮的。
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兩個二十來歲的白臉小鮮肉,極得武則天喜愛。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生了重病,住在長生院。這個時候,皇帝讓誰在身旁服侍,就最信賴誰。此時在武則天身邊的,正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而宰相想見皇帝一面卻很難。
次年(705年)正月,太平公主聯合鳳閣侍郎張柬之等一眾大臣發動政變,誅殺張氏兄弟,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兒子李顯,即后來的唐中宗。
難怪武則天說太平“類我”,太平公主和母親在手段狠辣方面如出一轍。先是進貢男寵,討好母親,男寵不聽話了,再聯合大臣以剪除奸佞為由頭,威逼母親讓位。扶持兄弟上位,自然免不了太平的擁立之功。
這是太平公主第一次發動政變。
唐中宗登位后,被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都是有野心的女人。韋皇后想當武則天第二,安樂公主想做皇太女,可惜政治智商支撐不了她們的野心。
景云元年 (710年) 六月 ,臨淄郡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合謀,發動兵變干掉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登基為帝,李隆基則為太子。
▲李隆基,即后來的唐玄宗。圖源:網絡
經過兩次成功的宮廷政變,太平公主一躍成為帝國的實權人物。
尋常公主幾百個封戶就頂天了,太平有多少個封戶呢?哥哥唐睿宗給她加到萬戶,三個兒子都封王,算是犒勞她的功勞。
作為一個母親,太平公主運用她的特權,為女兒薛姓萬泉縣主修建了超規格的墓葬。這個事情反映了三個問題:
首先,太平公主女兒的縣主爵位是超規格賞賜,公主的女兒姓薛不姓李,怎么可以有宗室女的爵位呢?太平公主的女兒就有了。
其次,萬泉縣主已經嫁到豆盧家去了,是豆盧家的媳婦,葬禮應該由夫家主持。但是愛女心切的太平公主親自操辦了女兒的葬禮。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萬泉縣主的墓是雙室磚墓,和她的生父薛紹一樣,以唐代最高規格的墓下葬。能享受雙室墓葬的,除了像尉遲敬德般的大功臣,便是李唐宗室、女性皇室成員和關系緊密的外戚。連當時的一品、二品大員都未必當得起這樣的高規格墓葬,一個異姓縣主能得到這樣的殊榮,絕對是太平公主向皇帝討要的。
太平公主一生的角色,前半生扮演了受寵的女兒和恩愛的妻子,可能她注定不平凡,母親武則天的掌權迫使她登上刀光劍影的政治舞臺,由“傻白甜”轉變為帝國政壇老司機。
品嘗到權力的滋味后,對丈夫、對女兒都得以彌補心中的缺憾,她漸漸地不愿放棄手中的權力。
然而,她的性別,或許是她最大的局限。
▲大明宮遺址。圖源:攝圖網
4
唐睿宗不是一個強勢的皇帝,容易被機敏有手段的妹妹操控。此時,太平公主甚至已經冒出了學習母親武則天的念頭。
不料,她的侄子李隆基并不是省油的燈。
權力斗爭,親姑侄沒有情面可講。對雙方有利的時候,他們能手拉手把韋皇后、安樂公主干掉;現在雙方有利益之爭了,一樣能斗成狗。
本就處于弱勢地位的姑姑太平公主先發動攻勢。
李隆基當太子不久后,太平派人散播流言,攻擊侄子非長,不應被立。在侄子身邊安插奸細,閑來無事在哥哥處講侄子的壞話 。還拉攏朝臣,好幾位宰相都出自她的門下。
只是太平公主廢立太子的行動,并沒有得到官員的支持。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她把宰相都找到光范門內,提出了自己換太子的意見。誰知這些“馬仔”全都反對,還說太子立有大功,怎么可以輕易廢除呢?
太平不斷地進攻,李隆基不斷地防守。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即唐玄宗。你攻我擋了好幾年的姑侄之戰,是時候做個了斷了。
先天二年(713年)六月,太平聯合竇懷貞、薛稷、常元楷等一干人馬,密謀廢黜唐玄宗。然而,不過一個月時間,太平黨羽就被殲滅了,公主本人則被賜死。
發生了這樣的流血政變,太平公主的哥哥、太上皇唐睿宗輕輕地說了一句:
以后一切軍國大事都交給皇帝管吧,老子要退居二線了。
這名權傾一時的公主,以慘烈的姿態退出了歷史舞臺。公主最后也只能是公主,成不了武則天第二。
參考文獻:
[宋]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五代]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萬軍杰:《唐代女性的生前與卒后:圍繞墓志資料展開的若干探討》,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
陳弱水:《隱蔽的光景: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毛漢光:《關隴集團婚姻圈之研究——以王室婚姻關系為中心》,1990年
王壽南:《唐代公主之婚姻》,《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王其祎、周曉薇:《唐代公主墓志輯略》,《碑林集刊》,1995年
陳寅恪:《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歷史研究》,1954年第1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