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呼吸到美國第一口空氣時,那空氣是如此的香甜清新,有種奇異的奢華……”2017年,誰也想不到,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一名中國畢業生會如此說道......
2017年5月,馬里蘭大學夏季畢業典禮上,身著深藍色學位服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走上了演講臺。
這原本也算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畢竟,馬里蘭大學也是享譽世界的知名學府。
然而,這位來自中國云南昆明的留學生,卻在面向全場的英文致辭中說道:“當我呼吸到美國第一口空氣時,那空氣是如此的香甜清新,有種奇異的奢華……”
在她的描述中,中國的空氣質量被描繪得極其糟糕,而美國的空氣則清新得令她驚嘆不已。
她的言辭中充滿了夸張和對比,這種表達方式讓人十分不適。
中國部分地區確實經歷過霧霾,但情況遠未嚴重到必須時刻佩戴口罩,否則就會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的地步。
當她用夸張的語言,描述自己初到美國感受到的“空氣自由”時,臺下響起了零星掌聲。
然而,這場演講很快就在中文互聯網引發了輿論風暴:昆明市環保局次日公布空氣質量數據,顯示2016年當地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
云南網友上傳的藍天白云照片,開始在微博刷屏……
除了對昆明空氣質量的失實批判,更糟糕的是,她在演講中明顯將話題有意引向政治領域。
比如她提到自己在美國學校參加戲劇社時,感受到了美國學生對政治參與的熱情。
她呼吁美國同學不要將“言論自由”視為理所當然,而應倍加珍惜。
她還表示:“在來到美國之前,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獨立宣言》,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這些詞句對我來說毫無意義。”
應該說,她的這些發言,明顯是在迎合一些西方政府和媒體對中國的詆毀和刻板印象。
當時,23歲的楊舒平正處于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作為馬里蘭大學戲劇學與心理學雙專業畢業生,她原本計劃繼續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
據其高中同學回憶,這位出生于公務員家庭的女生,在昆明第三中學就讀期間成績中等,但熱衷參與校園辯論賽和英語演講比賽。
赴美留學,大概是她一直以來的目標和計劃。
此事發酵后,楊舒平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評論,并表示自己“完全沒有對國家及家鄉的否定或貶低之意”。
但這篇“道歉”的博文,字里行間究竟有幾分真心,我們也不得而知。
楊舒平刪除了推特賬戶上的所有歷史發言,只保留了instagram賬號中與校園生活相關的照片。
這種選擇性沉默持續了近半年,直到當年11月,人們發現她的領英資料顯示已入職馬里蘭州某教育培訓機構,擔任課程顧問。
2021年夏天,某留學論壇出現自稱是楊舒平大學同學的匿名發帖,稱其正在申請美國某高校的MBA項目。
該帖還提到,在演講事件過去四年后,楊舒平曾在私下聚會中表示:當年選擇那樣的表述方式,主要是因為過度追求了畢業演講的“戲劇效果”。
但就像馬里蘭大學中國學生會的前主席朱力涵所說的那樣:“以詆毀祖國的方式博眼球是堅決不能容忍的,校方支持此類毫無依據的攻擊性言論在畢業典禮上發表不僅是考慮欠佳,更是讓人懷疑是否有其他用意。”
參考資料
央視網:關于留學生楊舒平“辱華”演講 外交部這樣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