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坦 王國燦
文旅“出圈”是指將地方文化、特色資源或旅游資源推廣到更廣闊的區域甚至國際范圍內,吸引游客產生共鳴并產生消費行為。然而,文旅“出圈”并非易事,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以下從挑戰與對策兩方面進行解析。
資料圖
一、文旅“出圈”面臨的挑戰
——市場認知度不足
當地文化或旅游資源尚未完全進入公眾視野,缺乏廣泛的宣傳和推廣,導致游客難以深入了解地方特色,進而無法產生共鳴或興趣。
——產品同質化問題
由于缺乏創新性,文旅產品往往與周邊地區的產品過于相似,難以脫穎而出。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吸引力不足。
——文化復制風險
多數文旅“出圈”嘗試往往停留在表面包裝上,缺乏對本地文化的深入理解和 unique value proposition(獨特的價值主張),容易陷入文化復制的誤區。
——基礎設施與配套不足
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影響游客體驗和消費意愿。即使有吸引力的文旅資源,若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務,也可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政策與法規待完善
目前部分地區對文旅產業的支持力度有限,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全成熟,導致部分文旅項目因政策風險而難以落地或推廣。
——資金投入不足
優質的文旅資源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如基礎設施建設、宣傳推廣等),但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文旅項目的開發與推廣。
——文化認同感缺失
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不足,導致游客難以產生情感共鳴,進而難以轉化為消費行為或長期visit者。
資料圖
二、對文旅“出圈”的幾點對策建議
1.打造獨特的品牌定位
在文旅產品設計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并結合創新性改造或提升,形成獨特的品牌定位。例如,在保留當地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設計和生活方式,打造新 narrative(敘事)。
2.加強市場調研與宣傳推廣
精準定位目標人群: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潛在游客的興趣點與需求。
多渠道宣傳推廣: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如抖音、小紅書等)、電視廣告、線下活動等方式進行宣傳,擴大知名度。
3.創新文旅產品形式
根據當地資源特點,開發多樣化的產品形式。例如:
沉浸式體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主題公園、特色民宿等形式,提升游客的沉浸感。
文化+Other融合:將當地文化和現代元素(如美食、音樂、藝術等)有機結合,打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4.加強與其他領域的合作
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具有創新性的文旅項目。例如:與高校合作開展文化研究和/or旅游規劃;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數字化體驗項目(如VR/AR體驗)。
5.完善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
投資于交通、住宿、餐飲、娛樂等配套設施,提升游客的整體體驗。同時,關注可持續性建設,例如綠色能源的使用和/or生態 friendly 的設計。
6.引入專業團隊與平臺支持
招募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專業團隊(如旅游規劃師、設計師)參與項目開發,并引入專業的文旅推廣平臺或機構,幫助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7. 注重文化認同感的培養
通過舉辦當地文化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展示等方式,增強居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同時,利用這些活動吸引游客體驗當地文化。
8.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
將可持續性原則融入文旅項目開發中,例如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環保,減少資源浪費。這種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僅能提升項目的吸引力,還能贏得游客的信任。
9.探索國際化合作機會
針對部分目的地的市場潛力,與國際企業或游客社交平臺(如自由行團、在線旅游平臺等)建立合作關系,吸引國際游客。
10. 建立區域協同發展機制
推動地方政府間的合作,共同開發跨區域的文旅資源。例如,在相鄰地區的旅游資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吸引力。
總之,文旅“出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從品牌定位、產品創新、資源整合等多個維度入手。結合王國燦先生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經驗,文旅項目可以通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創新體驗產品等方式,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實現真正的“出圈”。
未來,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文旅“出圈”有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持續優化文旅項目,不僅能提升地方經濟活力,還能為游客帶來獨特的旅行體驗。
資料圖
三、政策賦能與未來發展趨勢
文旅“出圈”是一項充滿潛力但也充滿挑戰的事業。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文旅產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為了更好地推動文旅“出圈”,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支持措施,并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
(一)文旅“出圈”的政策賦能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政府應出臺支持文旅“出圈”的專項政策,包括資金扶持、稅收優惠、文化保護與傳承等。例如: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避免過度開發導致的文化認同感缺失或生態破壞。提供地方政府資金支持,用于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住宿、餐飲)、宣傳推廣和創新性改造項目。鼓勵文旅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文旅項目,通過市場化運作提升項目的可持續性。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文旅“出圈”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因此,政府應加強對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建立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或文化品牌,將地方特色文化轉化為可用于推廣的產品或服務;通過數字化手段(如虛擬現實技術、3D建模等)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展示和傳播;推動傳統手工藝、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現代化,吸引游客體驗并消費。
——鼓勵創新型文旅產品設計
政府應支持文旅企業結合地方特色資源,開發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文旅產品。例如:通過主題化、沉浸式體驗(如VR/AR、劇本殺、文化展覽等)提升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推薦),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行體驗。
——加強區域協同發展
文旅“出圈”往往需要跨區域合作,政府應推動地方政府間的協同開發機制,共同打造大區域的文旅品牌或項目。例如:跨區域聯合開發旅游資源,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和 Economies of Scale(規模經濟);推動區域間的文化資源共享與協調管理,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重視可持續發展
隨著游客對環境和社會因素越來越關注,政府應推動文旅項目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例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優先考慮環保材料和節能設計;推動綠色能源的使用(如太陽能、風能)以及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系統;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鼓勵游客參與低碳旅行和可持續消費行為。
(二)文旅“出圈”的未來發展趨勢
?。?)科技賦能文旅體驗
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發展,文旅體驗將更加智能化和沉浸式。未來,游客可以通過數字平臺實時了解景點背后的文化故事,并通過虛擬互動增強參與感。例如:通過VR技術讓游客“穿越時空”,感受歷史名人的生活場景或古代文化活動;結合AI推薦系統,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行路線和住宿選擇。
(2)數字化與全球化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文旅內容將更加國際化、全球化。未來,游客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抖音、小紅書)了解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并通過 these 平臺分享自己的旅行體驗。同時,國內文旅企業也將借助這些平臺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可持續發展與文化認同感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游客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未來,文旅“出圈”將更加注重環保和文化保護,避免過度開發導致的文化認同感缺失或生態破壞。例如:推動文化IP的商業化運營,但同時保持其核心的文化內涵和特色;通過社區參與和利益相關者治理(Community Engagement),吸引當地社區的積極參與。
?。?)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國際游客對獨特的中國文化和體驗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未來,文旅“出圈”將更加注重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同時保持其中國特色和文化獨特性。例如:推動主題游、文化體驗游等新型旅游產品的發展;結合當地社區和文化遺產,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式旅行。
?。?)綠色低碳與生態友好
隨著全球氣候危機的加劇,綠色低碳發展將成為文旅“出圈”的重要方向之一。未來,文旅項目將更加注重生態友好型設計,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推動游客參與環保活動,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文旅“出圈”是一項充滿機遇但也需要 careful planning 的事業。通過政策的支持和科技手段的應用,我們可以更好地推動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滿足游客對文化體驗、個性化服務和可持續發展的高要求。未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技術的進步,文旅“出圈”將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支持措施,同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文旅體驗,并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特色,確保文旅“出圈”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價值。
?。ㄗ髡撸呵匚奶瓜岛贾萏焐形穆卯a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經濟師 ;王國燦系中國數字鄉村協同創新平臺副理事長、中國縣域網高級顧問、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理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