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暖光熙熙。瑯瑯書聲與春風繾綣交織,奏響一曲動聽的求知樂章。春風翻頁,文脈有聲。從《詩經》中蒹葭蒼蒼的詩意,到《論語》里諄諄教誨的哲思;從《駱駝祥子》中舊社會的黑暗與掙扎,到《活著》里生命的頑強與堅韌……每一部經典,皆是歲月沉淀的瑰寶;每一行文字,都是滋潤心田的清泉。春為歲首,書啟新程。在這花香彌漫之際,我們跟隨著青大附中的小讀者們,在經典的墨香中,探尋知識的光芒,感受閱讀的力量。
在苦難中領悟生命的真諦
——讀《活著》有感
2023級17班 馬悅
余華筆下,《活著》是一幅用血與淚繪就的畫卷。翻開書頁,那畫卷便緩緩展現在我的面前。那質樸的文字,如同一把鈍刀,不疾不徐地劃過心間,留下深深的痕跡。畫卷越展越長,我仿佛被卷入了徐福貴那漫長而坎坷的人生旅程,久久不能自拔……
這是一個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展現了一個普通家庭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命運起伏。在閱讀過程中,我好像也成了福貴,從富家子弟到一貧如洗,親人相繼離世:父親被氣死,母親在戰亂中病逝,兒子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難產離世,妻子在饑荒中病逝,女婿意外身亡,而最后的外孫在吃豆子時噎死,最終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福貴的故事讓我深刻認識到,生命是脆弱的,人生中充滿了無常和苦難。我們既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么,也無法阻止命運的安排。然而,福貴卻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不能放棄活著的勇氣。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正如書里福貴所說的那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的。”這句話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我對生命的認知。
書中最觸動人心的是福貴對待生活的態度。盡管他的悲劇接踵而至,家產敗光,經歷了戰爭、饑荒、政治運動,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也始終沒有放棄活著。福貴的堅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頑強。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也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更沒有被命運打倒。他用一種近乎麻木的方式默默承受著生活的重壓。這種堅韌并非源于樂觀,而是一種無奈的堅持——生活再苦,也還得活下去。于是,福貴繼續在生活的泥沼中掙扎前行。
盡管書中充滿了苦難,人性的溫暖與善良始終如一。他對家人的親情、對朋友的友情、以及他對生活的希望和期待,都成為了他在苦難中堅持下去的力量。福貴與妻子家珍相濡以沫,無論生活多么艱難,他們都始終相互扶持。家珍在病痛中依然堅強,她對福貴和孩子們的愛與溫柔,成為了福貴生活中最溫暖的依靠。福貴對女兒鳳霞的疼愛,同樣讓我感動不已。哪怕鳳霞是啞巴,福貴也從未放棄過她,給她找丈夫,用盡全力保護她,讓她感受到溫暖。書中的溫暖和善良讓我相信,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只要心中有愛,就有希望。
《活著》的好不僅僅體現在情節上,還體現在作者的文筆上。余華的文字簡潔有力,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直擊人心。他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悲慘的故事,賦予了這種悲劇強大的力量,讓讀者受到深深的震撼,也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到福貴的苦難與堅持。他描繪出的悲慘故事,讓我們在痛苦中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讓我們明白生命的真諦,這樣強大的悲劇力量,促得《活著》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
讀完《活著》,我久久不能平靜,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命運的無常。福貴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但命運卻一次次將他推向絕望。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這些他深愛的人,都在他毫無防備的情況上離他而去。而命運的殘酷在于,它從不給人喘息的機會,福貴只能在一次次打擊中默默承受。這種無常讓我對生活充滿了敬畏,也讓我明白,珍惜眼前人是多么重要。
《活著》讓我思考了生命的價值。福貴雖然失去了親人,但他依然在努力地活著。他用自己的故事,讓我明白,生命的價值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如何在苦難中堅守自己的信念。
《活著》是一部讓我深受觸動的作品。福貴的故事讓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的脆弱與堅強,也讓我們在苦難中看到了希望。
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苦難和無奈,但只要活著,帶著希望前行,就有無限的可能。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用愛和希望去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編輯:李源心
審閱:彭念東 周元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