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客單價下滑、地域局限,遇見小面IPO路上的“絆腳石”。
4月15日,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踏上沖刺“中式面館第一股”的征程。從2014年三位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在廣州街頭開出首家30平方米小店,到如今門店覆蓋內地22城及香港,總數近400家,遇見小面憑借標準化運營與資本助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然而,在營收與門店規模雙增長背后,客單價持續下滑、地域布局失衡、快速擴張帶來的管理挑戰等問題,正考驗著這家中式面館品牌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突破瓶頸,續寫資本市場的增長故事。
從30平小店到沖刺IPO
憑借獨特經營理念和多元化發展策略,在中式面館市場嶄露頭角。
2014年,三位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宋奇、蘇旭翔、羅燕靈懷揣著對餐飲行業的熱愛與獨特見解,在廣州體育東橫街開啟了他們的創業之旅,第一家遇見小面門店正式誕生。彼時,這家僅有30平方米的小店,以地道的重慶小面為敲門磚,試圖在廣州的餐飲市場中闖出一片天。從一開始,創始人團隊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經營理念,他們將在麥當勞、百勝等國際餐飲巨頭工作積累的經驗運用到遇見小面的運營中,致力于打造標準化、連鎖化的中式面館。
在創業初期,為了還原最正宗的重慶味道,他們專程前往重慶,深入街頭巷尾的小面館,向當地廚藝師傅虛心學習手藝。回來后,憑借著理工科生特有的嚴謹和執著,把實驗室里的電子秤、量杯、油溫計、鹽度計等設備搬進廚房,反復測試每一種調料的精確用量,不斷調整口味,只為讓顧客在廣州也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重慶小面。
2016年,遇見小面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獲得了九毛九和聯想弘毅投資旗下百福控股的青睞,完成了兩輪融資。這筆資金不僅為其擴張提供了資金支持,更帶來了行業內的寶貴經驗和資源,助力遇見小面開啟品牌化、規模化發展之路。此后,遇見小面開始在廣州及周邊城市穩步拓展門店,逐步完善供應鏈體系,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2021年,隨著粉面賽道的火熱,遇見小面再次獲得碧桂園創投、喜家德等知名機構和個人的大額融資,品牌估值大幅提升。有了充足的資金保障,遇見小面加快了全國布局的步伐,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交通樞紐、寫字樓周邊等人流量密集區域開設門店,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同時,遇見小面積極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除了傳統的重慶小面,還推出了川渝特色小吃、燒烤、現炒澆頭面等豐富多樣的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
客單價下滑困境
從財務數據來看,遇見小面的營收增長十分顯著。2022-2024年,其營收分別為4.18億元、8.01億元、11.5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6.2%,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盈利方面,2022年遇見小面凈利潤為-3597.3萬元,處于虧損狀態,但在2023年成功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4591.4萬元,2024年凈利潤進一步提升至6070.0萬元,盈利能力不斷增強。
門店數量的增長也是遇見小面發展的一大亮點。2022年底,遇見小面的門店數量為170家,到2023年底增長至252家,2024年底更是達到360家,年復合增長率為45.5%。截至2025年4月5日,其餐廳網絡已覆蓋中國內地22個城市,達374家餐廳,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也有6家餐廳,第400家門店也已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內開業。
在中式面館行業中,遇見小面的市場地位也不容小覷。按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計,它是中國第一大川渝風味面館經營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2022-2024年,其總商品交易額復合年增長率在中式面館前十強中最高,達到58.6%,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增長潛力。
盡管遇見小面在中式面館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得不承認,其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極為激烈。中式面館市場高度分散,按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計,前五名參與者占市場份額僅2.9%,這意味著眾多品牌在這片市場中激烈角逐,競爭格局極為分散。
遇見小面的競爭對手不僅有和府撈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老碗會等中式連鎖面館品牌,還有眾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小面館以及不斷涌現的新興品牌。和府撈面憑借其獨特的書房式用餐環境和豐富的產品線,吸引了不少追求品質用餐體驗的消費者;李先生牛肉面大王以經典的牛肉面為主打,在市場上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穩定的消費群體;老碗會則憑借特色西北風味面食,在區域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從數據來看,2022-2024年,遇見小面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分別為36.1元、34.0元、32.0元,呈逐年下降趨勢。遇見小面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動降低菜品價格,為顧客提供更物美價廉的用餐體驗,以吸引顧客及增加整體銷售額。從短期來看,降價策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客流量,2022-2024年其訂單總數分別為1416萬單、2821萬單、4209萬單,實現了大幅增長。
然而,這種低價策略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客單價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單店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能通過足夠的客流量來彌補客單價下降帶來的損失,那么門店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另一方面,長期依賴低價策略可能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可能會認為遇見小面的產品品質與價格相匹配,從而對品牌的價值認知降低。此外,低價策略也容易引發行業內的價格戰,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地域局限待突破
自2023年以來,遇見小面明顯加快了開店速度,2022-2024年,其新開門店分別為43家、92家、120家。快速擴張雖然有助于遇見小面迅速占領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知名度,但也帶來了諸多隱憂。隨著門店數量的快速增加,管理難度大幅提升。不同地區的門店面臨著不同的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和經營挑戰,如何確保所有門店都能按照統一的標準運營,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致性,是遇見小面面臨的一大難題。快速擴張還可能導致服務質量難以保證。此外,快速擴張還可能帶來人力資源瓶頸。
截至2025年4月5日,遇見小面擁有門店380家,其中廣東市場門店250家,占比65.79%,廣州門店最多,為117家,占比30.79%。從城市等級來看,其門店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截至2024年年底,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合計門店為288家,占比為80%,二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僅為69家,占比約19%。門店集中在一線城市和廣東地區,雖然有助于遇見小面在優勢區域深耕細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但也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一線城市和廣東地區的市場飽和度相對較高,競爭激烈,繼續拓展的難度較大。而二三線及以下的下沉市場,雖然消費能力相對較低,但市場潛力巨大,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如果不能有效拓展下沉市場,遇見小面將難以實現更大規模的增長。
此外,海外市場也是餐飲品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雖然遇見小面已經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開設了6家餐廳,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仍然有限。拓展海外市場不僅需要面對文化差異、飲食習慣不同等問題,還需要解決供應鏈、運營管理等一系列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