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代權臣,說桓溫不想當皇帝,肯定不真;但當皇帝這事兒,桓溫的權勢和功績還達不到。
這種內心和現實的矛盾造成了他與東晉皇室和門閥的沖突。
公元373年,六十二歲的桓溫快死了,可想當皇帝的心不死,他逼著東晉朝廷給他加封九錫之禮。
按照慣性,只要九錫之禮搞定,自己當不成皇帝也給兒子們栽了棵好樹,方便以后乘涼。
當年王莽受了九錫之禮,直接篡漢。曹操和司馬昭生前也都受了九錫之禮,后來兒子們當了皇帝。
這種不臣的野心,比當年說出大丈夫不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更直接。
政治斗爭,你直接我就委婉。
謝安和王坦之倆人也很狡猾,知道桓溫病重,對身體不好的人,就用一個字:拖。
拖死你拉倒。
加封九錫,肯定得有篇文采飛揚又感天動地的文章才行,謝安和王坦之就以桓溫發過來的文章有缺點為由,讓他修改。
魚來雁往,眨眼幾個月過去了,文章改好不改好不重要,重要的是:7月,桓溫掛了。
謝安也真是人才,外戰勝苻堅,內斗贏桓溫。
對桓溫明著要取代司馬氏這事兒,東晉朝廷并沒有秋后算賬,主要原因是謝安等門閥代表都牽涉其中,真查起來,牽連太大。并且桓家人此時還掌握重權,弄不好,剛平穩的政局又得大亂。
暫時隱忍不代表永遠憋在心里。
公元388年,豫州刺史桓石虔掛了,穎川庚準接任。
公元389年,荊州刺史桓石民掛了,太原王忱接任。
桓家連續丟了兩個州的控制權,表明桓家勢力在逐漸下滑。
此時,距離桓溫掛掉已經十幾年,東晉朝堂開始掘墳鞭尸,將桓溫當年不臣之心挖出來大加指責。
其中最激烈的是范弘之,公然諷刺桓溫要加九錫的野心,由于這貨文采確實不錯,掌權的司馬道子雖是后輩,可本來就對桓溫有意見,看了范弘之的批評,更是激起內心憤怒的火焰。
至于接任桓溫爵位的桓玄,屬于這次政治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桓玄這貨,出身好,又有豪氣,非常自負。再加上此時東晉不是強人政治,整個朝廷都挺怕桓玄的,不敢給他實權官職,害怕這貨掌權再學他老爹桓溫,所以只給他安排閑職。(負其才地?以雄豪自處?眾咸憚之?朝廷疑而未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馬?時議謂桓溫有不臣之跡?故折玄兄弟而為素官)
公元392年9月,桓玄被任命為義興太守,這貨很不爽,讓一個想要操控國家的男人去管一個地方,簡直不能忍。
桓玄完全能感受到東晉朝廷對他赤裸裸的歧視,10月就不干了,回到大本營江陵去了。
回江陵之前,一場酒局,使得桓玄徹底和司馬道子為首的東晉權臣鬧翻。
司馬道子這貨愛喝酒,關鍵喝高之后還喜歡發表各種不平意見。
當年桓溫想篡位的事兒,真心為自己司馬家的江山鳴不平。趁著喝醉說道:桓溫晚年是不是準備謀反!
這話一出,搞得桓玄只能跪到地上,不知道該說什么,極為難堪。
多虧長史謝景重會說話,趕快出來打圓場,把桓溫比作尹伊和霍光,算是瓦解了尷尬的氛圍。
桓玄這么驕傲的人,受此大辱,肯定不忿。
回到江陵后,對著東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一頓懟。
大致內容是我老爸桓溫當年勤王保全你司馬氏江山費了無數心,流了數不盡的汗,所以才有簡文帝和你孝武帝的皇位。現在卻來非議我老爸,不厚道,太不厚道!
還不忘暗諷司馬道子來了句:豈惟晉室永安?祖宗血食?于陛下一門?實奇功也!
這里一門就是指孝武帝和司馬道子這倆貨。
別看司馬道子酒桌上挺橫,醒之后就慫了,看到桓玄的回懟,和孝武帝倆人不再吭聲。
這次桓玄和晉氏朝廷文斗之后,志向遠大的桓溫想通過正常手段進入朝廷,控制政局的機會算是全部堵死。
所以他必須選擇非正常手段才能實現抱負,當然在他心里也燃起超越老爸桓溫的理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