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64歲的左宗棠打到新疆敵占區時,忽然冒出一百來個衣著破爛的清朝官兵,他們異常激動地沖向他。左宗棠定睛一看,不禁痛哭流涕。
中國歷代王朝向來重視開疆拓土,歷代帝王更是將其視為“大功一件”,史學家也往往將沒有開疆拓土之功的帝王稱為“守成之君”。
然而事實上,中國大一統封建王朝中,大部分君主,特別是王朝中后期君主,大都遵循“強而不欺,威而不霸”的儒家文化理念,只將“文治武功”放在第一位,對開疆拓土并不感興趣。
但有的君主,非但沒有開疆拓土之功,甚至連“守成”都做不到。說到這里,除亡國之君,就不得不提清朝中后期的幾位君主了,自道光皇帝后,經咸豐、同治、光緒,清王朝一直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全盛時期,洪秀全幾乎打下半壁江山,將整個江南占領。直到同治三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這場歷時十四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才宣告終結。
江南富庶之地重歸大清,然而,歷史并沒有給千瘡百孔的清王朝任何喘息機會,平了江南,新疆又起戰事,新疆貴族趁機發動反清叛亂,迅速控制了北疆。
阿古柏虎視眈眈,趁北疆淪陷,與沙俄勾結,入侵南疆地區。占領南疆之后,阿古柏與沙俄達成協議,將最肥美的伊犁河谷地區割給了沙俄。
整個天山南北全部陷落,甘陜一帶的割據勢力見此,發動叛亂,將新疆通向內地的河西走廊占領。北疆、南疆、甘陜幾股勢力相互勾結,清王朝幾乎喪失了對新疆的統治權。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正當朝堂上為新疆是“?!边€是“棄”吵得不可開交時,新疆的有識之士卻早已領導各族人民拿起武器保衛家園。
前期,以徐學功、孔才、趙興體為首的“關外三義士”,組織民團,與叛軍交戰,沉痛打擊了阿古柏的囂張氣焰,為后續收復新疆奠定了群眾基礎。
同樣,駐扎在新疆的清軍部隊也不遜色,他們無懼生死,在伊犁地區與沙俄展開大戰,用肉體凡軀抵擋沙俄的長槍大炮,更有甚者,寧愿自殺也不投降,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戰斗詩篇。
其中,何琯將軍厥功至偉。何琯是甘肅張掖人,自幼熟讀兵法,了解西北地形,對發生在甘陜、新疆的大小戰事有深入研究。參軍之后,何琯憑借機靈的頭腦,驍勇的作戰能力,很快升了官。
咸豐十一年,朝廷任命何琯為巴里坤代總兵。巴里坤是清軍在新疆的重要據點,是新疆聯通內地的重要通道,若丟了巴里坤,清軍只能退到河西走廊以東的酒泉。
換而言之,北疆、南疆、甘陜幾股叛軍勢力只是讓大清幾乎喪失對新疆的統治權,如果巴里坤失守,大清就會完全喪失對新疆的統治權。當年,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也是將巴里坤作為重要的補給點。
以上種種,足以證明巴里坤的重要性,何琯的任務很重。
同樣,巴里坤的戰略意義,叛軍們更是心知肚明。自同治三年起,叛軍們先后集結多支部隊攻打巴里坤,何琯率三千兵馬拼死抵抗,抵擋住了數輪進攻。
同治五年五月,何琯率領一千人的敢死隊主動進攻叛軍,打得叛軍措手不及,何琯最終取得勝利。
經此一戰,何琯率領清軍像根釘子一樣牢牢地扎進了巴里坤,將北疆、南疆、甘陜幾股叛軍勢力作了分割,使他們之間互相不能接應,不能通信。
何琯治軍嚴明,駐疆部隊官兵不得干涉巴里坤城百姓的正常生活。農忙時節,何琯常常帶領官兵幫助百姓生產,有的百姓深受感動,自發加入何琯的隊伍。
除此之外,只要不打仗,何琯總是帶領部隊開墾土地,種植各類作物,保證部隊糧食供給。之后,何琯與叛軍數次交鋒,有敗有勝,但巴里坤始終牢牢掌握在何琯手中,這一守,就是12年。
1896年,朝廷平定甘陜叛亂后,64歲的左宗棠力排眾議,說服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收復新疆。左宗棠披甲上陣,抬棺出征,京中百姓無不動容。
新疆與內地音訊全無已有十年,左宗棠雖果敢堅毅,但前方生死未卜,他心中也不免忐忑。進入河西走廊,左宗棠率部隊打敗甘陜的殘余勢力,兵臨巴里坤城下,看到城墻上的黃龍旗,左宗棠滿眼震驚。
城門打開,跑出了一百余位衣衫襤褸的清軍,他們將左宗棠圍在中間,異常興奮。這時,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來:“左大人,是你嗎?真的是你嗎?”
左宗棠循聲望去,不禁痛哭流涕:“何將軍啊,你們守了十二年,十二年??!”
幾個月后,左宗棠的西征軍正式接管巴里坤,年邁的何琯結束使命,告老還鄉,過上了閑云野鶴的日子。
幾年后,一代名將何琯壽終正寢。左宗棠也不負眾望,收復新疆。至此,分裂長達二十年的新疆重歸中國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