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育課,學校每年要組織全員參加冬季長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動,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逐步增加學生單杠懸垂支撐和斜身引體項目……2月17日,北京百萬中小學生正式進入春季新學期。開學首日,一份“健康大禮包”已就位。
當天,北京市教委、市體育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體育八條”)正式公布,將通過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賽”、精準提升學生體質等八條舉措,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構建以運動、衛生、心理、營養為一體的“大健康”教育格局,將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學校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
每節體育課安排不少于10分鐘體能練習
“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是此次“體育八條”要求落實的重點。
“體育八條”明確,北京市小學和初中每天1節體育課,高中每周3 - 5節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鐘的體育鍛煉。每節體育課安排不少于10分鐘體能練習。
在體育課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強化運動負荷監測,杜絕“說教課”和“不出汗”的體育課,防止教學內容碎片化、隨意性。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育課,杜絕“陰陽課表”。
除了進一步強調學校體育課時要求外,“體育八條”在體育課的內容上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小學、初中要將“三大球”至少一項納入體育課必修內容,高中要開設“三大球”模塊教學。
“體育八條”還要求學校進行課內、課間、課后服務一體化設計,需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后服務,組織學生開展球類、跳繩、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個項目的輪換活動,確保義務教育階段每名學生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
此外,北京市還將引導各中小學組織師生開展全員跑步活動,并針對不同場地條件、不同年級、不同季節,制定不同的跑步距離。明確學校每年要組織全員參加冬季長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動。
學校每學期要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班級聯賽
近年來,北京市引導學校廣泛開展體育班級賽行動,建立了市、區、校、班四級校園體育聯賽機制。此次“體育八條”的一大亮點,就是首次在北京中小學全面部署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的“班級賽”。
“體育八條”指出學校每學期要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聯賽,小學每班不少于5場,初中不少于4場,高中不少于3場,比賽項目可由學校因地制宜設計安排。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特色學校則組織學生開展相應“三大球”班級聯賽,每班每學期不少于5場。
據悉,2024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已印發“班級賽”管理辦法,每所學校均提供了專項經費支持。春季新學期,北京各中小學將按照市教委統一要求,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組織學生開展班級賽,真正做到“班班有比賽、人人都參與”,提高班級賽的覆蓋面和參與度。
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
建立學生線上“健康師”輔助機制
數據顯示,近年來北京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持續改善的趨勢。“體育八條”指出,北京將整合學生每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和體檢數據進行分析、比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建立學生線上“健康師”輔助機制,幫助家長動態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引導家校合作,科學指導學生有效開展體育鍛煉。
針對體質較為薄弱的學校,即各區體測優良率排名后1/3的學校,區教委將組織專家進行集中會診,精準制定改進方案,實現整體提升;針對體測優良以下的學生,學校將精準區分學生類型,科學設計鍛煉方案,實行“一生一策”師生包干提升;針對體質健康測試中的薄弱項目,例如引體向上,市教委將實行弱項強健行動,強化學生上肢力量提升。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介紹,北京將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逐步增加學生單杠懸垂支撐和斜身引體項目,科學支持學生上肢力量提升,同時緩解學生脊柱側彎和圓肩駝背等問題。這些措施將在新學期全面實施,個別學校沒有配齊高低單杠的,要求在2025年底之前配齊。
此外,為提升體育師資質量,北京將實施體育教師培訓提升計劃,到2027年底,各區要對體育教師輪訓一遍。
同時,“體育八條”還提出,要定期安排體校教練員和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每周指導學生開展至少1次專項訓練,并對體育教師進行專門輔導,每年舉辦至少一期“三大球”、田徑、游泳等項目體育教師運動訓練培訓班。各區要每年組織不少于10場“冠軍進校園”活動。
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
的若干措施
要點摘編
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育課
杜絕“陰陽課表”
? 嚴格落實體育課時要求,小學和初中每天1 節體育課,高中每周3-5節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鐘的體育鍛煉。
?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大單元教學、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學和高中模塊化教學,積極推進“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試點。
? 切實做好體育課的運動負荷監測,杜絕“說教課”和“不出汗”的體育課,防止教學內容碎片化、隨意性。
? 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體育課,杜絕“陰陽課表”。
學校要督促學生
走出教室、走向戶外
? 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其中至少要有1小時中等及以上強度體育鍛煉。
? 推廣體質強健計劃,組織開展教師、學生全員參與的跑步活動,針對不同場地條件、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跑步距離,建議:小學1-2年級每次200-500米,3-4年級600-800米,5-6年級800-1000米,初中1500 米以上,高中2000 米以上。
? 義務教育學校要落實大、小課間時長要求,督促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探索具有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活動的項目。
每年春、秋季應分別舉辦1次
體育節和運動會
?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聯賽,學校每學期要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聯賽,小學每班不少于5場,初中不少于4場,高中不少于3場,其中至少組織1場“三大球”班級賽。
? 班級聯賽要體現對抗性,突出全員參與和全過程參與,鼓勵師生共同參賽,提升比賽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學校或集團校每年春季、秋季應分別舉辦1次全員參與的體育節和運動會。優化市級小學生運動會的辦賽形式,將全市集中舉辦調整為,同一時段由各學校分散舉辦。
強化學生上肢力量提升
配齊單杠等體育設施
?建立學生線上“健康師”輔助機制,幫助家長動態了解學生的健康狀況,引導家校合作科學指導學生有效開展體育鍛煉。
? 學校要針對體測成績良好以下的學生,精準區分學生類型,科學設計鍛煉方案,實行體育教師、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包干到人“一生一案”地鍛煉促進機制,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 針對體質健康測試中的薄弱項目,實行弱項強健計劃,強化上肢力量提升。各區指導學校落實相關要求,小學、初中要在 2025 年年底前配齊單杠等體育設施。結合本市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年級鍛煉標準:
將體育課間活動、課后服務等
統籌計入體育教師工作量
? 提升全體教師的體育綜合素養,引導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學校體育工作。學校要選優配齊體育教師,編制不足的學校可聘用“銀齡”教師和編外兼職體育教師(包括教練員、退役運動員)。
? 實施體育教師培訓提升計劃,到2027年底,各區要對體育教師輪訓一遍。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將體育教師承擔的體育課間活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家庭作業、課余訓練、體育競賽、課后服務等工作統籌計入教師工作量。
?探索建立體校與中小學結對發展的創新模式,原則上市級體校與不少于2所學校結對,區體校與不少于5所學校結對,體校副校長同時兼任結對學校副校長。
?鼓勵學校周邊有條件的社會體育場館設施對學校免費開放,服務學校開展運動會、體育考試等活動,充分優化體育資源配置與高效利用。
圖片 | 首都教育
記者 | 楊菲菲
編輯 | 繆晨霞 王碩
校對 | 賈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