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最先想起詩人杜甫那篇《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詩中,描寫的就是陽春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這天,貴妃及其姊妹到長安城外的曲江春游踏青的艷景。
而唐代畫家張萱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一幅《虢國夫人游春圖》,記錄下這一歷史瞬間。
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宋摹本)絹本設(shè)色縱51.8厘米 橫1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今天,來說說《虢國夫人游春圖》。
要說大唐第一娛記,非宮廷畫師張萱莫屬。
這位長安城首席視覺總監(jiān)專盯貴婦天團(tuán),從《虢國夫人游春圖》到《搗練圖》《唐后行從圖》(后人臨摹版本),硬是把貴婦們的日常拍成了系列真人秀。
虢國夫人是誰?
唐玄宗李隆基強娶了兒媳楊玉環(huán)后,恩寵有加,愛屋及烏,楊家眾親戚也深受恩澤。
楊貴妃的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被封為秦國夫人。眾姐妹中,傾國傾城、天生麗質(zhì)的當(dāng)屬虢國夫人。
據(jù)傳,張萱不僅創(chuàng)作過《虢國夫人游春圖》,還創(chuàng)作了《虢國夫人夜游圖》《虢國夫人踏青圖》等以虢國夫人為C位的畫。
他筆下的"人物"個個自帶柔光濾鏡,連宋徽宗都成了鐵粉,一口氣收藏47幅真跡,活脫脫古代版站姐集郵。
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這幅畫最妙的是:你以為古人春游只會"桃紅柳綠"?
千年前,人家張萱早就玩起了高級氛圍感:
薄如蟬翼的春衫是行走的天氣預(yù)報,馬蹄輕踏就是3D環(huán)繞的春日BGM。
最絕的是題為“游春”,而全員春裝卻不見半朵春花——
不畫春的環(huán)境,無須桃紅柳綠的點綴,僅從人物輕薄鮮麗的春衫、輕緩的馬步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宜人盎然的春景。
這波"無實物表演",直接把"腦補美學(xué)"玩出了新高度!
全畫9人8馬的配置,九個人物究竟哪一個是“C位”的虢國夫人?
前排男裝大佬?
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中間抱娃貴婦?
還是后排回眸美人?
各家學(xué)派吵得比飯圈還兇:
男裝派:"看這颯爽英姿,絕對是虢國本尊!"
抱娃黨:"帶娃出街才是貴婦凡爾賽的最高境界"
最近有學(xué)者提出新解,認(rèn)為此圖中既無虢國夫人,也并非游春景象,而首騎上的人物和懷中的幼女才是此畫的核心人物,主題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出行。
不管各方如何解讀,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至今保持神秘微笑——畢竟真正的頂流,從不需要自己官宣身份。
至于,誰是真正的C位大女主?
下次去遼寧博物館,記得對著這幅千年古畫喊一句:"姐姐們,出道位投票通道還開著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