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北伐有多么困難?
接下來,我將通過4點,簡述說明一下諸葛亮北伐大業究竟有多難!
1、蜀漢的綜合國力
諸葛亮影視形象 圖侵刪
據《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蜀記》載:
“(劉禪降時)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br/>
蜀漢的人口是94萬,將士十萬冒頭。
據《晉書·地理志》記載:
“魏氏據中原……景元四年,蜀平時,戶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br/>
這里包含著蜀國的94萬人口,去掉蜀國的人口,魏國實際的人口大約是443萬,是蜀國的4倍多。
再看吳國,據《晉書·地理志》記載:
“孫權……赤烏五年,戶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萬。”
吳國的人口有230萬,是蜀國的2倍多,雖然吳國赤烏五年跟蜀國滅亡時間存在著差異,但是大體比例可以作為參考。
冷兵器時代,人口基數直接決定了糧食、兵源、賦稅三大戰爭核心要素,而且人口越多選拔人才的備選基數也越大,蜀漢的“人少地偏”注定其劣勢難以逆轉。
綜合國力上蜀國根本不是魏國的對手,只要魏國自己不亂,蜀國很難有機會。
2、蜀漢的地理位置
諸葛亮影視形象 圖侵刪
蜀漢所在的益州易守難攻,對于前期需要穩定發展的蜀漢來說這是一種地理優勢,但是當蜀漢北伐的時候這種地形又會成為限制他們的障礙,狹窄崎嶇的道路,不僅會導致行軍速度緩慢,而且很容易遭到伏擊或截斷。
而軍隊的核心—糧草,則需從成都平原經漢中轉運至前線,運輸距離長達千里,損耗極大。
北伐主要依賴祁山道(西線)和子午谷(東線),有人會問,為什么非要從這里作為北伐的起始點,因為糧草!而這一限制就可以令曹魏提前在關鍵節點布防,不管是以逸待勞,還是,堅壁清野打持久戰,時間拖得越久蜀軍越會陷入被動,因為漫長的補給線令他們難以為繼!
其實,越是了解三國的歷史,越能發現諸葛亮的不易,也愈能發現司馬懿對于蜀漢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不貪功不冒進,不進入敵方的節奏,完全按照自己的戰略預想利用蜀漢的弱點,“以己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而諸葛亮也不是省油的燈,每次糧草不濟,不得不撤退的時候他都不會讓司馬懿有機可乘!
另外,益州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蜀漢士兵以步兵為主,諸葛亮即便能夠攻出祁山,也將面對曹魏的精銳騎兵,諸葛弩能否抵擋住精兵的沖擊,也將是一個未知數。
這可能也是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原因之一,雖然這種突襲可以短時間內出其不意,打曹魏措手不及,但是由于兵力過少,機動性差,以及糧草供應不足,很容易被圍而殲之。
3、蜀漢的外交聯盟關系
諸葛亮影視形象 圖侵刪
孫吳雖與蜀漢同盟,但多以牽制性進攻為主,未能實質性的分散曹魏西線兵力。再說東吳是在動態制衡中獲取自己的利益,他并不會真正坐視蜀漢變強大。所以這種牽制很難起到作用,也就無法真正讓曹魏感受到多線壓力,曹魏可以集中資源應對蜀漢單一路線進攻。
再加上之前殺害關羽以及夷陵之戰,雖然經過雙方的努力重新改善了關系,但是依舊會讓雙方存有芥蒂。
4、蜀漢內部的關系
諸葛亮影視形象 圖侵刪
劉備稱帝時,其恢復漢室的正統性已然成為過去式,漢代皇位繼承嚴格遵循“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劉備與東漢末帝劉協(漢獻帝)無直接血緣傳承,其稱帝違背宗法傳統。
蜀漢政權依賴荊州集團壓制益州本土勢力,本土士族對“興復漢室”缺乏共鳴。譙周《仇國論》直言:“王者處中國,何必定居中原?”這也反映出蜀漢內部在思想和政治立場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問題。
所以,諸葛亮的北伐實在是件很難完成的任務。
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一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