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我一直堅持客觀表達、力求分析不偏不倚。然而,周末因為從不更文,所以往往無法第一時間傳遞最新信息,還請各位海涵。
周末,我看到三聯生活周刊發布的一則報道——《北大研究生畢業成為食堂阿姨》。這則報道看似平淡卻又令人震撼,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筆,想和大家聊聊我的所思所想。
她,今年26歲,2022年碩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也是北大),朋友們親切地稱她“黃媽”,因為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在北大食堂當打飯阿姨,而且一干就是兩年,目前已經離職。
很多人看這簡介,估計內心都會犯嘀咕,這不妥妥的大材小用嗎?家庭、學校培養你這么多年,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做食堂阿姨?!
看完評論區,我敢因此斷定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沒認真看完過一篇報道。
有網友猜測,這是有編制的,后勤領導崗方向,將來可以轉行政。
也有網友推斷,這種宣傳恰恰說明了現在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就業率非常差,連北大碩士都去食堂了。
甚至有人直言,一看專業就懂了,看來張雪峰真的沒有騙人。
當然,網上不乏明察秋毫又善于思考的人,他們一下就發現問題的關鍵。
北大碩士畢業當食堂阿姨?
實際上,我做自媒體這么久,已經形成職業習慣了,看任何東西都不會輕易下結論。果不其然,這事兒哪有這么簡單!
她畢業做食堂阿姨兩年不假,畢業于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也不假,但人家學的健康傳播專業也是真的,這難道不是一種學以致用嗎?
她的同學可能一畢業就選擇了高薪崗位,這很好,但她選擇北大食堂作為第一份工作也不差。
采訪中,她很平和地告訴記者,自己做食堂阿姨的時候,不用做太多腦力勞動,算是她這輩子特別特別開心的一段時間了。
她去過央媒實習,也去過互聯網大廠實習,基本都是各種KPI,每天一睜眼就是各種消息,睡覺前也是各種消息,大腦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她有目標,有執行力。因為希望先去一線跟食堂阿姨們工作一段時間,所以畢業的時候申請了餐飲管培生。
在食堂工作時,先是給學生們打湯、打豆漿、打粥,從早上到下午一點閉餐,因為一天基本沒有坐的空擋,剛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后來,就跟師傅們一起切菜,切黃瓜、圓生菜還有辣椒。
盡管做食堂阿姨看似很輕松,但其中也有酸甜苦辣。比如切了一上午辣椒,手都辣腫了,第二天還得硬扛。正如她自己所說,雖然體力勞動很累很辛苦,但不像腦力勞動,可以睡一覺,周末休息休息就好了。
盡管第一份工作是食堂阿姨,是自己主動選擇,但父母也跟其他人一樣,是不太理解的。
因為出生在湖南農村,父母是公交車司機,當年高考607分考上北大的她,不僅是全家的家庭,也是全村人的驕傲。
如今大家以為她留在北大是當教授了,而只有父母知道實情:女兒只是北大食堂的一個打飯阿姨,月薪只有五六千,父母的臉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掛不住。
實際上,“黃媽”的目標很明確,她知道自己選擇餐飲管培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一定要先到一線輪崗,然后還需要做食堂經理,總之得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往上走。最終,才能做到有能力去獨立經營一家食堂、一家餐飲企業。
雖然身邊的同學一畢業月薪就拿到了一兩萬,但她心中有目標,也堅信自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一定能實現。
為何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選擇體力勞動?
“黃媽”的故事正折射出當下一個普遍的現象——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士選擇從事體力勞動崗位,比如:復旦碩士退學賣土豆泥,中傳碩士畢業去火鍋店當保潔,大廠辭職擺攤賣盒飯......這些究竟是無奈的妥協,還是理智的布局?
作為腦力勞動者,每天需要坐在辦公室,被各種KPI綁架、被信息轟炸,導致精神和身體都陷入高度緊繃狀態。相比之下,體力勞動雖同樣辛苦,但往往能讓人暫時“放空”,卸下過剩的壓力。
他們選擇體力勞動不是逃避責任,而是一種主動尋求生活平衡的方式。看似大材小用,其實是對焦慮和內卷的一種另類反擊。
大學生脫下長衫,就真的能走出困境嗎?
如今,“脫下長衫”已成為不少大學畢業生的口頭禪,似乎擺脫了象牙塔的束縛就能立刻迎來轉機。然而,脫下那層象征光環的“長衫”,僅僅是改變身份的開始,并不能自動讓困境煙消云散。
很多人發現,盡管離開了辦公室的“白領標簽”,但若沒有扎實的實踐能力與應對市場變化的底氣,“脫下長衫”后依然可能陷入技能短板和經驗不足的困境。
事實上,學歷只是打開選擇大門的鑰匙,而真正走出困境的關鍵在于不斷學習、不斷磨礪和自我革新。只有在真實的市場和崗位中反復打磨,才能真正將知識轉化為競爭力。
“脫下長衫”的勇氣固然值得肯定,但更需清醒地認識到,換個身份并不等同于解決所有問題。市場永遠青睞那些既有理論又懂實踐的人,而不是僅憑一紙學歷自我標榜的人。
事業如同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長跑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黃媽”的選擇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她選擇從基層起步,不為眼前的高薪誘惑所迷惑,而是用每一滴汗水奠定未來的基石。
正如馬拉松賽跑,短暫的沖刺并不能帶來勝利,只有持續不斷地堅持、不斷調整步伐,才能在長跑中最終笑傲終點。
對于高學歷人才來說,無論是轉戰體力崗位,還是從事腦力工作,都是一場漫長的人生馬拉松。每一個階段的艱辛和汗水,都是鋪就未來成功道路的必經之路。
面對多元化的職場環境,我們不應簡單地把“脫長衫”視為逃避,而應將其看作一種突破傳統束縛、勇于挑戰自我的全新嘗試。唯有在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中,才能真正實現自我超越,走出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
總之,高學歷并不意味著一條路走到黑,而是讓你擁有更多選擇的可能。無論你選擇體力勞動還是繼續深耕腦力,成功的關鍵始終在于不斷積累和自我提升。事業如同一場馬拉松,唯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在風雨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