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司法保護機制構建研究:從歷史到數字時代》
作者:唐亞南 主編
ISBN:978-7-5764-1875-0
定價:98 元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4年12月
本書從數字時代的視角系統探討了構建全球殘疾人司法服務平臺(GDJSP)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文中詳細闡述了GDJSP的核心技術支撐體系,包括5G通信、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及人機交互等前沿科技的應用。這些技術的集成應用,使得平臺能夠高效、精準地提供法律咨詢、業務辦理、援助服務、教育培訓和權益保護等多元化服務。通過深度挖掘和分析海量數據,系統能夠智能化地提供個性化服務和決策支持,從而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精準、細致的司法援助。這種基于數據驅動的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殘疾人的法律體驗,也將推動社會對殘疾人權益保護的關注與進步。
01
主編簡介
唐亞南法學博士、博士后,國際刑法學協會會員;經國家新聞出版署評審,獲高級編輯資格。曾先后在基層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從事審判工作17年。至今在《人民法院報》理論部從事“法學理論”編輯工作19年。出版主要著作8部。2020年至2022年,曾以首席專家的身份參與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理論研究會主持的“中國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先后主編了《貪污賄賂案件裁判規則》《侵犯商業秘密罪裁判規則》等著作4部;出版其他著作3部。發表作品68篇。曾在《江海學刊》《法律適用》等期刊以及《法治日報》《檢察日報》《人民法院報》等報紙上發表作品68篇,有的期刊學術論文曾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等權威期刊轉載。主持或參與課題6項。主持或參與部級課題4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獲獎7項。曾獲最高人民法院榮譽天平獎章、最高人民法院嘉獎、全國法院系統第二十七屆學術論文討論會優秀獎等7項。
本書是一部兼具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著作。它不僅展示了技術在賦能殘疾人權益保護方面的關鍵作用,更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的進步力量。本書的出版將為全球殘疾人司法保護事業帶來積極影響,并推動社會各界對殘疾人權益保護的關注與支持。
王敏遠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法律顧問
02
序 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對殘疾人的司法保護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書旨在探討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各個歷史時期對殘疾人權利保護的法律演變,以及數字時代給殘疾人權益保障帶來的新機遇與挑戰。
本書重點圍繞創設了全球殘疾人司法服務平臺(GDJSP)展開論述,該系統是一個專注于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無障礙法律服務的平臺。該平臺通過整合全球資源,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為全球殘疾人提供法律咨詢、業務辦理、援助服務、教育培訓和權益保護等服務,致力于幫助殘疾人維護其合法權益,提升其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通過5G技術,促進移動端和一體機終端實現高速度、低延遲的數據傳輸。云計算技術為系統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使得海量的法律數據和智能服務能夠被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區塊鏈技術則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證據和敏感數據傳輸。物聯網技術能夠實時收集殘疾人的相關信息,為系統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依據。人機交互技術的運用,使得系統能夠與殘疾人進行更加自然、順暢的交互,提升了使用體驗。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系統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務和決策支持。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無障礙服務共同構成了全球殘疾人司法服務平臺的核心技術支撐,使得系統能夠為殘疾人提供更加精準、精細、智能的司法援助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享受法律帶來的公平和正義。
本書還討論了數字時代對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影響和挑戰。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殘疾人的法律服務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本書強調了為殘疾人提供線上加線下綜合服務的重要性,這種服務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使得為殘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成為可能。本書中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架構圖,結合線上與線下資源,旨在為不同類型的殘疾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例如,對于視障者,可以通過聲音交互來立案,避免傳統界面上繁瑣的點擊步驟,使得司法服務更加便捷和無障礙。同時,還探討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如確保技術無障礙性、保護殘疾人的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新質生產力還推動了無障礙服務模式的創新。例如,通過智能化的服務方案,可以根據殘疾人的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他們的多樣化需求,幫助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又如,通過提供無障礙的網絡環境,殘疾人能夠更方便地獲取信息,參與社會活動。新質生產力還通過提升無障礙服務的普及率,使得更多的殘疾人能夠享受到這些服務。
總體而言,本書不僅為讀者提供了殘疾人司法保護領域的全面視角,而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現代技術解決方案,是對殘疾人權利保護研究的重要貢獻。本書不僅適合法律專業人士、社會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閱讀,也適合所有關心殘疾人權益和對社會公正有深切關注的讀者。我們希望本書能夠啟發思考,促進對話,共同推動殘疾人司法保護的進步。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中既有“殘障”的表述,也有“殘疾”的表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對殘障人士的平等尊重,我們更傾向于使用“障”而非“疾”的概念,但又考慮到《殘疾人權利公約》中文本以及國內相關立法文本中均使用“殘疾”的表述,為尊重公約以及立法文本原貌,對于引用公約及法律條文或者與其緊密關聯之處,本書也均使用“殘疾”的表述。如此一來,全書對“殘障”和“殘疾”的表述可能存在不甚統一的情況,故作此說明,望讀者理解。
撰稿人(按撰稿順序排列):
安徽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李婕博士負責第一章、第二章的撰寫;
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朱鐵軍、張楚昊負責第三章的撰寫;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許浩負責第四章的撰寫;
大連海事法院法官助理陳晨負責第五章第一節的撰寫;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光華和馬之卓負責第五章第二節的撰寫;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周文政負責第五章第三節的撰寫;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高級編輯唐亞南負責第六章的撰寫;
唐亞南、北京博雅信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丹玉負責第七章的撰寫;
附錄一 全球殘疾人數字化司法保護規劃方案(英文)由唐亞南翻譯;
附錄二、附錄三、附錄四由李婕、許浩整理;
本書由唐亞南負責統稿。
03
目 錄
第一章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殘疾人自立生活運動
第二章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平等理論
第二節 正義理論
第三節 殘疾人權利保護的發展方向
第三章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 國內法律制度
第二節 國際法律制度
第四章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實踐探索
第一節 刑事保護的司法實踐
第二節 民事保護的司法實踐
第三節 行政保護的司法實踐
第四節 國際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實踐
第五章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問題與挑戰
第一節 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二節 司法實踐中的困境
第三節 國際合作與交流的不足
第六章 利用數字化對全球殘疾人司法保護的構建
第一節 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實際境遇
第二節 利用數字化對殘疾人司法保護的完善
第三節 未來數字技術發展對殘疾人司法保護帶來的機遇
第七章 全球殘疾人數字化司法服務平臺的應用
第一節 GDJSP簡介
第二節 GDJSP規劃方案
第三節 GDJSP平臺結構
附錄
附錄一 全球殘疾人司法保護規劃方案(中英文)
附錄二 國際條約
附錄三 國內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
附錄四 典型案例
可上下滑動查看
內容來源:第七編輯部
編校排版:信息中心
審核簽發:社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