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早出晚歸,含辛茹苦,只為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累得一身是病,孩子卻一點不懂事?
自己省吃儉用,給孩子報高價學校、興趣班,不知疲倦地教導,冒著進ICU的風險輔導功課,子女卻不知孝順?
為一家子操碎了心,把老老小小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到頭來卻無人感恩?
上面這種情形,我想,世間并不少見。
尤其是上了些年紀的人,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有著濃厚的家族觀念,習慣了為家族中所有人考慮、安排。
可后來卻漸漸發現,大家似乎并不領情!
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處于這種情況中,感覺自己白白付出了,很想不開。
如果你讀懂了老子這段話,把4不法則運用到生活中,問題將自然化解。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弗,是不的意思。
這句話是講,道在靜默中運行,化育萬物,卻并不以此夸耀自己的功績。
這句話可謂概括了道家無為思想之精髓。
我們的生活為何總是諸多不順?其實就是違背了基本的“道”之規律。
所以古人,不論是做學問、治家、理財,全都是圍繞“修道”的宗旨來進行。
莊子講庖丁解牛的故事,這個人就是一位得道之人。古時候連一個殺牛的廚子,都在追求悟道的境界,這難道不令我們汗顏么!
其中的4個不,可以作為在在處處的法則來使用。這里我們著重講在家庭生活中的運用。
一、作而弗始
作,起始、興起之意。
萬事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生,起主要作用的,是規律,是自然造化之力。
一件事,只有符合趨勢和規律,才有可能存在并興盛,也就是說,貌似事情是我們做成的,實際上我們只是剛好做對了選擇。
一對夫妻的結合,一個家庭的建立,貌似我們在主導,實則不過是能量之道在發揮作用:兩個或多個同頻的人互相吸引,走到了一起(釋家稱之為業力牽引)。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創造者的角色,實則不過是天地之道的顯化途徑而已。
這提示我們,以一種敬畏的態度生活,更多的是順應無形之道,各干其事,而不是以主觀意志干擾他人。
二、生而弗有
這個法則尤其值得我們部分父母朋友反思。
大道造化天地萬物,卻并不據為己有。
天道無不庇護,地道無不承載,陽光雨露,毫無私心,均勻地撒播到世間的每一處,默默地給予萬物以能量。
你見過天地,大道找萬物要回報的么?!
有多少父母,視孩子為自己的私有物品?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就有生殺予奪的權利?認為孩子不論多大年紀,都該圍著自己轉?因為他的命是自己給的!
就是這一種想法,制造了大多數家庭的矛盾和對立。
三、為而弗恃
恃,是有所依仗的意思,這是強勢之人的特點。
為什么性格強勢之人,很少有能處好家庭關系的?
他們常常依仗著自己家長的身份,對其他家庭成員指手畫腳,隨意差遣;
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其他人都該聽自己的命令和指揮;
一天到晚都在家人面前念叨自己的辛苦,自己的犧牲。
講真,那些血濃于水的恩情,就在這些言行中,逐漸被消磨,到最后,甚至轉化成怨恨!
因為這實在是討債人的行徑!親人間,難道不應該以溫情的方式相處嗎?
子女從呱呱墜地,稚嫩的童心,能承受多少冷眼與無情的指責呢?
世間有多少人,用一生在療愈被養育者的冷漠傷害的心!
人與人之間,尤其親人之間,只有以心換心才是正道,無私地付出,才可能得到無私的回報。
四、功成而弗居
這點做起來特別難。
有極少數明智的家長,從不高高在上。他們和孩子真誠相處,順著孩子的特長去培養他。因為他們不端著家長的架子,子女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與之談心,因此子女通常都能情緒穩定、學有所成;
這些家長,有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圈子、自己的愛好,當子女有了家庭和事業后,他們就選擇按喜歡的方式度過晚年。
這些家長,并不會因為自己養育大了子女,就居功自傲,把自己放到神位上,等待子女的膜拜與供養。不過,正因為其不求回報的高尚思想,反而得到子女加倍的尊敬和愛戴。
心理學家曾專門做過實驗,世間子女對父母,尤其是對母親的感情,是我們用理性根本無法想象的忠誠和熱愛。
如果一名母親,連自己子女的心都留不住,這說明了什么?!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域的董三自。
注:圖片侵請聯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