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新一年,繼續補充城市調研文章,今天講講南京和合肥。
很多人好奇,為啥把南京和合肥放在一起講?
一來兩個城市,都是長三角城市群省會城市,距離較近。
二來,安徽人喜歡在兩者之間比較買房,甚至把南京戲稱為“徽京”,有一些細微的關聯性。
但我認為,兩個城市對比意義不大,更不需要“引戰”,各有千秋,還是各自分說為好。
下面直接進主題,先南京,后合肥,依然是全維度分析版本。
1、南京
很多南京的本地媒體都非常恨我…說我當初寫的文章,帶崩了南京樓市。
真是抬舉了,我可沒有那么大能量。
只不過當初在南京房價的最高點,分析出南京房價缺乏支撐點,對市場發出了警告。
邏輯并不難,“橫向對比”。
南京房價最高的時候是多少呢?
2021年1月,3.6萬/平米。
那時候杭州的房價也就3.8萬/平米,而蘇州房價是2.6萬/平米,成都1.9萬/平米,武漢1.8萬/平米。
這些城市無論是GDP,還是人口總量以及人口凈流入增速,都在南京之上。那么南京,房價能漲到3.6萬/平米的支撐點在哪里。
可能只有野心。
南京并不安分做長三角第二梯隊的城市,特別想跟杭州掰一掰手腕,杭州當初有亞運會概念,大規模造新城,而南京呢,如果想在GDP突圍,也必須跟著造城。
所以南京也出現了攤大餅,四處造新城的故事。
更精妙的是,南京通過地鐵利好、學校利好和政策利好故意炒作土地,同時釋放土地稀缺性,刺激人們購房。
還玩“端水藝術”,所以當時,南京有一個神奇的現象是,區域房價梯度差距非常小,也就是每個板塊的房價都相差不多。
南京這個城市,我還是非常喜歡的,每天都要去上一次,感受文化底蘊,吃一些老字號美食。很不希望,為了房價而房價,毀掉這個城市的生命力。
最后我們也看到了。
南京房價這幾年一路下跌,房價從3.6萬/平米跌至2.2萬/平米,跌幅接近40%,房價回到2016年之前,可以說是跌得最慘的幾個城市之一。
腰斬的樓盤遍地,無數購房者被高位套牢,尤其當初那批跑到江北的“安徽炒房團”,是最慘的。
但也好在房價泡沫的去除,讓這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不斷回歸理性,得以重生。
那么那么南京觸底了嗎?值得買房嗎?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分析的問題。需要綜合分析。
首先是二手房成交,數據顯示,2024年南京二手房成交是99409套,跟2023年幾乎一樣,比2022年多了2萬多套。
說明南京呈現了連續至少三年的“以價換量”。而在2024年階段,同時出現了“高-低-高”的走勢,年尾由于全國政策利好,12月成交量沖到了10398套。
即使是1月過節,拋開假期因素,整體成交量接近8000套左右。連續三個月成交量以及帶看量反彈,說明南京需求敏銳,受到政策刺激不斷釋放,頂住了流動性壓力。
我們再看庫存,截至2025年1月份,南京二手房庫存從最高18萬套跌回至14萬套左右。
而新房庫存更低,已經跌破4.7萬套,相比2023年底大幅下降2萬套。說明2024年,南京去庫存成交比較顯著,而且新增供應很少,全年供應僅1.3萬套左右。
原因是跟去年的自然資源部規定36個月暫停供地,18-36個月謹慎供地有關,當初南京處于謹慎供地區間,2024年,住宅用地供應大幅縮減了51.3%。
所以整體來看,南京連續成交量反彈,庫存下降,房價處于觸底階段,而且在房價走勢也能看到,從去年9月份開始,南京房價跌至2.1萬/平米后,又不斷向上修復至2.2萬/平米。
那么南京接下來房價會上漲嗎?
我認為整體概率不是很大。這個主要還是要考慮經濟和人口。
南京雖然經濟位列全國前十,但在結構上有些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是產業過于傳統,電子信息、石化、鋼鐵、汽車,這些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新質生產力,也就是新興產業尚未完全形成規模效應,對經濟增長力支撐作用不是很強。
第二是國企遠大于民營,南京國企數量超過 300 家,央企數量 20 家,該數量級超過部分一線城市。
國企占主要市場份額,并不是一件好事,會積壓民營的生存空間,而且整體經濟活躍度交差,這跟沿海城市的屬性不太符合。
第三是經濟競爭力,南京位于競爭激烈的長三角地區,上海、蘇州、杭州、無錫、寧波等都可以對南京進行金融和人才的分流。
所以這些年南京的GDP增速一直不溫不火,連續3年跑輸江蘇平均增速,甚至跑輸全國平均增速。
經濟無法得到規模的崛起效應,就無法帶動更強盛的購買力入場,所以在這個層面,南京房價不會出現整體的上行。
但國企購買力較多,其實反而會成為南京的壓艙石,再者,南京對周邊,尤其是安徽部分地區有虹吸效應,那么也會導入新的人口流量進入,讓本土市場出現分化趨勢。
所以2025年,我對南京的推測,大概是整體平穩,局部波動。
而當年用“端水”的方法,炒作各個區域,其實也導致了外郊庫存較大,房價泡沫嚴重。
所以接下來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房源價格波動將繼續存在,也就是,南京樓市進入“結構性分化”階段。
主城優質地段的房價有望保持穩定甚至上漲,而遠郊(溧水、高淳、六合)等,庫存較大的區域房價,可能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更多是陰跌。
剛需市場供應緊張,價格分化:剛需房源供應減少,尤其是主城 300 萬級剛需新房產品捉襟見肘。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部分地段較好的剛需盤價格可能上漲;而遠郊剛需盤由于庫存壓力,價格可能相對穩定甚至出現一定調整 。
而買房的邏輯,如果考慮到房價的保值和增值,一方面就是優質的改善項目。
隨著土地供應結構變化,主城地塊容積率降低,低密豪宅項目增多,以及四代宅項目的推廣,改善型和豪宅市場價格上漲趨勢明顯。
這些項目憑借稀缺的土地資源、高品質的產品設計,將吸引高收入群體購買,推動房價上升 。
另一方面是高流動性剛需產品,南京的住房需求表現非常明顯:
以下是南京,最真誠的買房建議:
1、在南京,短期買不起房子,可以不買,剛需段價格的房子,短期內很難漲起來,一定要參考自己的需求,慢慢挑選。
2、通勤、學區、地段、品質在南京很重要,有機會,一定要在行情起勢的時候向上置換。
3、在南京未來的10年都不會變的買房邏輯就是富人買房在河西,中產買房看學區或次核心板塊,剛需買房看發展。南京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城市,這是獨特的購房偏向性。
4、沒有換南京概念,都市圈板塊繼續大幅度回調,再也沒有起來的可能,寶華、橋林、滁州、祿口這些地方,不要想它們能起來了,因為原本就不該賣那么高。如果不是地緣客,真的不要買,手持100萬以內想買房的,建議不要買,買完以后想置換都很困難。總價50萬以內想買房的,可以考慮。
5、剛需板塊持續陰跌,比如橋北、板橋等地方,會持續陰跌,慢慢跌。板橋是個剛需群體,原本每年都會有許多人想置換出板橋,交易量大幅度降低,說明根本很難置換出去。想改善的人也放棄降價。
6、老城區改善盤價格依然堅挺和穩定,部分穩中帶漲,老城區地緣客多,地緣客里的改善群體可選擇的范圍太少,主城物業好點、房齡新點、戶型大點的房子,是屈指可數的,這些盤的投資客真的不多,都是實際居住的,有的是計劃長期居住,賣的人少,反而買的人不少,主城有實力的地緣客,真的很多。
7、玄武區
南京市江南六區之一,民國時期的第一區,老干部的養老勝地。玄武湖遛彎、紫金山吸氧、省委大院門口的保安比網紅都有氣場。缺點也明顯,除了體制,其他都是靈活就業,商業凋零。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新玄武
● 第二梯隊:紅山
● 第三梯隊:鎖金村,孝陵衛,仙鶴門,徐莊軟件園
8、 秦淮區
南京文化的搖籃,擁有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一直是南京的金融中心,文化、產業兩手抓,是老南京人的偏愛,近十年人口減少了26%。缺點,老舊。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新街口
● 第二梯隊:大校場,大行宮,南部新城
● 第三梯隊:卡子門,瑞金路,中華門,紅花
9、建鄴區
南京市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服務中心,金融民工遍地,河西豪宅對標上海,星巴克濃度全城最高。缺點,生活成本高。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河西中部
● 第二梯隊:河西南部
● 第三梯隊:江心洲,莫愁湖、南苑
10、鼓樓區
提到鼓樓區不得不提到教育,有些孩子小升初階段就學完了初中數學,英語更是考完pet fce等。小學眾多,頭部初中樹人更不用多說了,想雞娃的首選鼓樓區。缺點,堵車堵到懷疑人生,老破小單價10W+。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鼓樓濱江
● 第二梯隊:幕府創新區
● 第三梯隊:中央門板塊
11、浦口區
江北新區核心所在地,過江國家級概念新區。為什么說是概念?因為江北新區對外地人虹吸較弱,而本地人卻看不上。
有浦東新區的野心,但卻沒有浦東新區的命運。缺點,地鐵擠不上,大橋堵到哭。但卻靠上一輪房地產周期,成功套牢大量投資客。
江北的自住群體是哪些人?本市本地人,而是第一次買房的新南京人+地緣客,吸引很多安徽、蘇北的老鄉。
以前的房價漲得太高了,一個發展中的片區,天天千人萬人搖號買房。不過現在也基本跌到位了。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江北核心區(青奧板塊、江北中央商務區)
● 第二梯隊:江浦街道、老山板塊
● 第三梯隊:高新區,橋北板塊
12、棲霞區
棲霞區熱度高的就是燕子磯了,燕子磯新城和興智西是可以買的,但是空間就這么大了,買了自住可以,投資就算了。興智的優勢就是性價比極高,地鐵有,規劃的學校也還不錯,安置房少,廠房搬遷都是新盤,其他的什么污染就不要說了,認污染的整個燕子磯都別碰,不認污染的就下手,興智主打的就是便宜,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這里以后置換一定不難。燕子磯新城沒什么新房了,基本都賣得差不多了。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仙林、邁皋橋
● 第二梯隊:燕子磯、曉莊、堯化門
● 第三梯隊:興智科創新城、馬群
13、雨花臺區
雨花核心區可以買,自住可以,雨花產業好,軟件大道996之光,碼農群體還貸能力很強,另外河西溢出的人口也會買這里。
產業帶來大量地緣客;河西南、江北都有大量投資客,且會砸盤,但是雨花就沒有這種現象,中南、世茂這些房子,鮮有砸盤客,成交也少,說明沒有多少投資客在里面,雨花價格相對實在。但是二手能漲嗎?可能性不大了,因為再高人家就去買河西了,雨核離河西很近。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小行
● 第二梯隊:鐵心橋、雨花核心區(雨核)+ 軟件谷
● 第三梯隊:人居森林、中央科創生活區、岱山新城
14、江寧區
產業從電子廠到211應有盡有,這會帶來很龐大的地緣客,勢力很強大,江寧區的改善樓盤可以買,以后有空間。
青龍山、上坊有房子的快跑,沒房子的死活別去。10-15年不會有大改觀,據說地鐵都取消了。看看現在成交的二手房,都是一把眼淚的虧著賣。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百家湖
● 第二梯隊:九龍湖、上秦淮
● 第三梯隊:麒麟科技園,江寧大學城、正方新城
15、六合區
六合本就離城區太遠,人口的流失更為致命,雖然地鐵像一把尺子直插到六合的底部,但等待主城有大量溢出的資源的時間太漫長,遙遙無期,方洲廣場站算是六合的關口,出關以后就是廣大鄉村。缺點交通不便,配套落后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大廠
● 第二梯隊:葛塘,雄州
● 第三梯隊:龍池
16、溧水區
夾在江寧跟高淳之間,沒有啥存在感,房價低到像白送,空港新城PPT媲美雄安。缺點,去南京核心區,夠坐地鐵到上海了。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城南
● 第二梯隊:城北
● 第三梯隊:空港新城,石湫大學城
17、高淳區
高淳和六合是南京的兩端,離城區都非常之遠,十幾年前高淳撤縣變區劃給南京,成功擠掉溧水,榮登為南京經濟最差的區。從人的角度,高淳也只會衰敗,但高淳的氣質跟六合的氣質完全兩個世界。
經濟墊底,人均收入墊底,公共交通墊底,旅游資源墊底,醫療水平墊底,全是墊底。景色不如皖南,飲食,文化,語言更是四六不靠,南京人聽不懂高淳話,隔壁的宣城人也聽不懂。
高淳和六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適合閑逛,適合騎車,適合徒步,適合漫無目的的游蕩,尤其是鄉下,陡然間會讓你張大嘴巴驚呼這里真漂亮,一旦為了參觀景點而直奔過去,只會大失所望。
進入高淳會有個很大的牌子,不是高淳歡迎您,而是國際慢城歡迎您,慢,就是高淳的特點。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核心城區,湖濱
● 第二梯隊:城北,城南
● 第三梯隊:經開
二、合肥
我曾經給合肥送了一個稱號,中國炒房第三城…這事兒還被報道了。
合肥是真的愛炒房,曾經合肥炒房團名滿天下,去長沙、西安、重慶、沈陽,甚至去二哥杭州那邊,還要炒幾輪。
這可能跟這個城市的“黑馬”屬性有關。因為合肥前些年發展較快,很多人都分享到了城市發展的紅利,兜里有錢就想著用復制合肥炒房的方法,去其他地方淘金。
然而,幾乎是全軍覆沒。
合肥這個城市,安徽人一直在討論,其他兄弟并不待見,所以一直在講:
合全省而肥一市。
但實際上,我覺得合肥作為黑馬,并不是靠政策資源傾斜,而是地方的領導團隊能力卓越,當然指的是招商引資這塊。
而且合肥模式不只是招商引資那么簡單,而是把招商引資從拼關系、拼資源、拼政策的初級階段,升級到了拼專業、拼服務、拼生態的新階段,對于傳統模式無異于一種降維打擊,比如京東方的案例,依舊是前沿的范本。
不過,這兩年卻有些崴腳。
一個是大力投資蔚來。蔚來車不錯,但阿斌的操作,屬實看不懂,不是戰略家,而是夢想家,不聽勸。
導致蔚來甚至吸了一波中東土豪的血,都沒有走出顯眼的成績來。
另一個就是三只羊。當初不遺余力投資三只羊,結果大小楊哥賣假貨,搞得全行業震蕩,合肥在背后保了幾手,但發現無濟于事,于是只能順應天命。
當然投資,投資,不可能只有賺,而沒有虧,最重要的是,合肥對招商引資一直都非常積極,對經濟程序的把握,也非常敏銳。
所以在2024年第一季度跑出糟糕的成績之后,馬上開始擺正姿態,最終年經濟增速攀升至6.1%。萬億規模以上城市,排名第一。
這還要歸功于第二產業發展,規模工業同比增長14.8%,創近 3 年同期新高。工業投資增長8.7%,占固定資產投資的 33.9%,占比創近7年新高。
37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 29 個同比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6.9%,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38.5%,合計拉動規上工業 11.4 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百萬輛、達 137.6 萬輛,增長 84.5%,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分別增長 1.5 倍、31.2%。
可以說,合肥是一個踩中了時代機遇的城市,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要比隔壁的南京強很多。而且,相同區域的城市競爭力較弱,唯合肥為龍頭,未來可以承接更多長三角的工業需求。
而且合肥對周邊城市的虹吸效力較強,所以在人口增速上表現也不錯。
在樓市層面,雖然合肥當年炒房嚴重,但后來整體政策跟進速度較快,即使壓制了住了房價,后來持續調控,形成了在1.9萬/平米上下徘徊的穩態。
直至2022年開始,才出現大幅下跌趨勢,從1.9萬/平米跌至1.4萬/平米,跌幅26.3%。房價已經回到18年了,這其中一大半本金成本加上利息都是虧的。19年以后的購房者,90%都是沒賺錢的。這個才是合肥市場的真實情況。
合肥觸底了嗎?
答案是觸底了。
這個去年我還專門預警過,甚至不需要考慮合肥的成交和房價走勢,只需要關注庫存即可。
合肥這兩年對土地供應的控制很嚴格,導致2024 年合肥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僅為 11 個月,成為全國庫存壓力最小的城市之一。2024 年新增供應同比銳減 57.9%,新房庫存量處于全國倒數第二的低位。
而在二手房層面,庫存同樣很小,全城目前可掛牌的房源量只有11萬左右。
這樣的庫存水平和房價水平,面對接近1000萬人口的萬億GDP城市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合理的水平了。
但合肥會因此反彈上行嗎?
并不是,因為合肥的經濟增速雖然快,但量級擺在那里,而且合肥土地面積偏大,購買力相對分散,不夠集中。同樣造成了深刻的分化。
下面是2025年,合肥最真誠的買房建議。
1、從需求結構上看,改善型需求崛起,140㎡以上大戶型占比提升 2.7 個百分點 ,400 萬元以上產品成交占比增長 6.2%,市場已從 “有沒有房” 轉向 “住什么樣的房”。
不過在成交層面,還是以剛需和剛改為主,比如120-200萬的房子賣的最好,套三絕對主力,90-140平米為核心。
2、合肥2025年可以著重關注新房,因為供應小,且相對過去有產品的更新和代差,所以比較搶手。而且,合肥的發展方向決定其沒有真正的中心,所以從房產增值保值這一塊未來大概率是品質上的較量;合肥目前新房品質確實不錯,不過地段大多數都拉垮。不過啥都好的房子,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3、如果是從增保值的角度考慮,那么省府板塊,蜀西湖板塊,天鵝湖板塊肯定是重點需要考慮的,也就是俗稱的政濱高;省政府的潛力在于未來預期,省府西目前已經成熟,主要是省府東配套缺乏,未來省府東中間規劃了 400多畝的商業集群土地規劃,未來可期濱湖的金融板塊是一個被忽略的寶藏地塊目前發展成熟,價值回歸后的房價,次新房特別多,性價比較高。
未來合肥最有漲價勢頭板塊的,一個是高新,另一個就是濱湖新區。其次是政務、經開等。
4、蜀西湖的潛力在于科技集群,有大量高科技產業及所帶來的產業人口;天鵝湖的潛力在于金融中心,目前是個公司都喜歡在那邊寫字樓里占個坑。
5、如果你是 300個以內的預算建議你肯定是首選政濱高次中心板塊;其次預算建議包河政務東、廬陽四里河、和經開的南艷湖等部分區域,根據自己需求選擇,200左右能入;如果是150預算,建議選擇靠近主城區附近的次新,比如廬陽北(不要太北),新站七里塘,陶沖湖等。
6、合肥的一些偏遠的新區建議不要碰,因為合肥整個城市發展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由房地產向高科技轉換的過程。過去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時代已經接近了尾聲,近幾個月是不是有幾個流拍的地塊最終被白手套接手,新區的未來大多數不明朗,不要去賭。
7、2025將是合肥的改善元年,在合肥生活的大多家庭已經不缺房子,現在缺的是好房子。合肥經過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住房品質上會形成新一輪的迭代。經過今年的改善革新以后,市區新房基本杜絕了純剛需的入場了。合肥將不斷做出品質更好更先進的住宅滿足那波高端消費需求,樓市進入存量房時代,未來二手房交占比會越來越大,新房會不斷迭代卷品質,也就是量少質高。
8、 瑤海區
合肥的老城區之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網絡發達,擁有成熟的商業設施,如多個大型商場和專業市場等。同時,瑤海區也是合肥的工業和物流中心,分布著多個大型工業園區和物流基地,經濟發展活躍,就業機會豐富,住宅市場以經濟適用房和普通住宅為主,適合工薪階層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瑤海老城區
● 第二梯隊:瑤海東部新中心
● 第三梯隊:龍崗
9、 廬陽區
廬陽和蜀山目前整個二環內已經飽和了,市區改善像四里河和黃潛望板塊,無論從位置、交通、學校等配套上都是比較好的,其他位置大多都是老房子,接下來市場排隊會低迷一些。廬陽區作為合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里匯聚了眾多的政府機構、商業中心以及文化設施,如淮河路步行街等知名商業區域,環境優美,教育資源豐富,有許多優質的中小學,是家庭居住的理想選擇。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四里河
● 第二梯隊:一環到二環主城區,北部新中心
● 第三梯隊:雙鳳工業園
10、高新區
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術產業、上市公司和高質量的人才,還有一山兩湖的環境,配套也很完善。目前高新區也處在高速的發展期,除去蜀西湖,周邊一些地方的商業各方面還沒有完善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蜀西湖
● 第二梯隊:北雁湖,蜀山東
● 第三梯隊:南崗
11、 包河區
合肥的新興發展區域,近年來城市建設迅速,商業和住宅項目不斷涌現,如濱湖新區等區域發展。該區域交通便利,有多條交通干線貫穿,配套設施完善,有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等,是年輕家庭和創業者的熱門選擇。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政務東
● 第二梯隊:淝河,包河經開區,省府北
● 第三梯隊:常青
12、高新區
是合肥的科技創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機構,如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這里環境現代,科技氛圍濃厚,擁有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適合科技工作者和年輕專業人士在此工作和生活,周邊的房產也以高端公寓和別墅為主,價格相對較高,但投資潛力還不錯。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蜀西湖
● 第二梯隊:北雁湖,蜀山東
● 第三梯隊:南崗
13、經開
作為合肥的工業和制造業基地,區內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物流體系,涵蓋了汽車制造、家電生產等多個重要產業領域,經濟發展迅速,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適合尋求穩定工作的居民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明珠廣場,翡翠湖
● 第二梯隊:南艷湖,大學城
● 第三梯隊:臨湖,新橋科創示范區
14、新站
是合肥重要的產業發展區域之一,以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 這個區域主要規劃的比較散,但優惠力度比較大,新房樓盤品質也較高,只是周邊配套對其他區域相比比較一般,合肥市區的產證能讓您的孩子上到市區的高中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少荃湖
● 第二梯隊:陶沖湖,職教城
● 第三梯隊:七里塘,烈山路
15、 肥東縣
比較熱門的板塊就是大眾路和和睦湖了,工作和定居靠近瑤海區和包河區選大眾路,和睦湖大多是本地人買,城市界面比較好,其他的沒什么好說的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大眾路,城南公園
● 第二梯隊:和睦湖,肥東經開區
● 第三梯隊:包公大道
16、肥西縣
過去賣的還挺好的,因為距離主城區近,之后市區放開限購后加上價格與主城區差距也越來越小,沒有什么優勢了,之前一直在喊撤縣劃區,最后還是區劃不變,規劃提級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泛高新,北雁湖
● 第二梯隊:上派,柏堰科技園
● 第三梯隊:潭沖河片區,紫云湖片區
17、長豐縣
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合肥的北部門戶。長豐目前熱度高的新盤主要集中在北城與崗集板塊內。長豐的房價總體偏低,均價 1.1 萬,總價一百萬左右即可上車。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北城
● 第二梯隊:崗集,雙墩鎮,雙鳳開發區
● 第三梯隊:下塘,水家湖
18、廬江縣
位于合肥市南部,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礦產資源,是全國重要的礬礦產地之一。遠離市區,整體配套規劃趕不上合肥老三縣,不太建議年輕人置業購買。
● 板塊梯度
● 第一梯隊:城西
● 第二梯隊:城東
● 第三梯隊:城中
篇幅有限,今天先講到這里,想把南京、合肥講透,一篇文章不夠,起碼得好幾萬字,所以更多是每個人帶著自己的問題,尋找準確的答案。
大家也可以到星球提問,星球關于什么房子能買,什么地段有價值,都會有詳細的解釋。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或在看。可以加入下面星球,我會在里面每天寫更多的信息和分析,跟7777多投資愛好者共同分享財富保值秘密,歡迎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