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谷豐
編輯|小麥
在中國的娛樂營銷行業,王溢點算得上是一位另類。相比那些只談流量、不談底線的從業者,她的理念簡單直接卻極具穿透力:“把品牌當藝人,把產品當藝人。”在她看來,無論是一個品牌,還是一個明星,都需要有真愛粉,才能活得長久。
從張藝謀導演的觀念演出《對話·寓言 2047》,到一夜爆火的“接100個爸爸回家”項目,王溢點和紅卡合一操盤了無數經典案例。這背后,是她對娛樂產業、品牌邏輯、傳播規律的精準理解,也是對這個行業持續二十年的熱愛和堅持。
這一次,她帶著自己的故事,帶著她對于娛樂營銷的“真經”,走進了《時代面孔》。
谷豐:娛樂營銷是不是炒作?
王溢點:娛樂營銷當然是炒作。娛樂營銷就是錦上添花,還有一種雪中送炭,有個前提是那人還活著,如果他沒熱度了,別送炭了。有些人問,“如果一個很差的內容,你要怎么靠營銷去拯救它?”前提是,它的訴求是什么?訴求是讓別人關注它,還是讓別人愛它?如果讓別人關注它,營銷有很多方法。
譬如《富春山居圖》這部電影,大家最后想看它的原因是什么?因為大家都在說它爛,這變成了個社會現象,變成了人際交流的一個話題,你如果不知道的話,你都不知道跟人怎么溝通,所以你要去看一下。所以最終對于票房來講,是一個解決方案,營銷是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的。
谷豐:什么項目您不會接?什么項目會接?
王溢點:基本面的訴求都有問題的話,不敢接。認知不一樣,你給他做的很好,他覺得那不行。什么項目接呢?你看到這個內容,你自己都愛的不行,你愛了它,你才能讓更多的人愛。
谷豐:為它付出了。在形象上你有什么想法呢?
王溢點:我說把品牌當藝人,把產品當藝人,一樣的。你把產品當藝人,最重要做的是什么?你要養成真愛粉
谷豐:產生情感上的依賴。您做了很多娛樂節目的營銷,做得最好的是哪一個?
王溢點:有小有大,張藝謀導演的《對話 寓言2047》線下活動,連續四年的宣傳推廣,它變成了張導的演出IP,經過多年的信息沉淀,這場演出在去年,以《澳門2049》的新形式,落地了澳門美獅美高梅。我覺得每一家公司都有它的優勢。紅卡合一這么多年,我們做的所有項目、運用的方式,都是對社會是有益的。
前年父親節,我們給別克做了一個項目,叫“接 100 個爸爸回家”。先是有路牌舉著,上面寫“免費接100 個爸爸回家”,然后在車上就問爸爸們,“孩子多大啦?孩子在哪上學呀?孩子喜歡吃什么呀?”爸爸們就眉飛色舞的在那講,他孩子多可愛啊,喜歡吃這個還是那個。
同樣的問題我們轉個角度再問他們,“你爸爸今年多大了?你爸爸喜歡吃什么?”他就愣那了。有些人忽然間忘了他爸爸具體多大了,那個視頻非常爆,當年一下就上熱搜了。
谷豐:這個項目您剛才講的時候,我眼睛已經開始濕潤了。您做了這么多案例,有沒有方法論呢?
王溢點:不管介質怎么改變,你得知道受眾是誰。
我們那會兒學傳播學,“一個人可以傳播給21 個人”,這是當年的說法。現在介質變成網絡了,21 億人都有可能,這是介質的變化,但是基本邏輯沒變化。
當我們遇到懂的品牌方的時候,做事的時候就像高手過招一樣,很愉快。有時候別人會說“我根本不在乎甲方認不認可”,我們其實自己是自己的甲方很重要,你干這事久了,你以為你在騙別人,騙久了你就會騙了自己了,團隊的專業性也會沒有了。
谷豐:在娛樂營銷這個賽道里面,提供最多的是情緒價值,要理性的表達,要感性的表述,還要達到理性的結果,比較復雜的一個閉環。您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呢?
王溢點:我們已經非常了解娛樂的基因,了解娛樂顆粒度最細的因果,這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我們自己做過品牌,我們深知甲方從0 到1 也好,一個品牌如何能夠真的延展出來的真實的訴求,當這兩塊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融合和貫通。
谷豐:為什么會進入文化娛樂和營銷這個行業呢?為什么剛開始會當經紀人呢?
王溢點:我學的就是新聞系。其實我剛出來的時候,是以攝影見長。在我很小的時候,有幾位小伙伴唱歌唱得很好。那時候經常去買齊秦、鄧麗君的音樂磁帶。我唱的不行,我就說,“以后我要把你們也變成他們”。那個時候其實是不知道真的有這樣的職業的。你想才幾歲的小孩?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職業目標很早就定好了。
谷豐:到現在為止還不忘初心。
王溢點:畢業之后來到北京第一家經紀公司——天中文化,是劉德華先生的公司,其實我們那一批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是經過了非常專業的師傅帶著,學會了做一些事情的基本邏輯。我覺得這個是很幸運的。我的想法是,他們肯定需要拍照,這是加分項吧。所以那個時候像張娜拉、張含韻、孫悅,他們的一些照片,甚至專輯的封面我都開始上手拍。
谷豐:您把藝人當成產品來看嗎?我們很多時候認為產品需要宣傳、需要推廣,藝人需要嗎?
王溢點:我是最早設定把藝人定為產品的經濟思路,11 年前我們就說藝人只有24 小時,除了演戲、唱歌、代言外,他還能干什么呢?他的名字能不能再有一些延展呢?在那個時候我們就在探討這些事情了。
谷豐:我發現您做的很多策劃里面,把很多不可能的內容變成了可能的行動。
王溢點:孫悅的賬號,我們做了三年。她為了兒子回歸家庭,事業停了將近十年,在出來的時候,面對著全新的一切。我們用三年的時間,除了把她的自媒體賬號都做得非常優質以外,我們還培養了一個IP, 叫“悅來悅好”,因為孫悅姐是一個很自律的人,她自己就很愛健身,她有很多長期主義的事情和觀念,唱歌她唱了三十二年了,所以“悅來悅好”的“悅”是“喜悅”的“悅”,就是對一件事情你真的心生喜悅了,你才能自然而然的長期主義,才能理所應當的收獲。
其實大家都在說市場不好,但是我的確在某些角度上會覺得,市場在正常。賣碗面的,憑什么一個 10 個座位的面店能估值一個億呢?這是不合理的,你就該是好好的做那碗面,你的座位是 10 個座位,你就算 10 個座位的數。
你如果不熱愛,你就別干,你只有熱愛,你才能干好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