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對網暴訴訟與反擊的一些招數,把一些誤區解開:
1. 公布他的頭像照不侵害肖像權
2.民事法庭敗訴不會讓他丟工作
3.為什么說這種事報警沒有用
1.公布頭像照不侵犯肖像權
上次提到,。
有網友留言問我:
熊老師這樣發布他的個人信息會不會侵犯隱私權(真的不了解所以問一下)。
答案是,沒事兒。
首先,我沒有貼出他的姓名、工作單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這里面沒有任何的隱私權。
這些都是個人信息,我和我的律師知道了這些消息,只用來提交訴訟用,我從來也不會公布這些東西,咱們依法辦事。
我只使用了要殺我全家的調研員大人的微信頭像照和微信昵稱。
有人說微信頭像照也是隱私,這不對,微信朋友圈就有公共屬性,所以在微信朋友圈發謠言會被拘留、嚴重的甚至被判刑。
他在微信公眾號上私信辱罵我的時候用的這個頭像,說明他認為自己的頭像照,是可以用于公共平臺的留言和展示的。
我之所以公布他的微信頭像照和微信昵稱,我說得也很清楚,就是“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誰碰巧認識他,讓他跟我們聯系,跟法院聯系,坦誠面對,積極應對。”
民法典一千零二十條,肖像權的合法使用這樣寫的:
( 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 行為。
我尋找在網絡上對我進行暴力威脅的人,凈化網絡風氣,這就屬于維護公共利益。我展示他的頭像,是希望別的網友聯系上他,讓他積極應訴減少損失,這就屬于為肖像權人的合法利益考慮。
如果他要到法庭去反訴我“侵犯肖像權”,那我就會這么為我的行為辯護。
你看我拿了他的頭像照,也沒有給他畫眼鏡兒,畫小胡子,畫滿頭包和創可貼繃帶什么的,我沒有侮辱他的意思。
順便說一句,各位,如果你是老百姓,就不要怕對方去民事法庭告我們。
民事法庭是所有司法手段當中最柔和的一環,如果真的他告我“侵犯肖像權”,那我就積極應訴,這期間我會繼續普及一下“被人告侵犯肖像權怎么辦”,而他是個公家人,我巴不得他的事情被更多吃瓜群眾關注。
2. 民事法庭敗訴不會讓他丟工作
有網友認為,我去起訴調研員大人,會讓調研員丟了工作,所以我比調研員還要壞。
這是個男的,所以不要說我物化女性了。
這種人就是孔子說的“鄉愿”,孔子對鄉愿非常痛恨,說是“德之賊也”。
鄉愿就是未經他人苦,卻要勸他人善。
責備被欺負、被侵害的一方,讓無辜的人忍氣吞聲,承擔代價。
這里要解釋一下:
我起訴調研員大人,不是“民告官”。所謂的民告官,指的是行政訴訟,起訴某個機關,早幾年很多,最近基本沒有了。
我和調研員大人是私人之間的恩怨和糾紛,法院的傳票會郵寄到調研員自己提供的地址去(如果他接法院電話的話),他們單位的人是看不到的。
再強調一遍,民事法庭起訴,是普通老百姓的唯一選擇和唯一合法手段。
但凡一個人有一手遮天的本事,都不會找法庭,而是能直接找到調研員的領導,把他罵個狗血淋頭,領導帶著他拎著茅臺來跟我道歉。
我都在民庭訴他了,我怎么還算欺負人呢?
有朋友問我,找他紀委行不行呢?
行是行,但是不好使。
像這種在網上罵人的事兒,可大可小,你作為外地群眾投訴到他們系統的紀委,他們單位想保他,就按下來了,而且你把證據提交給他們當地紀委,十之八九是石沉大海,你的電話和個人信息,說不定還要落到他手里。
如果要送紀委的話,那就是一錘子能打掉工作的壞事兒,比如某個人的權錢交易或者買春視頻,這類東西,適合紀委。
不過,民庭勝訴之后,如果對方拒絕道歉,或者拒絕賠償,是可以把判決書當做證據來發給當地紀委的。
你給線索,對方覺得事情很小,懶得查,你有了判決書了,對方一看,合法的文件,那就會研究要不要對這個人進行一些比較輕的處分,網上亂罵人這種事兒,保守點來個誡勉談話影響晉升還是沒問題的。
別覺得公務員的工作那么容易丟,人家互相是自己人,你是外人。(細琢磨吧,這句值199元的)
X票X票,關鍵時刻可以擋一票。
3.這種事兒報警沒有用
有朋友勸我報警。
確實可以報警。
但是在不知道對方在哪里的時候,只能在我所在的區域報警,警察會說一句:“知道了,記下來了。”
就此結束了。
他們不會走系統去查這個人的,只會勸你算了。
除非你是社會賢達、老華僑、太平紳士什么的。上面要求查,你可能會高度重視。
我貼一個網友的留言,大家一起看看。
這位網友的頭像,她說話的遣詞用句,應該是一位帽子姐。
這個系統就是這么看待這類事件的。
人家互相是自己人,你是外人。(又說了一遍,現在值398了)
所以不要有任何期待。
當然,報警有個用處,就是對方真的鯊了我的時候,他們會把對方找出來判刑。
結論:
民事法庭是平民的武器,也是最柔和的一種武器,所以不要猶豫,放心用,先告了再說。
如果對方不服的話,那我們還有別的后續手段。
民事法庭的官司,當被告比當原告舒服多了。
如果你當原告,就不要在乎說這個訴訟能挽回損失,更別想像美國法庭那樣能掙點,就是出氣了為止。
除了法律手段之外,會寫字可以寫字兒,長得美可以拍視頻,身體壯可以到被告人樓下練硬氣功,這叫做自力救濟。
總有一種辦法,能教會嘴臭的人做人。
p.s
題圖是《三年A班》,一個探討網絡暴力的日劇,各位有興趣可以看看。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習慣于忍氣吞聲、息事寧人。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不這么樣。
那推薦本關于孩子的書吧,和《識人攻略》一樣,都是華景時代出品的。
從小會思考,長大不受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