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好房子”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今年房地產最重要的一項任務。
住建部也明確表示,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并修訂《住宅項目規范》。這意味著,今年住宅的設計規范,將會迎來一次大調整。
當然,好房子建設,并不是今年才開始的。
這個概念,自2023年6月首次由住建部提出,隨后,住建部就聯合多部門修訂了一版《住宅項目規范》。這兩年,各地也紛紛修訂的住宅相關標準,對住宅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規指導下,新建項目呈現出了一系列明顯變化。這兩年住宅迭代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正是各項設計規范更新帶來的結果。
研讀各地的住宅新規,可以從中發現住宅設計的幾個明確趨勢——
減少公攤,提高得房率
過去,高層住宅的得房率一般只有70%幾,超過80%就算是非常高了。而這兩年,市面上高得房率的項目越來越多,很多項目得房率達到80%以上,部分項目更是沖到100%以上,例如去年廣州就接連出現幾個得房率在120%以上的項目。
得房率的提高,主要受益于計容規則的調整。
一是公攤部分計容規則變化。
例如深圳2024 版《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將避難層、機房等公共空間列為 “不計容面積”,減少住宅公攤面積;南京的住宅新規也提出,住宅建筑突出屋面的設備用房、樓電梯間,其水平投影面積之和不超過屋面面積八分之一的可以不計入容積率。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二是允許住宅做更多贈送面積。
陽臺半計容、飄窗和露臺花池等不計容,有的還默許將部分贈送面積改造成戶內空間。
例如,上海、廣州明確封閉式陽臺全計面積,開放式陽臺半計,變相擴大套內實用空間。
以廣州為例,廣州這兩年新盤得房率出了名的高,但凡沒個100%得房率都不好意思出來說話。
下面這個項目,便是近兩年來廣州新房得房率的天花板:
陽臺占比高達25%,還額外贈送套內建面40%的空中花園。以建面約110㎡戶型為例,拓展的空中花園挑高約6米,面積達33㎡。按照新規,陽臺只計算一半容積率,露臺則不計容積率。
這是當地立體花園住宅首個試點項目,按照規定,項目的陽臺占比上限最高客達30%,空中花園上限為套內建面的40%。
110㎡戶型(奇數層)
而近期政策有所收緊,執行的是2023年8月出臺的新規,即陽臺的上限為20%,飄窗寬度上限為80%。不過即便如此,執行下來得房率也能輕松做到100%。戳此了解,VR沉浸式看房
比如下面這個項目,號稱得房率120%,其核心秘訣就是做大面積飄窗:主臥、次臥、客廳、甚至連衛生間都做大飄窗。后續飄窗轉化為實用面積。因此,76㎡能實現三房兩衛,88㎡能實現四房兩衛……
鼓勵減少公攤,提高得房率,在各地這兩年出臺的新規里面已成一種普遍現象,這是適應購房新趨勢,提高居住體驗感的一種舉措。
優化室內空間布局
主要體現為層高及各功能空間的要求變化。
第一,住宅層高從2.8米,提高到不低于3米
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部長倪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出住建部正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并修訂《住宅項目規范》,其中住宅層高將從現行標準提升至不低于3米。
現行的《住宅設計規范》要求,住宅層高宜設置為2.8米。
別看這0.2米的層高變化,帶來的影響卻是多方面的。
首先,這許多地區出臺的新規,都對住宅層高做了限制,比如很多地方限高50米,層高提高以后,相應的層數會減少。
而對于居住者而言,層高變高了,不僅有利于改善居住體驗,也為裝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僅有利于擴大窗戶面積,提高采光通風效果;也便于樓板加隔聲板,緩解隔音問題;在裝修階段,為中央空調、管道式新風、地暖等的安裝提供更大空間。
這也是為什么,提高層高會被列入“好房子”的建設指南里面。VR沉浸式看房,打動客戶加速成交,點擊了解
事實上,一些城市現行的住宅規范,已經提高了層高要求。
比如天津的新版《住宅設計標準》中,將原標準“住宅層高宜為2.8米”調整為“住宅層高不應低于3.0米”。江蘇的《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提出,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米;設有地暖、管道式新風或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的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于3.15米。
近兩年上市的項目,也普遍主動提高層高。比如上海大部分新建商品住宅層高已達到2.9米及以上,豪宅就更高了,普遍可達到3米以上。
第二,套型面積底線提高,保證空間“平權”
增加住宅套型及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對室內空間結構影響也非常大。
舉例來說,天津普通套型最小使用面積由 32㎡提高到 36㎡,最小套型使用面積由 23㎡提高到 30㎡。
另外,各功能空間的面積下限也紛紛提高。例如江西去年出臺的《商品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指出,廚房使用面積不宜小于5.0㎡,操作臺總長度不宜小于3.0m,臺前操作空間深度不宜小于1.0m。
江蘇去年發布的《改善型住宅評價細則》要求,當套內建筑面積大于120㎡時,宜增設家政間、獨立儲藏間、健身空間等;另外,規定廚房的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0㎡,并且鼓勵電器化廚房配置;應設置獨立入戶玄關,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0㎡ (不含玄關柜),并為安全監控等預留點位。獨立入戶玄關的通行凈寬不應小于1.2m,進深不宜小于1.5m。入戶門門洞高度不應小于2.3m, 寬度不應小于1.2m,并應采用子母門……
不難發現,住宅套型面積的底線提高,是適應當前改善主導的住宅消費趨勢。去年,上海、深圳取消7090戶型配比限制,宣布一線城市也全面走向“大戶型化”。各地土拍上,低密、限高地塊也成為主流。
戶型結構設計上,則體現出強烈的“平權”思想。
而以往的戶型中,功能空間面積不均衡的現象非常普遍。以筆者所在的深圳為例,常常能見到那種主次臥面積懸殊的戶型,還有建面100多㎡,衛生間卻只有3㎡的戶型。
過去很多項目會通過壓縮局部空間(如次臥面積),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催生了“主臥豪宅化、次臥鴿子籠”的奇怪結構。
而這兩年,這種情況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項目重視空間平權,強調戶型結構的均衡化:
一是各功能空間大小相對均衡,保障居住使用的舒適度。
二是兼顧主次臥的采光效果及景觀視野,照顧每個家庭成員的體驗。
例如下面這個130㎡的戶型,做了雙套房設計,且主次臥雙朝南,擁有同等的采光通風效果。
今年隨著各地新規的陸續出臺,戶型的“平權化”將得到更大范圍的落地。降低空置損失,資產應租盡租,戳此了解
全生命周期戶型設計
今年2月份,北京市規自委印發《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成為全國首個市級的“好房子”設計標準。
其中提到,“采用模塊化設計以適應家庭結構變化”,這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可變戶型的概念。
其他地區近年來出臺的設計規范中,也出現了一些類似的表述。
西安去年12月發布的《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征求意見稿)》提出,各類戶型中,除廚房、衛生間外的其他空間宜具備可變條件。為符合百年住宅建筑標準,在套內設計時要求明確住宅內允許調整的填充墻(輕質隔墻)、允許調整的方式(如移動或拆除)和調整后的平面空間形式等具體內容。
江西《商品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提到,鼓勵增加戶內儲藏空間、多功能彈性空間,以滿足家庭不同生活階段的需求變化,這也體現了對戶型可變空間的引導。
如江蘇去年出臺的《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中提到:“改善型住宅宜采用裝配化裝修,宜采用輕質隔墻或裝配化隔墻實現空間靈活可變布局。”。
可變戶型不算一個新概念,卻也是一個不曾過時的概念。隨著我國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們對于居住體驗的要求提高,可變戶型在當前乃至未來都屬于一種剛性需求。
總結起來,基本圍繞以下三點:
①預留一定可變空間;
②戶內采用輕質隔墻;
③裝配式裝修。
這兩年,我們也看到房企在戶型可變性方面的積極探索。
一是盡可能的減少戶內承重墻,為后續戶型改造創造可能性。
例如下面這個戶型,承重墻都盡可能邊緣化,室內幾乎沒有承重墻。LDKB一體化的巨型方廳,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任意改造。
二是X空間的應用,適應不同階段的家庭結構。
比如綠城的“生命宅”,就賦予了空間50%靈活度,通過布局調整,可輕松實現LDKB一體化、雙子房、雙鑰匙等個性化空間結構,滿足業主從三口之家到長者獨居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此外,各地新規里面,還強調了住宅“適老適幼”設計,比如考慮到老年人的行動不便,加大住宅公用外門、戶門、廚房門、衛生間門、陽臺門等門洞尺寸,既滿足防火安全疏散要求,又保障輪椅通行需要,等等。
住宅智能化及生態化
住建部對“好房子”的定義中,智能和綠色是四要素之二。
在過去,智能化常常是作為住宅的一個加分項,而現在最新出臺的住宅標準中,都提高了對住宅智能化設備的要求。
比如深圳要求, 2025 年新立項(核準備案)住宅項目應配置樓宇對講、入侵報警等基本智能產品,預留居家異常行為監控、緊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適老化智能產品的設置條件。天津去年實施的《住宅設計標準》增設了 “智能化” 章節,新增智能家居系統要求,豐富住宅智能化設置內容,等等。
目前來看,房企也普遍會把“科技'作為一個亮點來對外輸出。
一是五恒乃至六恒系統。
針對溫度、濕度、陽光、空氣、水、噪音等設置的恒溫、恒濕、恒氧、恒智、恒潔、恒凈系統。
二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統。
如,可以一鍵切換場景模式。
在“離家模式”下,全屋燈光自動關閉、智能窗簾自動閉合;紅外探測器自動開啟,發現入侵跡象即刻報警;掃地機器人自動開始作業,等等。有的項目引入了毫米波雷達技術,可監測室內光照、睡眠作息、室內活動等多重數據,為居住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議。
除了智能化之外,生態化也是一大趨勢。
近年來四代住宅在多地興起,其最大亮點便是在建筑間構建垂直綠化體系。這與各地所倡導的“生態住宅”正是一致的。
例如常州市去年試點開展立體生態住宅建設,鼓勵房企通過打造平臺立體綠化,實現城市建筑與生態景觀相生共融,提升住區品質。
鄭州市最新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也增加了陽臺立體綠化的要求。
四代住宅目前還沒有建立全國性的規范,只有試點省市如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四川省,陜西省,河南省等地主管部門提出了一些管理辦法。各地的規范也有所不同。比如覆土厚度,有的要求不小于0.5m,有的要求不小于0.6m。除此之外,還涉及到了外挑尺寸、開敞面、給排水以及防水等方面的要求。
已落地的四代住宅之間也呈現出一些差異,例如為了解決上下層的隱私問題,通常會將露臺錯層布置,其中,有的采用的是水平向錯位設計,例如以下這個項目,空中花園的奇偶層分別分布在南北向。
也有的是采用的是轉角陽臺錯位的設計,比如下面這個項目。這種設計賦予了戶型更多組合方式。
雖然各地都在鼓勵建設項目立體綠化體系,房企對此也熱情很高,但是也僅有部分省市開展了四代住宅試點。今年,隨著中央關于高品質住宅相關規范的制定,以及試點省市的經驗推廣,四代住宅有望在全國更大范圍內落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