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無錫作家林子哥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社區那點事兒》發布分享會在無錫新華書店舉行。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省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丁捷,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曦,市作協主席黑陶,市全民閱讀促進會會長、無錫新華書店總經理黃茗磬,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文學系主任陳佳冀,梁溪區作協主席阮汐清以及該書作者林子哥出席了活動。發布分享會由作家、無錫廣電《博學院》主理人程艷主持。
該書是梁溪社區走出來的作家林子哥的新作。被譽為“巷土作家”的林子哥,根據擔任社區第一書記的親身經歷,以社會學視角,運用非虛構紀實敘事的方式,記述了“城中村”社區的發展變化、社區干部的酸甜苦辣和居民群眾的喜怒哀樂。
訪談和互動
丁捷:《社區那點事兒》具有鮮明的報告文學特征,小切口、大視野,是紀實式的大散文,散文化的大寫實,它的問世,代表了無錫文學的獨特氣質。作品具有“真、實、深、情、親”的鮮明特征。“真”是作品中的人和事,來自作者工作生活的體驗,真實可信;“實”是語言樸實、表達實在,有現實生活和人間煙火的味道;“深”是有思想深度,能讓人掩卷沉思;“情”是有情感表達,有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親”是親切,有走近人物內心的感受,能夠與書中人物引發共情。
黑陶:作者以親身經歷和細微觀察,揭示了一個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社區生態,《社區那點事兒》是一部接地氣、有溫情、有生活感的作品。該書敘事表達充滿文學性,情節題材充滿思辨性,兼具了文學和社會學意義。
黃茗磬:《社區那點事兒》讓我們重新審視身邊這片熟悉的土地,感受社區文化的獨特魅力。該書的問世,為全民閱讀增添了一份貼近生活、極具煙火氣的佳作,讓更多人意識到,閱讀并非遙不可及的高雅之事,它就存在于我們對生活的點滴感悟之中。
陳佳冀:《社區那點事兒》聚焦中國本土的社會實踐,以社區治理難題為切入口,以微觀撬動宏觀議題的創作實踐,將微觀的社區事務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觀語境,使作品超越了具體事件的瑣碎性,對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操作均展現出顯著價值,是一部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際的社會學通俗化研究佳作,更是一部蘊含深刻社會學理論洞察的學術碩果。
阮汐清:對于寫作者,無論虛構還是非虛構,他的筆下是沒有小人物的,作者用他的文字,把一個個人物呈現出來,其實就是帶我們去注目這些最普通的人,走入普通而瑣碎的生活,這樣的非虛構寫作有著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作者是社區的管理者,同時也是社區的一員,意味著同為寫作者,他有社會學田野調查的視野,除了文本呈現外,另內含著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法,這本書提供的價值不僅是文學性、社會性,更有社會工作的工具屬性。
林子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親切說道:“社區書記是‘小巷總理’,管的事特別多,很不容易。”對此,我深有感觸。在社區工作的日子里,我經歷了許多感動的人和事,正是這些人和事,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我認為,為社區工作者立言有價值、也有意義,這也正是我創作這部作品的初衷所在。
發布分享會現場氣氛熱烈。在前來參加活動的讀者中,有很多人來自社區一線,對于本書中講述的內容具有強烈的共鳴。他們表示,閱讀這樣貼近社區生活的文學作品,是一次與心靈的對話,在帶來更多思考的同時,也可以療愈心中的坎坷挫折,從而幫助社區工作者們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瑣碎但有意義的社區事務。
林子哥,本名徐向林,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江南大學特聘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有理論專著《社會轉型之癢》和長篇小說《閑愁》。
來源:省報告文學學會、無錫文藝界
編輯:高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