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這是要凉了?五糧液開啟停貨模式,夢之藍立馬跟風,百元口糧酒也跟著紛紛停貨,沒有價格區間能幸免于難。
在白酒旺季的春節前后都這樣,更是顯得不同尋常,難道火爆這么多年的白酒終于是要倒下了嗎?
白酒停貨潮來襲
白酒停貨潮隨著春節剛過席卷了全國,前2個月全國超10家白酒企業先后發布16份停貨通知,不管數量還是頻率在白酒歷史上都非常罕見。
春節檔本來是白酒消耗的高峰期,平時酒企大都在這時抓緊銷售,趁著過年多賺一筆,但今年的情況是真的不一樣了。
停貨對白酒行業并不新鮮,之前也有白酒企業通過控制貨源穩定價格,但這次跟以往還是有些不同的,以往停貨一般都在銷售淡季,控貨也主要是為了讓渠道有時間消化庫存。
這次的停貨潮是在春節這個傳統旺季,這對于業內來說就太反常了。
再加上這次的停貨幾乎囊括了整個白酒行業,高端如五糧液第八代普五,中端產品洋河天海雙藍,就連老百姓常喝的瀘州老窖老頭曲都是沒能幸免于難,全都進了停貨名單。
這種從上到下的一刀切史上罕見,如此大規模的停貨潮讓經銷商措手不及,濟南從事酒類經銷多年的孫女士對白酒未來的行情就感到很憂慮,往年這時正是旺季,整天忙的腳打后腦勺,補貨發貨根本停不下來,但今年街道的反而是各種停貨通知,直接把銷售取節奏給打亂了。
酒企會選擇在旺季停貨也是被逼無奈,現在市場上的白酒庫存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有的經銷商銷售的還算可以,但大部分經銷商的庫存已經壓了不少貨。
去年整個白酒行業的社會庫存已經攀升至1200萬千升,這么大的量已經夠全國人民敞開了喝一年半的了,所以很多經銷商的壓力特別大。
白酒價格也是受供需關系影響的,既然市場庫存這么高,價格體系自然出現了松動,很多經銷商為了清庫存開始降價銷售,價格倒掛的現象比比皆是,習酒窖藏1988的出廠價是568元,批發價卻只有390元,每賣一瓶酒經銷商都得虧損100多。
這種虧本買賣是沒辦法長期持續的,只不過是為了沖一沖銷量的無奈之舉罷了,很多經銷商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所以酒企停貨就是無奈之下的休克療法。
只能通過暫時的停止供應讓經銷商有時間消化庫存,避免價格進一步下滑,雖然短期內可能影響銷售業績,但從長期來看是穩定價格恢復市場信心的必要手段。
茅臺價格大跳水
就在全國白酒市場一片哀嚎時,白酒一哥飛天茅臺也跌落神壇了。
這些年茅臺的價格一直非常堅挺,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看成是可以流通的硬通貨,甚至很多人把買茅臺當成了投資手段,只不過現在的茅臺也陷入了困境。
去年10月,飛天茅臺的價格就經歷了一波大跳水,市面上原箱飛天茅臺的價格從2300左右跌到了2200元,散瓶的價格之前跌破2200元。
幾個月前茅臺酒的價格還在二千六七徘徊,一下子就是四五百塊的跌幅,剛開始降價是還有不少茅臺黃牛瘋狂搶貨,預測價格會在春節期間恢復原價,但現實卻狠狠給了他們一巴掌。
連茅臺的價格都穩不住,其他酒就更別說了,現在經濟大環境不好,客戶普遍消費能力下降,能喝得起茅臺的人自然就少了。
價格下跌的現狀讓茅臺酒廠開始另辟蹊徑,現在的茅臺已經加大了線上渠道的投入,想通過i茅臺直觸消費者,但線上的銷售也并不順利。
直銷平臺2024年三季度首次出現增速負增長,看來中國白酒行業的大問題真的來了!
白酒賣不動的真相
白酒行業出現的困境終于是瞞不住了,開年這場停貨潮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白酒的困局。
不少人把問題歸結為價格倒掛,因為經銷商的瘋狂壓價那這個行業陷入了困境,但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白酒消費困局的深層原因其實是市場和消費趨勢的變化。
消費需求萎縮是現在國內經濟的事實,年輕人的消費降級已經成了普遍現象,這兩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雖然面上還是保持了正增長,但各行各業的因素多多少少都受了影響。
消費者手里沒錢了,在商務宴請和送禮場合中頻繁出現的白酒自然大受影響,這種現象在經濟無力的社會背景下是非常正常的。
既然白酒送不起,那送禮的趨勢也開始向低度酒和啤酒轉變,家庭聚會白酒的出現頻率也越來越低,聚會頻率少了不說,喝酒的場景也漸漸消失了,就算要喝酒,也會選擇這個更實惠的中低端產品,反正覺得好壞大多數人也喝不出來,之前喝好酒是為了面子,現在誰都不好過,面子好像也沒那么重要了。
久而久之白酒的市場容量也就漸漸縮小了,這是整個白酒行業的困局,之前白酒紅火的時候,很多銷售出去的白酒是出于投資和收藏心理。
茅臺酒就是其中的典型,很多人瘋搶茅臺都是再賭茅臺的價格會一直上漲,這些年茅臺的銷量雖然節節攀升,但真正喝進肚子里的其實少之又少。
絕大部分銷售出去的茅臺都被人當成了投資工具,但是白酒歸根到底還是要喝進肚子里的,兜兜轉轉的流通只不過是加深了整個行業的泡沫而已。
隨著茅臺價格跳水,原本的投資預期瞬間被打破,曾經大量囤酒的人開始降價拋售,導致市場流動性進一步下降,消費者的預期變了,白酒也就失去了硬通貨的光環。
這就是白酒的消費人群已經出現斷層了,白酒那主要是消費人群是30到50歲的男性,特別是40歲左右的正當年是白酒消費的主力軍。
可時光在向前流淌,曾經這部分主力軍的歲數已經漸長,很多人也因為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身體出了各種問題,無奈之下只能跟酒揮手告別了。
可是白酒行業卻沒有培養出下一代接班人,更年輕的消費者對白酒根本就不太感冒,很多人覺得白酒太過辛辣,不太符合年輕人的氣質,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度數更低的葡萄酒或者精釀啤酒。
而且白酒企業的形象已經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雖然有些酒企嘗試著推出了迎合年輕人口味的白酒產品,有的降低了度數,有的采取了更加時尚的包裝,的效果并不理想。
年輕人早就沒有對白酒的執念了,現在的社會更加多元化,他們的消費觀念和飲酒習慣也越來越同世界接軌,高度數的白酒根本就不符合年輕人的胃口。
除了消費端的變化之外,這些年白酒行業銷售的潛在問題也終于在今年年初給我發了出來,白酒酒企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是不太健康的,白酒這些年的銷量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壓貨式增長模式。
酒企為了完成年度銷售目標不斷降壓力放在經銷商身上,幾乎每個經銷商手里都積壓了大量庫存。
放在平時也還好,暫時賣不了的可以慢慢賣,反正白酒的市場一直在,可今年的大環境不好,原本的銷售旺季沒有達到預期,被資金壓力壓的喘不過氣的經銷商只能低價銷售,否則資金無法回籠,這幾年很有可能斷裂,只要市場上出現一家降價拋售的經銷商,整個市場的降價潮就不可阻擋了,惡性循環也就這么出現了。
對這種現象酒企其實非常明白,只不過他們看中的是短期業績,根本就不在乎整個市場的形勢,依然拼了命的向經銷商壓貨。
這就形成了中國白酒行業的怪像,酒企拼命壓貨,經銷商拼命賣貨,但貨越來越多,價格只能越來越低,市場信心最后只能崩潰。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各大酒企才不約而同的采用了休克療法,只有停止供貨來減少市場供給,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價格倒掛的壓力。
但這種辦法并沒有解決整個白酒行業的根本問題,如果不從銷售策略上重新調整,那惡性循環在未來的某一天依然還會爆發,市場變了,需求變了,銷售策略自然也要變,否則不管是在神壇上的茅臺,還是國民高端白酒五糧液,最后都免不得了對市場一通毒打。
結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白酒行業面臨的困境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內被解決,不管是消費需求萎縮還是消費人群斷層,這些都是中國白酒行業必須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考驗酒企管理層手腕的時候來了,如果不能以更靈活敏銳地方法應對市場變化,中國白酒的困局將永遠都走不出來,或許這是中國白酒的一次洗牌機會,白酒行業不會倒下,但其中的玩家最終還能站著幾個,就需要時間來給我們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