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二孝三元霸,四英五寵六七郎!指的是曹克讓、李存孝、李元霸、王蘭英、高寵和楊七郎六位評書演義中的絕頂高手。
在中國傳統演義和評書故事中,塑造了許多武力超凡的傳奇人物。他們或以一敵百,或力破千鈞,或戰無不勝,或寂寞無敵,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超級英雄”。俠哥在綜合了力量、戰績等多重維度之后,覺得尤以“一讓二孝三元霸,四英五寵六七郎”這兩句口訣中所指的六位高手最為拔尖,因此將其稱為演義評書中的絕頂高手。
有人問,他們六位誰更強?答案已在“兩句口訣”之中了。
一讓:指排名第一的是曹克讓 (上榜理由:《曹家將》中的絕對力量之王)
曹克讓,“鎮國王”曹天勝之子,曹家將中的翹楚。他長相很是不凡,與《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非常相像。
曹克讓天賦異稟,天生神力。別人稱“神力”,那是夸張,但對他卻一點也不夸張。為什么呢?因為他有“三龍二虎九牛之力”!
有人不知“三龍二虎九牛之力”,有多大?
那我們來看一下幾位大名鼎鼎的猛將,他們的力量在評書中是怎么形容的:李元霸、李存孝,四象不過之力;薛仁貴,一龍二虎九牛之力!
是不是還不夠具體?
有人是這樣換算的,“一龍之力等于十象,二虎九牛之力等于二象”,那么“一龍二虎九牛之力”就是十二象之力,“三龍二虎九牛之力”就是三十二象之力。
如此換算之后,就簡單明了啦,即曹克讓之力約等于兩個薛仁貴之力加兩個李元霸或兩個李存孝之力;又或者約等于八個李元霸,或八個李存孝之力。
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現在的重型坦克,能輕松碾壓一般的裝甲車;就好比是一個大力士能輕松單手舉起一輛重型貨柜車,而另外兩人只能勉強抬動一輛大巴車。
就好比翱翔天際的雄鷹,在鯤鵬那遮天蔽日的羽翼下也顯得渺小無力;就好比璀璨奪目的星辰,在皓月當空之時也會黯然失色,甚至只能隱匿于無邊的夜色之中!
曹克讓的力量,就是如此震撼人心,讓一切所謂的強者,在他的絕對力量面前仿佛瞬間便失去了光彩,成為了微不足道的存在。
在《曹家將》中,確實也是這樣的,拜了方外高人為師的曹克讓,一朝學成歸來,便猶如蛟龍入海,掀起了滔天的巨浪。他手持一桿寒光閃閃的長槍,槍尖所指,無人能挫其鋒!
擂臺之上,他三敗奸佞陳平之子陳剛。
要說陳剛,他可不是一般的浮夸子弟,他從小便拜名師學藝,武功蓋世。擺擂多天,連勝十三場,十五個好漢敗在他的手下,其中有兩場,都是兄弟倆一起出戰,也沒能打敗他。
那天,在曹克讓上臺之前,陳平又連敗兩位高手,距離皇上說的“只要連勝十八杰,便可獲得帥印”,只差一人了。
眼看馬上就可以當上大元帥,陳剛心中得意非凡,他在臺上大聲叫囂道:“還有誰!敢上來與你小爺我交手?快點上來!!!”
就在這時,一道挺拔的身影緩緩步入擂臺中央,陽光透過云層,恰好灑在他的甲胄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天神降臨。
那人身材高大,丹鳳眼,臥蠶眉,仿佛關公再世!
不錯,他正是曹克讓。
“我來會你。”曹克讓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陳剛見狀,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哼,又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話音未落,他已身形暴起,如同猛虎下山,一刀向著曹克讓的面門便劈。
然而,曹克讓身形未動,僅憑手腕微轉,長槍便如靈蛇出洞,輕易化解了陳剛的攻勢,并順勢一槍橫掃,帶起一股凌厲的氣勁,迫使陳剛不得不連連后退,臉色大變。
臺下觀眾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槍法與如此恐怖的力量結合。
陳剛很狡詐,他看出曹克讓的招式不簡單。于是,便依仗自己力大過人的優勢說要與曹克讓比力氣定勝負。
曹克讓淡然一笑,從容應戰。
陳剛彎下腰,運足全身之力,肌肉如同虬龍般暴起,伴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怒吼,竟將臺前重達三千多斤的石獅子給舉了起來。
臺下觀眾目睹此景,不由發出一片驚呼,皆以為勝負已分。
然而,看了陳剛那得意洋洋、勝券在握的笑容,曹克讓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然后,不慌不忙地走到石獅旁,指尖微動,那石獅子便如同一片鴻毛般,被他輕而易舉地舉起,而且不僅舉得比陳剛明顯要高很多,姿態更是十分悠然自得,仿佛那沉重的石獅不過是他掌中把玩的一粒彈丸罷了。
臺下的人們難以置信地揉著眼睛,仿佛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要不是親眼所見,他們根本不相信世上會有這般力氣之人!
陳剛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力量,在曹克讓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這……這怎么可能?”陳剛喃喃自語,聲音中充滿了愕然與震驚。
曹克讓聞言,輕輕一笑,道:“這有何難?”說著,用左手指著放在擂臺另一邊的石獅子說,“我還能再將那邊的石獅子,同時高舉過頂!”言罷,他身形一閃,已出現在另一石獅旁,左手輕輕一探,仿佛摘花擷葉般,又將另一只石獅舉過了頭頂。
臺下觀眾見此,無不瞠目結舌,呆在當場,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過了許久,也不知道是誰,突然叫了一聲:“好!”大家這才恍然醒悟過來,頓時掌聲如雷,叫好之聲,一浪高過一浪。
陳剛的臉色由青轉白,最終化為一片死灰。他終于明白,自己的力量在曹克讓的絕對實力面前,不過是個笑話。但他不肯輕易認輸,于是,又生一計,提出要與曹克讓比試箭術。
曹克讓無所謂,淡然應允。結果不言而喻,陳剛再次慘敗。
至此,陳剛心中已經知道自己今日難有勝算。然而,要他就此放棄,他辦不到。于是,他又提出要與曹克讓比試馬上功夫的請求。最終,他不僅再次落敗,還被自己受驚的戰馬踐踏而過,慘死當場!
在戰場上,曹克讓同樣如戰神臨世,多次單槍匹馬沖入敵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敵軍望風而逃。即便是訓練有素的重甲步兵,在他的“神力”之下也如紙糊一般脆弱。他的每一次沖鋒,都伴隨著敵人的哀嚎與潰敗,勢不可擋!
更令人驚嘆的是,曹克讓不僅武藝超群,更兼智勇雙全。他掛帥之后,帶領大軍,勇闖飛龍島。
那飛龍島,可不是一般的小島,島上怪石嶙峋,機關重重。
可曹克讓卻仿佛擁有未卜先知之能,每一次都能巧妙地避開陷阱,帶領大軍深入敵后。后來,他還利用島上的天然屏障,化客為主,布置了一系列精妙的伏擊,將敵人打得措手不及,潰不成軍。
過了飛龍島,曹克讓又憑借超凡的本事,先是“日闖三山,夜奪十八寨”,接著,又連收界牌、金玉、金陵、銀陵和黑水五座城關,讓人感覺他所帶的仿佛不是普通的軍隊,而是天降的神兵,勇不可擋。
當然,這除了曹克讓帶兵能力很強之外,最主要還是他個人的武力值實在太高了。這不,過了野馬川后,便碰上了遼國的“雙槍無敵將”沙里金。
這沙里金可是北國的無敵猛將,他本以為能橫掃曹克讓,可沒想到……
話說,沙里金未見曹克讓之前,已經聽了不少曹克讓如何勇猛的傳聞,但他自恃武勇,心中一直充滿了不屑與斗志。
此時,老沙聽說曹克讓親自前來叫陣,他心道:“小樣(音譯,也?可能是小讓),我今天定要讓你知道我雙槍無?敵?將?的厲害!”想畢,連忙策馬而出,誓要將曹克讓斬于馬下。
“曹克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快來受死吧!”沙里金怒吼一聲,雙槍如龍出海,帶著呼嘯的風聲,直取曹克讓的要害。
曹克讓冷笑一聲:“哼,想讓我死,憑你也配!今天,我就讓你見識一下我曹克讓的厲害!”說著使出一招“龍騰九天”,迎了過去。
“當”一聲,長槍帶著千鈞之力將沙里金雙槍直接打飛,槍尖上帶著的無盡寒氣,直逼沙里金。
沙里金大驚失色,急忙閃避,可還是被那余波所傷。最終,不僅敗得一塌糊涂,還被曹克讓給生擒活捉了過去。
再往后,曹克讓又活捉了武力值超高的火葫蘆王蕭凈方。
火葫蘆王的兩個兒子大太保與二太保,聽聞老爹被擒,怒火中燒,帶領大軍前來挑戰。那場面,氣勢洶洶!
他們大聲喊道:“曹克讓,快放回我爹,不然,我要取你的項上人頭!”
“哼,那就放馬過來吧,讓我看看你們都有什么本事!”曹克讓“哼”道。
大太保與二太保一聽,立刻催動胯下戰馬,如同兩道黑色的閃電,直撲曹克讓而來。
大太保手持一柄開山斧,斧刃閃爍著寒光,顯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二太保則腰懸雙劍,眼神冷冽,渾身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殺氣。
曹克讓面無懼色,手中長槍一抖,使出一招“雷霆一擊”。只見長槍猛地帶起一陣狂風,這兩兄弟根本來不及反應,便被這強大的氣勢所震懾,連連敗退。
四公主蕭碧銀見狀,連忙拍馬上來相助,她大聲喊道:“曹克讓,休得張狂!我來也!”話音未落,蕭碧銀已從腰間抽出一對軟鞭,鞭影如蛇,靈活異常,直取曹克讓周身要害。
曹克讓贊道:“好身手!”隨即槍法一變,轉為靈動飄逸,與蕭碧銀的軟鞭交織出一片密不透風的網。
在曹克讓明顯放水的情況下,二人你來我往,斗得“難解難分”,周圍空氣仿佛都被這激烈的交鋒撕裂。
大太保與二太保趁機重整旗鼓,從兩側包抄而來,意圖形成夾擊之勢。
曹克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心中已有計較。他猛然發力,長槍化作一道銀色閃電,瞬間逼退蕭碧銀,緊接著身形一側,以不可思議的角度避開了大太保的開山斧,借著身體離開馬鞍的機會,他左腳腳尖一掂,直接踢飛地上的一塊碎石,正中二太保的手腕,令其雙劍脫手。
這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干凈利落,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震。
大太保與二太保面露駭色,不由自主地勒馬后退。
蕭碧銀亦是神色凝重,她心道:“這曹克讓原來真如傳說中那般厲害 ,今天恐怕難以全身而退了。”
就在這時,曹克讓突然大喝一聲,長槍如蛟龍出海,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直取大太保咽喉。
大太保大驚,他知道如果不當即跳落下馬,只有一死,于是,顧不上許多,連忙翻身下馬。
二太保以為兄長被刺,目眥欲裂,雙劍舞得如同風車一般,向曹克讓拼命攻去。
然而,本來就不是曹克讓對手的他,在失去了兄長的助陣后,更不是曹克讓的對手。他的劍還未到,曹克讓手中的長槍已經后發先至刺中了他肩頭,將他挑于馬下。
只眨眼的功夫,大太保與二太保皆被打落下馬被活捉生擒,蕭碧銀見此,連忙拍馬溜之大吉。
此戰之后,曹克讓威名更盛,成為敵軍聞風喪膽的存在。而他,也繼續帶領大軍,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進。
最終,曹克讓打敗金頭王、銀頭王、鐵頭王和銅頭王,打敗三公主蕭玉蓮,打敗“一僧二道三妖四魔五怪”,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搗黃龍,成功救出父親曹天勝,生擒奸佞陳平,拿到敵人獻上的降書順表,凱旋班師。
有人說:“曹克讓的表現是非常厲害,但與一戰打殺十八路反王上百萬人馬的李元霸相比,他還是差很多。為何將他還排在李元霸之前,還排在榜首呢?”
曹克讓之所以排名如此之高,正是因為他“三龍二虎九牛之力”的絕對力量。要知道,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力氣大是占有非常大的優勢的,甚至有“一力降十會”之說。
而曹克讓在評書中力量的設定是遠遠超越李存孝、李元霸等人的,因此,李存孝、李元霸雖然同樣表現勇猛無敵,但力量僅為曹克讓的八分之一,因此曹克讓如果遇上他們,應該能夠憑借力氣上的巨大優勢,占得上風。
除此之外,曹克讓還擅長一手“飛槍絕技”,飛槍在他手里就跟長了眼睛似的,出去準頭超高,威力巨大,很少有人能接住他的這一絕招,,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也是實至名歸的。至于,李元霸為何排名如此之后,后面我們會詳說。
二孝:指排名第二的是李存孝 (《殘唐演義》·“將不過李”的無敵戰神)
李存孝,有著“將不不李”的美譽的無敵猛將,《殘唐演義》中無人能及的戰神,晉王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
李存孝的戰斗力超強,經常一個回合就能把對手打得沒有脾氣。他打敗過的名將很多,像楊袞、高思繼還有晚唐六友這些大名鼎鼎的猛將,都在他的大槊面前吃過大虧,就連朱溫眼中的無敵高手“南刀王”孟絕海,也被他一個回合生擒活捉。
此外,憑借打遍黃河兩岸沒有敵手的實力,王彥章向來十分驕傲自負,根本不將名聲在外的李存孝放在眼里。然而,等他真的有機會與李存孝交手時,很快便被打得老老實實,甚至當場發誓:“世上只要有李存孝在,我王彥章永不復出。”
話說李存孝在滅巢之戰立了大功,被晉王派去巡視黃河。在黃河邊,與王彥章狹路相逢。
王彥章大聲叫道:“李存孝,今日讓你看看我王彥章的厲害!”
“就憑你?剛才想用竹篙偷襲我,被我丟到黃河中,怎么沒有淹死你啊?”李存孝淡然一笑,道。
王彥章聞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剛才確實想利用地利之便,趁李存孝不備以竹篙突襲,不料不僅被李存孝輕而易舉地化解,還反遭戲弄。但他心中傲氣不減,怒喝一聲,提槍對著李存孝便刺。
李存孝不慌不忙,身形一側,輕松避過這凌厲一擊,同時大槊橫掃,帶起一股狂風,直逼王彥章腰際。
王彥章急退數步,險之又險地躲過這一擊,心中不禁暗自驚駭,李存孝的實力遠超出他之前的想象。
“哼,徒有虛名之輩,今日便讓你知道何為真正的武藝!”李存孝冷笑一聲,大槊一揮,帶起呼呼之聲,仿佛龍吟虎嘯,帶著千鈞之力,向王彥章打去。
王彥章用槍一擋,只覺一股排山倒海之力自槍尖傳來,手臂瞬間發麻,戰馬也被震得連連倒退,驚叫不已。
王彥章心中大驚,他沒想到李存孝輕輕一揮的一擊,力量竟恐怖至此。等他好不容易定下心神,這才發現,手中的大鐵槍竟被李存孝的大槊打成了彎曲的“廢鐵”,而對面李存孝則依舊端坐在馬上,面上還帶著輕蔑的笑意。
王彥章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今日一戰,不僅關乎個人榮辱,更是對自己武學修為的一次徹底檢驗。他不再猶豫,將體內潛能激發至極限,雙眼如炬,身形爆起,長槍一抖,如同下山猛虎,直撲李存孝。
然而,面對王彥章這驚雷一般的爆擊,李存孝卻依然云淡風輕。直到王彥章的鐵槍距離他的胸口一厘米之時,他才微笑著將身一側,同時用槊輕點地面,借力躍起,如同蒼鷹搏兔,槊尖帶著破空之聲,直指王彥章心脈。
危急關頭,王彥章咬破嘴唇,拼死抵擋,卻仍被震得氣血翻騰,幾乎墜馬。
王彥章望著李存孝那不可一世的身影,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他終于明白,真正的強者,不僅在于力量的絕對壓制,更在于那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境界。
“我王彥章,今日服矣!”王彥章高聲喊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甘,卻更多的是釋然。
李存孝聞言,收起大槊,淡然笑道:“你能有此覺悟,倒也不枉與我一戰。記住,武之極致,非爭強斗狠,而在乎心懷寬廣,以武止戈。你雖有傲骨,卻也不失為一條漢子,今日之戰,我李存孝記下了。日后你有進步,可再來找我切磋。”李存孝的話語中帶著幾分長輩對晚輩的教誨,又有幾分英雄相惜的豪情。
王彥章聞言,心中五味雜陳,既有戰敗的苦澀,也有對李存孝武學境界的深深敬佩。他望著眼前這位幾乎神話般存在的對手,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與堅定。
“李存孝,謝謝你的賜教,通過今日之戰,我王彥章自知永遠都不可能是你的對手,因此,我在此發誓——世上只要有你李存孝在,我王彥章永不復出!”誓言一出,擲地有聲,王彥章調轉馬頭,絕塵而去。只留下黃河邊那道孤傲而堅定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夕陽的余暉之中。
李存孝,馬前無三合之將。勇武如王彥章,如果在黃河偷襲那次也算,他兩次挑戰李存孝,加起來也不到三個回合,敗得那叫一個慘,難怪他會輸得心服口服。
李存孝除了力氣沒有曹克讓大,其他的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曾徒手打死猛虎,被晉王李克用贊為“六甲神將”。他熟讀“六甲兵書”,曾帶三千兵馬連破葛從周用48萬大軍布下的一字長蛇陣,并在追殺葛從周時,連破葛從周布下的“七十二座連珠陣”,可謂智勇雙全,難怪他有“將不過李”之稱。
此外,李存孝不僅一生未嘗敗績,而且戰敗或生擒對手往往僅需一個回合,比如生擒彭白虎、孟絕海等名將,總之,他的表現相比曾與羅士信大戰上百個回合難分勝負的李元霸要強很多。因此,他排第二,自然合情合理。
三元霸:指排名第三的是李元霸 ( 紫陽真人的高徒)
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條好漢,金翅大鵬轉世,在《說唐全傳》與《興唐傳》中,乃是紫陽真人座下弟子。他擅使一對800斤重的擂鼓甕金錘,曾在四明山與紫金山之戰中單騎屠滅十八路反王聯軍的上百萬人馬,堪稱“人形核武”。
在太原楊廣的行宮中,李元霸挑選了天寶將軍作為對手,兩人從金殿比到校場,李元霸一鳴驚人。
楊廣大喜,當場除了授予李元霸“西府趙王”的爵位之外,還賜給其一枚“橫勇無敵”的金牌。
到了四明山之戰,李元霸憑借匹馬雙錘,先一招打敗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四、五、六的“海云天”(即雄闊海、伍云召和伍天錫),后又三錘打敗有“八臂哪吒”之稱的裴元慶,威震八方。
紫金山之戰,更神!他單人獨馬,猶如天降戰神,雙錘連揮,所向披靡,錘影所至,血肉橫飛,哀鴻遍野。
就連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也被李元霸一合活捉并被其拋到半空,后來又被李元霸接住后將其生撕而死。李元霸之勇,可謂令天地變色,鬼神皆驚!
十八路反王,號稱兩百多萬人馬,被李元霸視作草芥,不僅拿他沒辦法,反而被他當菜切,打到最后只剩下六十多萬人馬,不得不獻出傳國玉璽,跪獻降書順表。
總之,不管是四明山之戰,還是紫金山之戰,李元霸的表現都堪稱逆天。那為何,還將其排在曹克讓和李存孝之后呢?
那是因為關于李元霸的演義評書太多了,而且在眾多的演義評書中,也只有《說唐全傳》中的他是最無敵的。在《興唐傳》、《響馬傳》等書中,他被削弱了,在《興唐傳》和《瓦崗英雄》中不僅有羅士信和羅松等高手能與之抗衡,就連槍法遠遠不如羅松的羅成也曾憑借高明的槍法打跑過李元霸。甚至,在某些評書中,李元霸竟然死在了須發皆白的老將魚俱羅的刀下。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其“無敵”的光環,因此,將他排在李存孝之后就很正常了。加之,其力量僅為曹克讓的八分之一,故位列第三。
四英:指排名第四的是王蘭英 (《楊家將》·金刀圣母的高徒)
王蘭英,金刀圣母的高徒,楊六郎指腹為婚的妻子,其武藝之高,令人驚嘆。
在遂州城前,面對那北國四大都督,龍路、龍快、仇朗、仇旺,她毫無懼色,英姿颯爽地立于陣前。
“爾等北國小丑,可知道本小姐乃是金刀圣母之徒王蘭英?”王蘭英聲音清亮,響徹云霄。
龍路聞言,冷笑一聲:“哼,區區女子,也敢在此大言不慚?”
王蘭英不怒反笑,手中金刀一閃:“那就讓你見識見識本小姐的厲害!”言罷,身形如電,直取龍路。
只見刀光如織,龍路尚未反應過來,已被王蘭英一刀斬于馬下。
龍快見狀大驚,怒吼一聲,挺槍來戰。
“來得好!”王蘭英嬌喝一聲,金刀再次揮出,龍快躲閃不及,被王蘭英一刀將其劈為兩半。
仇朗、仇旺見狀,心中驚駭,卻也不肯退縮,二人聯手攻向王蘭英。
“哼,不自量力!”王蘭英冷笑一聲,金刀舞動如龍,左劈右砍,刀刀致命。仇朗、仇旺二人雖然勇武,但在王蘭英面前卻如蚍蜉撼樹,只一個照面,便雙雙斃命于王蘭英的合扇板門刀之下。
遼國第一高手韓昌一看,哎呀,這女將太厲害了,心中暗叫不好,若再任由她這般殺下去,北國大軍士氣必將大挫。想到這里,他催動戰馬,手持三股托天叉,直奔王蘭英而來,高聲喝道:“王蘭英,休要猖狂,本帥來會你一會!”
王蘭英抬眼望去,見對方身插帥旗,氣勢不凡,知道必是對方主帥韓昌,于是,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你是韓昌?聽聞你是遼國數一數二的高手,今日我倒要看看你有何能耐!”話音未落,她手中金刀已化作一道流光,直取韓昌心窩。
韓昌不敢大意,三股托天叉猛然迎上,兩人兵器相交,鏗鏘之聲震耳欲聾,激起一圈龐大的氣浪。
韓昌心中暗驚,他沒想到王蘭英的力量竟如此驚人,一擊之下,他感覺自己的手臂仿佛不受自己控制一般酥麻不已。但他畢竟身為遼國第一高手,戰斗經驗極為豐富,很快便調整狀態,準備與王蘭英展開激烈的交鋒。
這時,只見金光一閃,王蘭英的大刀已然再次發動攻擊。她這一刀,角度極刁,明明砍向胸口的招式,竟在間不容發之際,變成直取韓昌肋間軟肋。
韓昌心中一凜,急忙側身翻滾于馬背之上,僅以毫厘之差躲過這致命一擊,但座下戰馬卻因主人突如其來的動作而受驚,長嘶一聲,前蹄揚起。
趁此機會,王蘭英第三刀已如影隨形而至,這一刀凝聚了她全身之力,但見金光璀璨,宛如烈日當空,帶著無可匹敵的威勢,直劈韓昌頭頂。
韓昌此刻已無力再躲,只能拼盡全力,將三股托天叉高舉過頭,企圖硬抗這一擊。然而,刀叉相交的瞬間,韓昌只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自刀尖傳來,整個人如同被巨浪拍打的浮萍,瞬間失去了平衡,從疾馳的戰馬上倒飛而出,重重摔落在地。
周圍軍士見狀,無不目瞪口呆,堂堂遼國第一高手,竟在這位女將的三刀之下慘敗!
“這……怎么可能?”韓昌躺在地上,臉上滿是難以置信之色。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敗得如此狼狽,更未料到,這世間竟有如此勇猛無敵的女中豪杰。
王蘭英正準備一刀斬了韓昌,突然,聽到一聲:“抓活的,六嫂!”
王蘭英聽聲,知道喊話的是與她一起同來的楊排風。她微微皺眉,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活捉敵將或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于是,她手腕一收,將刀收了回來。
韓昌見此,知道機不可失,連忙就地來了個十八滾,滾到遠處,看到剛好有一匹戰馬,他連忙一把拽過韁繩,翻身上馬。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全然不顧身上的狼狽與疼痛。他深知,此時若不逃命,等待他的不是王蘭英毫不留情的刀鋒,就是被她走馬活捉。
馬兒被韓昌狠狠一抽,發出凄厲的嘶鳴,四蹄翻飛,瞬間與戰場拉開了距離。
風在耳邊呼嘯,韓昌的心跳如鼓點般急促,背后仿佛仍能感受到王蘭英那凌厲的刀氣。他一邊催馬狂奔,一邊回想著剛才的戰斗,心中后怕不已。
那可是他,遼國第一高手韓昌,竟在一個女子手下三刀落敗,若非楊排風那突如其來的喊話,他恐怕早已命喪當場。這種挫敗感,讓他顏面掃地,更讓他對王蘭英的實力感到深深的震撼與恐懼。
逃出好遠,韓昌尋了一處隱蔽之地,喘著粗氣,汗水與泥土混雜在他的臉上,顯得格外狼狽。他緩緩撫摸著三股托天叉,這曾是他引以為傲的武器,如今卻成了他失敗的見證。
此戰過后,韓昌開始逐漸退出戰場,他知道單憑個人武力難以對抗王蘭英這樣的高手。后來,他鼓動肖太后,到海外請了金璧風的高徒顏榮前來,想通過陣法打敗宋軍,于是就有了后面的天門陣。不曾想,楊家將中又出了一個擅長破陣的穆桂英。這是后話,暫且不提。不過,不得不提的卻是,厲害如顏榮這樣的方外高人,在宋軍對天門陣發起總攻之時,在玉皇陣中遇到王蘭英時,也被王蘭英一刀斬殺。王蘭英之勇,可見一斑!
以前寫過相關的文章,當時沒有想到王蘭英。現在想想,以王蘭英在《楊家將》中天花板級戰力的表現,既然楊七郎都入選了,她怎能不上榜?
加上王蘭英雖然身為女性,但其刀法與力量已臻化境。試想楊六郎這樣的高手,也要與韓昌大戰三天三夜才分出勝負,而王蘭英不僅有四刀斬北國四大猛將的戰績,還能速敗韓昌,加上她勇闖玉女陣,活捉趙子清,救出楊宗保、楊宗勉時的表現,一刀殺顏榮的戰績,以及《說岳全傳》明顯低于《楊家將》的戰力(——《說岳全傳》中岳飛在九龍山久戰不下楊再興,夢中楊六郎只傳授了他一招殺手锏,他就成功打敗楊再興了),她上榜且排名高于《說岳全傳》中除了挑鐵華車外并無太多具體戰績的高寵,自然也就說得過去了。
五寵:指排名第五的是高寵 (《說岳全傳》·“高一槍”)
高寵,白馬銀槍高思繼的后人,岳家軍中的無敵猛將,擅使一桿碗口粗的長槍,威力驚人!
在闖牛頭山金軍大營時,高寵為幫義兄牛皋護送糧草,單槍匹馬在前,毫無懼色。
金兵將領聽說有人前來闖營,大聲喊道:“呔,哪里來的小子,膽敢前來闖我連營,我讓你有來無回!”
高寵大喝一聲:“那就來試試!”言罷,他使出一招“橫掃千軍”,長槍如龍,迅速向前沖去。
金兵見高寵此招太過厲害,紛紛躲避。可高寵的長槍仿佛有靈性一般,在高寵的舞動之下,仿佛追著他們跑,槍尖所到之外,金兵紛紛倒下。
接著,高寵一個突然轉身,長槍一轉,使出了“乘勝出擊”,金兵陣腳頓時大亂。
高寵的“鐵騎踏破山河”更是絕妙,此招一出,金營一片狼藉。
金軍將士見此,驚恐萬分,大聲喊道:“這高寵太厲害了,我們不是對手!”
金兀術聽聞之后,連忙派手下四大元帥金花骨都、銀花骨都、銅花骨都和鐵花骨都前去助戰。結果,這四位元帥被高寵一槍一個,直接挑殺。
金兀術聽說后,還不敢相信,他心道:“世間真有這般勇將,能四槍殺我四位元帥?”直到牛頭山之戰,當他被高寵一槍打得“發斷冠墜”時,他才知道,高寵之勇,果然非同凡響。
那日,牛頭山云霧繚繞,戰鼓喧天,兩軍混戰,難分勝負。岳元帥在與金兀術交戰中,擔心“主公”有危險,于是拍馬而回。不曾想,高寵誤會了,以為元帥不敵金兀術,于是,將戰旗交給張奎,他拍馬去戰金兀術。
金兀術武藝并不差,他擅使大斧,本以為能憑借一身武藝與高寵一較高下,卻不料高寵手持碗口粗的長槍,如同神兵天降,一槍既出,風云突變。
“金兀術,今日便讓你知道高某的厲害!”高寵聲如洪鐘,長槍帶著破空之聲,直刺金兀術腦袋。
金兀術見鏨金槍來得太快,連忙躲閃,雖然要害躲過去了,但頭盔卻被打了個正著,被打得發斷冠墜,大驚失色,連忙狼狽而逃。
高寵拍馬便追,殺入金營,左沖右突,所到之處,金兵如秋風掃落葉般紛紛倒下,哀嚎聲、慘叫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高寵殺得興起,遇敵便殺,毫不留情,一時間,金營內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金軍將領紛紛調兵遣將,企圖圍困高寵,但都被他一一擊破,無人能擋其鋒!
高寵卻越戰越勇,邊打邊喊:“今日讓你們知道我高家槍的厲害!”話音未落,他又連挑數名金兵,殺得金軍士氣低落,潰不成軍。
很快,金軍遠遠見到他,便驚恐萬狀,紛紛退避,生怕成為這位超級猛將的槍下亡魂。
“高寵來了,快跑啊!”一名金軍士兵驚恐地喊道,話音未落,便被高寵一槍刺穿胸膛。
高寵殺到西營,那里的金軍將領正聚集商議對策,突然看到高寵挑了營盤,頓時嚇得面如土色,紛紛求饒。
“饒命啊,高將軍!我們愿意投降!”
高寵冷笑道:“投降?晚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今日定要讓你們付出慘重的代價!”說罷,他繼續揮動長槍,殺得金軍叫苦連天,潰散而逃。
高寵殺出西營,見天色不早,正想回營,突然發現西山上金軍的糧庫,于是,便向西山沖去。
不曾想,守糧庫的哈鐵龍帶來了十二輛“鐵華車”。這些鐵華車簡直就是冷兵器時代的重型武器——沉重無比,上面還裝著鋒利的刀刃,殺傷力極強。
高寵卻毫不畏懼,他大喝一聲:“來吧!”揮動長槍,連挑十一輛滑鐵車,力氣之大,槍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就在他準備挑戰第十二輛滑鐵車時,卻因戰馬脫力被掀翻到了地上。此時,第十二輛鐵華車轟然而至,可嘆高寵連人帶馬,被鐵華車碾壓而過,英勇犧牲。一代猛將,就此隕落。
高寵為何排第五?高寵雖爆發力冠絕群雄,勇猛無比,但出場時間太短,輝煌過于短暫,且鐵滑車重量無明確記載,爭議較大,加上他也沒有與特別厲害的高手交戰的記錄。因此才將他排在李元霸和王蘭英等人之后。至于,他為何排在楊七郎之前,那是因為他除了與人交手,都是一槍搞定的“高一槍”表現,還有一項在演義評書中一直由他保持的記錄,那便是他連挑十一輛鐵華車的壯舉。所以,他排名在楊七郎面前也是合理的。
六七郎:指排名第六的是楊七郎 (《楊家將》·“力殺四門”的虎將)
楊七郎,《楊家將》里響當當的人物,金刀楊令公的第七個兒子,七郎八虎中武藝最強的一個。在《楊門虎將》中,他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力大過人,武藝高強,擅使一桿丈八蛇矛槍,槍出如龍,所向披靡。
他的槍法既猛又妙,兼有張飛與趙云槍法的特點,尤其是那一招“回馬槍”,更是讓敵人防不勝防。
他的戰斗風格充滿血性和豪氣,常常在戰斗中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向前,是一個讓敵人見了就膽戰心驚的猛將。
在一次戰斗中,楊七郎面對敵軍的箭雨如注,他卻能輕松應對。
“哼,這箭雨,只要我不閉眼,你休想能射中我!”楊七郎冷冷說道。他身形靈動,巧妙地避開那些箭矢。也因此,這一戰后,傳出了楊七郎會“避箭法”或“瞅箭法”之說。
除此之外,楊七郎還有“三槍定南唐”和在不吃不喝、千里奔襲的情況下血戰四門、“力殺四門”的不凡戰績。
可惜,如此勇猛的楊七郎沒有戰死在沙場上,最后被自己人用計將他“灌酒”,綁在高桿上,身中103箭,含冤而死。他的死訊傳出,天下英雄無不扼腕嘆息,為之悲憤填膺。
楊七郎死的時候很年輕,如果他沒有被人陷害,他或許還能在戰場上書寫更多不朽的傳奇,創下更多的壯舉。可惜,沒有如果!
楊七郎的一生,如同流星劃過夜空,短暫卻璀璨奪目。他的英勇事跡,被后人傳唱不衰,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傳奇英雄。
楊七郎之所以排在第六,是因為他曾有兩次在力氣耗盡的情況下敗給了韓昌。雖然這些特殊情況下的戰例,不會影響楊七郎的無敵威名,但在英雄輩出的時代,每一場較量都是對實力的考量。因此,楊七郎那兩次力竭之敗,畢竟留下了瑕疵,讓后人在評判時多了幾分斟酌。要不然,楊七郎的排名一定會更前,甚至能超越王蘭英的排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