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定下翻倍目標:銷量狂飆背后的三把火與兩道坎
3月11日下午,零跑汽車開了場媒體溝通會。創始人朱江明撂下狠話:今年要賣50到60萬臺車,比去年29.37萬臺的成績翻個倍。這個數字要是真能實現,意味著零跑今年每天至少要賣1370臺車,比現在杭州所有特斯拉門店日銷總和還多。
先看底牌。零跑手里捏著幾個關鍵籌碼:金華兩個工廠現在24小時連軸轉,去年交付的29.37萬臺中,C系列占了76%,說明15-25萬價位段的車型確實吃香。新出的B10預售1小時拿下1.5萬訂單,這車標配激光雷達和800V快充,頂配定價卡在13.98萬,明顯沖著比亞迪宋PLUS去的。
海外布局是第二張牌。去年1.37萬臺的出口量看著不多,但和Stellantis集團合資后,歐洲350家門店已經鋪開。
今年要在海外賣5萬臺,主要靠T03這種微型電動車打頭陣——這車在歐洲賣1.99萬歐元,比當地在售的雷諾ZOE便宜30%。不過德國經銷商透露,零跑現在歐洲交付周期要三個月,比本土市場多一倍,物流效率還得提升。
真正的大招藏在技術儲備里。LEAP3.5架構上的車機系統,同時接入阿里和深度求索兩套大模型,這在行業里是頭一份。
現場演示時,語音助手能識別中英混雜指令,比如“把空調調到23度并find nearest charging station(找最近充電樁)”。智駕團隊今年要擴到600人,算力儲備拉到1.5EFlops,相當于3000臺頂配游戲電腦的運算力。
不過翻倍目標背后藏著現實壓力。零跑現在單車毛利8.4%,要想沖到10%,得在電池成本上再摳出2個點。
供應鏈的人說,他們正在和蜂巢能源談pack級采購,想把每度電成本壓到400元以下。另一個隱患是渠道——695家門店里,262家是直營的零跑中心,這些店平均月銷80臺才能保本,而二三線城市的部分門店現在還卡在50臺水平。
海外擴張也不是穩賺。歐洲現在要求進口電動車必須裝配本土生產的電池模組,零跑目前在波蘭設立的組裝廠只能做到CKD(全散件組裝),電池還得從國內運。
有業內人士算過,加上關稅和物流,每臺車要比國內多攤1.2萬元成本,這還沒算當地人工費。
產品線方面,今年要推的五款新車里有三款來自B平臺,主打10-15萬區間。這個市場現在卷得厲害,比亞迪海豚、五菱星光都在降價,零跑B10的13.98萬頂配定價,其實已經比半年前內部測算的理想價格高了8000塊。
朱江明在會上說了句大實話:“今年大家都要過緊日子,能不送的配置堅決不送。”
這場豪賭能不能贏,關鍵看兩個時間節點:6月B10正式交付后的產能爬坡速度,以及四季度LEAP3.5架構新車的市場反響。
現在最魔幻的是,零跑金華工廠的停車場已經停滿等待加裝激光雷達的展車——這些車的大燈控制器還是手動焊接的,因為自動生產線還沒調試完。
下次路過零跑門店,可以留意下展車的工藝接縫,或許能看出這家車企狂飆背后的真實成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