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日,剛過高考百日沖刺之日,清華大學官宣2025年本科擴招150人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
從3580到3730,僅僅150人的擴招,還不及地方院校一個專業的擴招人數,卻因“頂尖高校”“AI”“戰略”“通識書院”等關鍵詞,引發了一場關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全民大討論。
從熱搜評論區來看,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
支持派高呼:當前AI方興未艾,AI人才大批缺口,清華帶了個好頭,將會繼續增強我國在AI領域的影響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這是高校將社會需求與專業設置動態結合的創舉。
質疑派擔憂:清華大學帶頭擴招,會引起其他高校一哄而上,勢必會擠占其他高校資源,加劇教育內卷現象,甚至會讓本科學歷更加貶值。
現實派調侃:擴招150人,對于河南、廣東、山東、四川、河北、湖南等高考生源大省的考生而言,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但聊勝于無。某教育博主發起的投票顯示,42%網友認為擴招能促進教育公平,38%擔憂教學質量滑坡,剩余20%持觀望態度。
這種撕裂式輿論背后,折射出公眾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復雜期待。
在我看來,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高校選擇主動擁抱時代發展的需求,主動擴招AI領域的本科生,這是必然之舉,也是高校的基本使命。
據報道,清華大學將在本科通識書院配備117門AI賦能課程、147個智能教學班。
目前來看,這在全國絕無僅有,體現了清華大學的擔當精神。
相信這一舉措過后,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選擇跟進,解釋會極大地促進相關產業人才的培養,助力國家科技力量搶占世界制高點。
我認為這是清華擴招最大的現實意義所在,它代表著一種風尚,那就是緊跟時代步伐而發展。
早兩天跟一位深耕教學崗位多年的老師聊天,我和他深切地感受就是,當下的AI時代,導致原先一套PPT用幾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如果不更新PPT,恐怕會被學生轟下講臺了。
因為學生通過AI可以搜索出你講到和沒有講到的內容,如果還是老套路,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清華這一擴招是最值得欣喜的地方。
但是,在我看來,擔憂依然存在,這主要體現在學歷將加速貶值。
大家可以看到,當清華大學這類頂尖高校也選擇擴招時,其他二三梯隊的高校將被迫搞“軍備競賽”,因為這些梯隊的高校不擴招將沒有生存的空間。
當大家都進行擴招時,學歷將會越來越不值錢,尤其是地方高校,以及民辦高校和高職院校為甚。
因為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肯定選擇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而不是其他地方高校的畢業生。
就如不少地方招聘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中小學教師時,我們也時常可以看到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一大片,這就是典型的內卷之下的“搶飯碗”現象。
如果不內卷、不擴招,這些職位大部分還是屬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而擴招之后,清華北大畢業生也要爭搶基層一線的飯碗了,這就是現實的殘酷。
因此,如果單純從喜還是憂這個角度而言,我認為清華擴招這件事的憂大于喜。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