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上海舉行。17位院士及來自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齊聚大會,交流分享絡病理論創新轉化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
在絡病理論的指導下研發出15個專利中藥,津力達顆粒、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這四大藥物均在心血管事件鏈的各個環節中展現出了顯著療效,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被譽為心血管事件鏈的“四大名捕”。
何為“心血管事件鏈”?1991年,美國心臟病學專家布朗瓦爾德(Braunwald)首次提出,將心血管病的發展歸為“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 心血管事件鏈的關鍵病理環節,符合脈絡病變“凝”“壅”“塞”“不通”傳變規律。
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主任委員賈振華教授牽頭主持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提出‘治本病,防未病’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即針對各環節均采取控上游因素、治當前病變、防下游傳變的治療策略。
津力達可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41%
山東省立醫院趙家軍教授在報告中強調,代謝異常是慢病高發的關鍵因素。賈振華教授牽頭完成的“津力達對代謝綜合征糖耐量異常的889例”循證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津力達組的糖尿病發生風險降低了41%,并且津力達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多代謝異常,延緩動脈硬化,研究成果在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發表。
通心絡穩定冠脈易損斑塊獲臨床研究證據
賈振華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通心絡可有效延緩頸動脈斑塊的發展,緩解心絞痛癥狀。“通心絡干預冠狀動脈易損斑塊220例”循證研究證實,通心絡可增加斑塊纖維帽厚度穩定易損斑塊,改善心絞痛分級,提高生活質量。該研究為心血管事件鏈干預環節中穩定易損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有效藥物。
通心絡治療急性心梗成果是近10年來重要進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結果顯示,在指南推薦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可顯著降低患者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7%,降低1年再次心梗風險74%,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后提供有效治療藥物選擇。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
參松養心填補房顫射頻消融后預防復發藥物治療空白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在學術報告中介紹了“參松養心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后臨床研究920例”。結果顯示,參松養心可有效降低持續性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一年內復發風險40%。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8月發表在國際心血管病領域頂級期刊《歐洲心臟雜志》。
芪藶強心改善心衰取得中西醫聯合治療新進展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新立教授在會上作報告時指出,“芪藶強心對慢性心衰復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3110例”結果顯示,芪藶強心聯合標準化治療顯著降低主要復合終點事件發生風險(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惡化再住院)22%;分別顯著降低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24%、心血管死亡風險17%。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
張伯禮院士在致辭中指出,絡病理論是吳以嶺院士經過40余年守正創新、砥礪研究而成。“在理論傳承創新、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充分展現了絡病理論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確切療效和特色優勢,以及后續發表的芪藶強心治療心衰的研究也成為中醫藥研究的標志性成果。通絡藥物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更成為了中醫藥臨床療效高級別證據的典型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