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沒回村的老鄰居從去年的時候開始頻繁回來了,又是折騰著翻修房子,又是折騰著搗鼓新家具,然后就開始轟轟烈烈的裝修了。
那時候我就知道,他要回來村里生活了。
不痛不癢的事情,卻沒想到在我們村里掀起了一陣不小的動靜。
說起我的鄰居,姓張,小時候我們都叫他張小二,因為他在他們家里排行老二,個子也不高,在我們團體中挺顯小的,所以張小二這個名字也就這么來了。
后來長大后人家出息了,張小二的這名字我們也不好多叫了,所以后來叫起來的時候也就只能稱為老張了。
老張是從高中開始就進城生活的,他們家的條件不錯,主要還是因為他大伯的關系,他大伯在城里的電力局工作,那些年的管理其實也沒有那么的嚴苛,所以他家也沾了光,老張被安排到了城里的高中讀書,不過那時候還小,我們還是會在逢年過節,寒暑假的時候在一塊玩耍,并未感覺到什么差距。
但后來他高中畢業后讀了個大專,大專出來之后又順利的被他大伯給介紹到了國企上班,這一干就是一輩子,他也是慢慢的當了領導,日子也是肉眼可見的好了很多。
大概在二十年前他父母相繼去世了之后,老張就把他家給騰空了,舉家搬到了縣里生活,我們的聯系就很少了,偶爾見面也還是他回來給他父母上墳的時候才會碰見,其余的時間就是進城求他幫忙的事情了。
我去找過他三次,一次是為了我父親的住院的事情,想要讓他幫忙找個認識的醫生,給好好照顧一下,他幫了忙了,第二次是關于我孩子工作的事情,但是他沒有幫忙,第三次也是為了孩子的事情,也沒有后續了。
所以說老張在城里的成功我們沒辦法依賴,一些小事情可能人家也愿意幫助一下,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大的事情,他就總是喜歡打馬虎眼,最后不了了之了。
說不上對不對,只能算得上是正常了,畢竟不是一家人,人家也沒義務幫助我們。
如今對于他的回來,我并未太多的感觸,只是禮貌的打了招呼,互相寒暄了寒暄,僅此而已了。
然而他回來之后做得三件事情,卻讓全村人都感覺到無奈,半年不到,村里頭流言飛起。
他剛回來之后做了第一件看似熱情,實際卻很討人嫌的事情——招呼村里人吃飯。
老張回村重修房子的事情鬧得其實沸沸揚揚的,就算是不會路過的村民們也都會從別家人的嘴里聽到這個消息,那段時間的老張回家的次數也挺頻繁的,每次回來都會在村頭給村里人發根煙,聊會天。
最后走之前也不忘說一句:“等房子蓋好了,大家伙記得來家里暖房啊,我到時候請大家吃飯。”
就這樣大家早早的就知道了老張會請大家伙吃飯的事情了,等到房子好了之后,他又是放鞭炮,又是盛情的邀請大家伙來家里吃飯,基本上村里認識的,關系比較好的,能說幾句話的村里人都來了,那一天是真的熱鬧。
他們家的院子里擺了十來桌,院子外面也擺了十來桌,人烏央烏央的都是分批來家里吃飯的,大家伙各個帶著嘴來,揣著瓜子糖果走,比過年還要熱鬧。
老張做這事兒是為了給自己長臉,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花這么大的價錢,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本以為這一場熱情的請客能夠得到村里人的認可,被大家伙尊起來,供起來,可誰也沒想到,這場請客過后,大家伙對他的態度并未有任何的改觀,反而多了一分嫌棄。
好幾次我跟其他朋友們在一塊聊天的時候總不可避免的就是對于老張的討論了,又是問我有沒有天天去老張家里蹭好吃的,又是問我老張他們天天在家里顯擺什么事情,問我有沒有見過。
我笑著擺了擺手,表示不想多說什么。
可他們卻繼續說他們的,總之都離不開一句話:“就是回來窮顯擺來了。”
大家各說各的,幾乎沒有什么好聽的話,這也就多虧老張不知道,要是老張知道的話還不一定會怎么想的。
他回來之后做得第二件事,話只說表面話,忙只幫表面忙。
老張這么多年的成績是顯而易見的,就算是以前大家伙都不知道老張多么有錢,但奔著如今他回村重新修繕房子,以及請大家伙吃飯這件事情來說,明眼人都知道他肯定是賺了大錢了,難免會有人上門求他幫忙的。
我比較熟悉的就是我另外一個朋友了,老張也認識,說起來他倆的關系當時比我還要近,但是他的發展卻不如老張,跟我一樣都是煤礦上班的工人。
眼瞅著老張回來村里來了,所以趁著跑來找老張幫忙來了,想要讓老張給他兒子介紹到他們單位里去,上門的時候還專門給拿了好煙好酒。
老張也不好直接拒絕,最主要的是老張的話說的好聽,先是說了他們單位的情況,又說了他之前工作時候的經歷,緊接著開始分析這件事情該怎么做,能不能做成,說得挺好聽的,但是忙也是真的幫不上。
等那個朋友過段時間又拿著東西去找老張的時候,老張又表示自己去找過人了,等消息。
來來回回三四個月都沒有個結果,可想而知老張的當初的話是多么流露于表面了,話說的好聽,忙也幫的表面,基本上是既沒干事,又想被人感謝的模樣,這種做派倒是挺像電視里放的那種人,和和氣氣的,只會說葫蘆話。
當然除了我這個發小上門求過事兒之外,聽說還有人上門借錢的,而他每次也都是一邊答應著幫忙,一邊卻遲遲以各種理由拖著不肯借,時間一久大家伙也就心知肚明了,也懶得再去說這些事情了。
其實不幫忙可以,不借錢也可以,可很多人生氣的地方就在于明明不幫忙,結果還要這么糊弄人,要么就直接說幫不了,人家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要么就說幫的了,好好給人幫了,何必這么拖著別人,最后不僅沒落下好名聲,還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老張所引起大家伙不滿的第三件事,是一種所謂的優越感引起的。
平日里村里人飯后就喜歡在廣場上曬曬太陽,聊聊天,老張平常也會跟他的老伴一塊來廣場,本來就是隨便聊天,不必要當真的,可老張卻總是聊著聊著就開始扯自己的經歷了。
比方說那次我們在一塊聊到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各自都會說著各自的孩子的難處,偏偏老張來了一句:“你們不知道我家那敗家子多讓人糟心,18年的時候自己創業,拿了家里五十萬,結果不到三年就賠的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
“后來好不容易攢了點錢,又拿著錢去折騰去了,結果賠了兩三年,今年才賺了點錢,扭頭就換了一個五六十萬的車,我們根本管不住,最后也懶得管了,他能顧得上他自己就行。”
明明說的是困難,可他的話里頭盡是顯擺,跟我們聊得事情基本上格格不入。
還有一次我們聊這現在的經濟情況,我們是村里人,要么是干苦力的,要么是種地的,基本上很難有什么大的眼光,也感受不到太大的經濟變化,一半的人說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一半說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得勒緊褲腰帶。
這時候老張又開始給我們分析經濟情況了,用他的經歷開始給我們講他們單位這幾年的改變,又是講他們開會的重點內容,還有他看到的那些報道,新聞。
咱也不能說人家是顯擺自己有文化,但就是這樣的話說出來之后很多人都聽不進去,甚至有些反感,老張或許也知道別人的感覺,但是他就改不了,總是喜歡在大家伙跟前顯得很有水平。
老張的這幾件事情干得都不是很好,因此也就導致了后來村里各種的流言飛起,各個都是說老張臭顯擺,裝大人物,虛榮等等這些事情,剛開始的熱鬧勁過去了之后也就很少有人上門去找老張了,他也一直叫人去他家里喝茶,可村里有幾個人能喝的慣,就好比別人叫他去打牌,他嫌棄打牌沒意思,不高雅一樣。
或許算不得誰對誰錯,畢竟大家伙的經歷都不相同,老張常年在城里生活,他面對的人和事都需要他用漂亮話去應付,而他的生活習慣也都是像城里人一樣,喝茶,看報,有時間去養生,有眼界去幫助孩子們,去做生活,經濟上的規劃。
但是對于村里的我們來說,平常就是簡單的過日子,不管是說話辦事也都是比較直接,并沒有那么多的漂亮話,即便是晚年退休之后的生活也都要忙活著種地,該省錢省錢,該曬太陽曬太陽,并不會顯得那么的“高雅”。
當這兩種不同的經歷與習慣所強行碰撞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很多的矛盾與別扭了,村里人沒辦法去理解老張的行為,老張也沒法去和村里人共情,最后也就成了這樣的局面,大家伙在背后議論紛紛,老張或許也知道,或許也不知道,但終歸還是會影響了他的心情。
所以說當要考慮回村養老的城里人,一定要認真考慮好回村之后的說話辦事,考慮好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方面的摩擦與沖突,或許不要放在心上,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但一定不要胡亂的去處理與大家伙的關系,有時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也是會存在很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