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影視形象圖侵刪
先看劉邦說的什么話!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句話不僅僅在于知人,更重要的是有一種通透的自知。知人容易知己難,能夠這么深刻的自我剖析,清晰地認識到在運籌帷幄、治國理政、統兵作戰等關鍵領域,自己的能力不如張良、蕭何、韓信等人,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而且這句話還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說出來的,他的實事求是以及務實的精神堪稱人間清醒。
在普遍追求個人權威和功績的時代,這種自知是非常難得的。即便放到現在,也很難有人能做出這么深刻的自我感知。
再回到用人上,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在人類歷史上真正能夠做到的屈指可數。
用人的第一步,是得先 “有人”,而要做到這一點,領導者自身的特質起著關鍵作用。你具備怎樣的品質,手中握有哪些資源,又能提供怎樣的發展平臺,這些都決定著你能否吸引他人追隨。畢竟,人才不會無緣無故地為他人拋頭顱灑熱血,只有當他們看到跟隨你能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成長與回報,才會選擇加入。當吸引到足夠的人才后,“識人” 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能洞察每個人的優勢與潛力,這是合理用人的基礎。
劉邦影視形象圖侵刪
而用人的第二步,便是會用人、能用人、敢用人。會用人,意味著能夠根據人才的特點合理分配任務;能用人,體現為具備協調團隊、激發成員潛能的能力;敢用人,則是敢于給予人才充分的信任與授權,讓他們大展拳腳。只有將這些環節環環相扣,才能真正達成高效用人的目的 。
還有一點不要忘了,跟隨在劉邦身邊的人來自各個階層,有貴族后裔張良,小官吏蕭何、曹參,屠狗為業的樊噲,布販子灌嬰以及從項羽那里轉投過來的韓信和陳平。如何把這些出身不同,價值觀不同,性格不同,目的不同的人進行充分的人才整合,擰成一股繩。與此同時,還要讓他們之間相互制衡,從而實現既能為己所用,還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這才是劉邦用人智慧以及政治權謀的卓越體現。
劉邦影視形象圖侵刪
除了他,歷史上還有哪些人物同樣精通這門高深學問呢?是慧眼識管仲的春秋霸主齊桓公?還是建立貞觀之治,將眾多人才收入麾下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或是知人善任,組建湘軍的曾國藩?他們在識才、用才、管才上有著怎樣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快在評論區分享你心中那位深諳用人之道的傳奇人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