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國星宇航官微
撰文 | 胡芷君
編輯 | 神璐璐
審核 | 劉玉琳
封面 | 國星宇航官微
泰伯網訊,近日,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星宇航”)提交招股書,擬于港交所上市。
圖源:國星宇航招股書
國星宇航成立于2018年5月,以商業航天和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致力商業衛星星座建設,構建天地一體化AI基礎設施,面向全球提供廣泛覆蓋、低成本、低門檻的商業化星基解決方案與天基智算服務。
據企查查,國星宇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注冊資本約為人民幣3830.9442萬元,法定代表人及實際控制人均為陸川(總持股比例約為14.97%),公司股東包括北京星融宇航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圖源:企查查
為構建天地一體化AI基礎設施,國星宇航制定的路線圖包含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公司成立至2022年,主要專注于自主開發AI有效載荷,驗證在太空復雜工作環境下的星上AI技術應用能力。
第二階段為自2023年至2027年,公司基于AI應用衛星和市場驗證,開啟以靈境引擎為代表的遙感數據自動化空間升維技術的迭代與市場推廣,并于2022年11月正式推出靈境引擎,推動衛星遙感數據從傳統的二維衛星遙感數據到更為先進的三維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星基解決方案的深度和范圍。同時,公司加快由AI應用衛星向AI智算衛星的發展。
第三階段為自2028年起,公司預期于第三階段完成并運營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AI基礎設施,并基于該基礎設施提供商業化星基解決方案與天基智算服務。
其中,國星宇航已在第一階段發射了數顆自主或共同開發的AI有效載荷及AI應用衛星,收集了大量的衛星遙感數據,將其用于不同行業應用。
據招股書,自成立以來,國星宇航率先專注探索AI技術與衛星技術的交叉領域,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6顆傳統遙感衛星及1顆AI應用衛星,同時自主開發了6顆AI有效載荷、4顆AI應用衛星及4顆AI智算衛星,并完成13項太空任務。
2024年11月,國星宇航發布了“星算計劃”,旨在助力我國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智算基礎設施,計劃由2800顆算力衛星組網,構建未來算力網絡。
圖源:國星宇航官微
陸川表示,2024年9月,國星宇航成功發射全球首顆AI大模型科學衛星,并成功完成衛星在軌運行AI大模型技術驗證,“星算計劃”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據招股書,目前,“星算計劃”下的2800顆AI智算衛星的軌道及頻譜,已通過國際電信聯盟的審批并公示。
在業績層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往績記錄期的收入增長率計,國星宇航是中國衛星行業增長最快的商業航天企業。按2023年的收入計,公司在從事衛星相關業務的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為1.9%。
2022年、2023年和截至9月30日的2024年前九個月(前三季度),國星宇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77億元、5.08億元和2.37億元,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9090.7萬元、1.39億元和2.14億元。
圖源:國星宇航招股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