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后,春暖花開,
又到了最適合City Walk的春天。
這份閑適淡然、與城市對話的生活哲學,
在法語中有一個更完美的闡釋:
Flaneur /flɑn??/
它指在城市街頭無目的漫游,只為感受生活的散步者。
因此,今日熱詞:
Flaneur源自古諾爾斯語的動詞Flana,
意為“漫無目的地閑逛”。
16、17世紀,用來表示“漫步、閑逛,并常帶有浪費時間的意味”。
到了19世紀,圍繞Flaneur的一系列含義逐漸豐富,
這一行為也在巴黎拱廊街真正流行起來。
《19世紀通用大詞典》對Flaneur進行了定義:
閑逛者們既好奇,又懶散,
漫步在各個地點,
有的人漫無目的,也有的人頭腦清醒。
他們不是游客,而是以觀察者姿態“閱讀”城市的詩人。
法國畫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在《歐洲之橋》(1876)中描繪了Flaneur的形象
而這份漫步的浪漫基因 ,
在全球不同文化中有著各具特色的詮釋:
日語中有“散策”(さんさく)一詞,
指為了看風景或享受氣氛去到處逛逛,
常與日本文化中的賞櫻、觀楓相連。
德語中的Spaziergang雖也直譯為 散步,
卻包含了啟迪、哲思的傳統,
康德每天Spaziergang的菩提小路,
被命名為“哲學家之路”。
在中國,古人春日出游,則謂之“踏青”,
既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閑情,
亦含“采薇采蕨”的野趣。
對“散步”各種語言的鮮活注解,
也是在不同語言文化中習得感知世界的生活哲學。
這個春天,不妨用“Flaneur”的心境重構City Walk,
不必執著打卡網紅目的地的精致與匆忙,
只需走出家門,
在春光下,漫無目的,
讓感官醒過來,讓一切自然發生。
評論你的城市里春日散步的好去處,
抽3人送有道詞典SVIP月卡一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