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狙神”!206發子彈狙殺203名敵人,令敵軍風聞喪膽!但英雄有個特殊的習慣——不吃罐頭......
鄒習祥生長于山區,7歲時,跟著父輩學習打獵,練就了百發百中的槍法。
長大后,他選擇參軍報國。
1951年3月,鄒習祥所在部隊奉命駐守的上甘嶺537.7北山陣地,與美軍陣地相距極近,雙方時常短兵相接。
美軍仗著武器優勢,行事極為囂張,不僅在陣地上肆意走動,還對著志愿軍陣地做出各種挑釁舉動,甚至撒尿示威。
鄒習祥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給敵人一點教訓。
他帶領戰士們利用夜晚,在陣地后方山壁挖出地道,再向高處掏空山體,設置瞭望孔。
透過瞭望孔,美軍的動向便盡在掌握之中了。
盯了幾天之后,鄒習祥看到一個手持拐杖的美軍軍官,接近了我方射程。
鄒習祥判斷這肯定是個大官,他悄悄來到戰壕,舉槍瞄準,“砰”的一聲,那名軍官應聲倒地。
首戰告捷后,他便常常潛伏在地道出口或戰壕隱蔽處,靜靜等待敵人出現。
一旦目標進入射程,他便迅速瞄準射擊,幾乎槍槍命中,讓美軍防不勝防。
在他的帶領下,連隊里的戰士們紛紛效仿,成立了多個冷槍小組,對美軍展開了一場悄無聲息卻又極具威懾力的“冷槍戰爭”。
在持續的狙擊作戰中,鄒習祥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陣地被美軍稱為“狙擊兵嶺”。
美軍被他的槍法嚇破了膽,到后來根本就不敢靠近鄒習祥所在陣地,生怕自己腦袋開花。
他們還調集了飛機轟炸,想要除掉鄒習祥。
但鄒習祥勇猛又機敏,在一次次襲擊中頑強的活了下來。
美軍的手段,根本起不到半點作用。
在駐守上甘嶺的日子里,鄒習祥用206發子彈狙殺了203名敵人,其中還包括多名軍官,創造了令人驚嘆的狙擊奇跡,被聯合國軍稱為“狙擊兵的神話”。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全面打響。
鄒習祥所在的陣地,成為了敵人重點攻擊目標,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連長、排長相繼犧牲。
鄒習祥臨危受命,帶領幸存的戰友們繼續堅守。
由于運輸線被敵人切斷,戰士們陷入了斷水斷糧的境地。
坑道里空氣稀薄,彌漫著硝煙和血腥味。
戰士們嘴唇干裂、喉嚨冒煙,甚至只能喝加入牙膏或十滴水的尿液來維持生命。
但縱然如此,卻無一人退縮,在絕境之中,這群戰士堅守了六個晝夜,創造了奇跡。
也正因為這次經歷,鄒習祥有了個特別的習慣——不吃罐頭。
對當時的志愿軍而言,罐頭是十分珍貴的食物資源。
美軍有時會空投罐頭,試圖擾亂志愿軍的意志,利用罐頭的金屬撞擊聲吸引志愿軍戰士的注意,然后進行攻擊。
鄒習祥親眼目睹了戰友們在爭奪罐頭時,被敵人的炮火擊中犧牲,罐頭也成了他心中痛苦的回憶。
所以,解甲歸田后,他再也不吃罐頭。
那是他對戰友們深深的懷念和對戰爭殘酷的銘記。
參考資料:
金臺資訊《“冷槍英雄”鄒習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