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報道稱,日本電器大廠船井電機(FUNAI)已確定開始破產程序,破產申請方面的相關人士已開始進行談判,要將其北美及日本電視業務出售予創維集團。
創維集團收購日本船井電機真正的用意是打通北美市場的渠道關系,提升市場份額。
如果船井電機沒有北美市場的積淀和渠道關系,創維集團大概率不會并購一個虧損嚴重、沒有價值的企業。真正有價值的是船井電機在北美的合作伙伴沃爾瑪。
首先,沃爾瑪的渠道關系對創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
沃爾瑪北美地區所銷售的飛利浦電視均來源于船井電機生產制造。對創維來說,船井電機并非優質資產,而是其在北美最重要的渠道關系沃爾瑪。
截至2024年7月,沃爾瑪在北美擁有超過5000家門店。其中,美國約4600家,加拿大約400家,墨西哥約2400家。沃爾瑪的門店類型包括沃爾瑪超市、山姆會員店和沃爾瑪社區店等。
北美是中國家電品牌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海爾、海信、TCL、創維、美的以及長虹等,在北美地區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在電視品類,海信和TCL在北美地區都要好于創維電視。對創維來說,一旦與船井電機并購成功,就等于手握進入沃爾瑪的通行證。對于提振銷量,顯然會事半功倍。
其次,創維在北美地區的線下零售店沒有存在感。
在北美市場,表現最好的兩個中國電視品牌無疑是海信與TCL。從渠道、品牌到銷量,都是創維電視不能比的。
因此,不難理解當船井電機破產時,為什么不是海信和TCL伸出橄欖枝,因為海信和TCL不需要借助船井電機的渠道關系。
北美市場的電視銷售主要依賴線下連鎖店(如Best Buy、Walmart、Target、Costco、Amazon等),TCL和海信已在北美市場建立了穩固的零售合作關系,而創維在北美地區,消費者在線下實體店較難找到創維電視。
三是創維在北美品牌認知度低。
在北美地區,海信和TCL有能力與三星和LG抗衡,但創維作為中國彩電業的三劍客之一,在北美乃至全球與兩者之間都差一個身位。
在營銷方面,海信和TCL通過體育營銷,建立了品牌影響力,而創維缺乏類似的市場營銷熱潮。北美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熟悉的品牌,而創維的市場推廣力度減弱,難以吸引主流消費者。
創維集團的目標是營收千億,目前海信和TCL營收海外市場占大頭已經實現或接近目標,而創維距離海外營收占大頭,自有電視品牌擴大份額顯然還有一定距離。
因此,全球化提速,尤其是在北美地區擴大份額是創維電視的重中之重。
上述三個層面,也是創維電視在北美地區,想要提升銷量必須解決的難題。
其實,創維并購船井電機還面臨著補償難題。
一是面臨日本監管障礙。
日本對外資收購有著嚴格的監管,尤其是在電子和信息技術等戰略性行業。出于國家安全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日本政府對允許中國企業收購當地企業持謹慎態度。
當然,創維并不是第一家并購日本家電的中國企業。在此之前,東芝電視和白電,分別被海信和美的接盤,而且運營得比較成功。這些成功的經驗,或許有助于創維和船井電機之間快速完成整合并購。
二是創維需要對其債務輸血3億美元。
據《日經亞洲》報道,船井電機的現金和存款已幾乎耗盡,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員工也被解雇。
不止于日本。在泰國,泰國勞工部2024年調查位于呵叻府的電子產品制造商 Funai(泰國)有限公司的關閉事宜,以確保其 862 名員工得到適當的賠償。
公司承諾向員工支付相當于其最后工資 75% 的賠償金,這是泰國《勞動保護法》第 75 條的規定。
位于泰國東北省份的這家工廠共有 862 名員工,其中男性 310 名,女性 552 名。
據研究公司帝國數據庫顯示,總部位于大阪縣大東市的船井電機負債約 461 億日元(3.036 億美元)。
這意味著,創維如果并購船井電機,率先要解決的是其負債,這還不包括員工的補償金。
在北美市場,市場研究機構 Omdia 報告稱,2024年 1 月至 6 月,船井電機的電視出貨量占北美市場的 3%,占日本市場的 5.6%。
對創維來說,船井電機電視出的貨量并不是吸引他們的賣點,渠道關系,才是影響創維在北美的重要一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