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次完整的免疫應答過程
一、病原體發現與識別
1.病原體入侵當外源性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侵入宿主體內時,首先會突破物理和化學屏障(如皮膚、黏膜、胃酸、抗菌肽等)。
2.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的暴露病原體表面的特征性分子,如脂多糖(LPS)、肽聚糖、鞭毛蛋白、雙鏈RNA等,統稱為PAMPs。這些分子可被宿主免疫系統迅速識別。
3.模式識別受體(PRRs)的識別宿主的固有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中性粒細胞等)表面或胞內具有PRRs(如Toll樣受體TLRs、NOD樣受體NLRs、RIG-I樣受體RLRs等)。當PRRs與PAMPs結合時,觸發免疫信號級聯反應。
二、免疫應答與處理
1.信號轉導與激活PRRs與PAMPs結合后,通過適配蛋白(如MyD88、TRIF等)激活下游信號通路,包括NF-κB、MAPK和IRF通路。這些通路的激活導致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等)、趨化因子和Ⅰ型干擾素(IFN-α/β)的產生。
2.免疫細胞的募集與激活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促進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等免疫細胞向感染部位遷移。這些細胞通過吞噬、脫顆粒、釋放活性氧(ROS)和氮(RNS)等方式直接清除病原體。
3.抗原處理與提呈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抗原提呈細胞(APCs)吞噬病原體后,將其降解為抗原肽,并通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分子呈遞給T細胞:
MHC I類 提呈胞內抗原,激活CD8+ 細胞毒性T細胞(CTLs)。
MHC II類 提呈胞外抗原,激活CD4+ 輔助性T細胞(Th細胞)。
4.適應性免疫應答
T細胞應答: CD4+ T細胞分化為不同亞群(如Th1、Th2、Th17、Treg),調節免疫反應。CD8+ T細胞可直接殺傷被感染細胞。
B細胞應答: B細胞識別抗原并在Th細胞輔助下活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促進中和病原體、調理作用和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
三、免疫反應的調節與終止
1.炎癥反應的抑制為防止免疫反應過度損傷宿主組織,免疫系統會啟動負反饋機制:
抗炎細胞因子: 如IL-10、TGF-β抑制炎癥信號通路。
調節性T細胞(Treg): 通過細胞接觸依賴和分泌抗炎因子抑制過度免疫反應。
巨噬細胞極化: M1型向M2型轉化,促進組織修復。
2.免疫記憶的形成適應性免疫反應結束后,部分效應T細胞和B細胞轉化為記憶細胞。這些記憶細胞在再次遇到相同病原體時能夠迅速應答,提供長效免疫保護。
3.細胞凋亡與清除活化后的效應T細胞和B細胞在完成任務后進入程序性細胞死亡(凋亡)通路,減少免疫細胞數量,恢復穩態。被凋亡的細胞會被巨噬細胞清除。
四、免疫反應的全局整合
整個免疫反應過程體現了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緊密合作。固有免疫提供快速的非特異性防御,并決定適應性免疫的激活方向;適應性免疫則提供高度特異性和免疫記憶,確保宿主對同一病原體的長期保護。通過多層級的調控機制,免疫系統在有效清除病原體的同時,維持宿主內環境的穩定。
參考文獻:
Nature Immunology,2019, 20, 783–792.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22, 22, 629–638
推薦合集鏈接: | |
| |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 注明“轉自Glyco-Immunology"
?2020Glyco-Immunology保留所有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