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無論是道家式的修行,還是佛宗式的修行,都在勸人修正言行,道家強調清心寡欲、不爭,佛教推崇四大皆空、放下,實際上道理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無論以何種方法修行,最終繞不過因果承負的話題。而因果承負本身并不屬于任何宗教,是一種宇宙法則。
很多人對因果承負之事不置可否,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而且硬將當下所發生的事情與曾經的某種行為聯系在一起,總有牽強附會之嫌。當然,若將短時間內的所作所為與造成的結果進行配對,倒是能找出其中的聯系,但若年代久遠,特別是涉及到上一世的事情,這種因果的說服力就顯得很弱了。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便不信因果承負,而是將任何事情的發生歸結為“命”或者“巧合”。這是常人的邏輯。
在修行人眼中,因果承負是決定一個人吉兇禍福的法則,實際上,吉兇禍福都是由自身感召而來,與他人沒什么關系。雖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但沒有人不活在由因果交織而成的天網之中。正因為有了這種認識,修行人常常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時自省以掐滅惡因,這個不斷修正自我、斷滅惡緣的過程,可稱為修行。
因此,絕大多數修行人以勸善為主,而勸善最有力的工具就是因果承負。
當然,一談到因果,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一連串畫面,有生惡瘡頑疾者,有車禍中死于非命者,有因先天疾病而英年早逝者,有富有天下卻患癌癥早喪者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是不是因果?當然是,因此那些早逝的名人、罹患怪病的邪淫者等等總是被拿來作為反面教材,以教化那些仍然冥頑不靈的人。從這個層面來講,宣揚因果確實能讓一部分人從中醒悟,也算是一種功德。
不過,在修行過程中,有的修行人容易走入一個誤區,亦即將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都推給因果,特別是疾病、坎坷之類,甚至喜歡將其與鬼神聯系在一起說事,這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疾病、坎坷之類確實是因果,但勸善也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不然會被人當成“另類”,修行與勸善本身是功德之事,但若將一切事情歸咎于因果,可能就落入執著的陷阱,反而與修行不利。
人并非神仙,每天需食五谷雜糧,因此幾乎沒有人不生病的,這與四季節令更替、氣候變化、生活習慣及其他很多因素有關,如經常晚睡的人容易腎氣不足,這就是自自然然的因果,所以若扯上鬼神之類,就有點“迷信”的味道。
再比如,一個生活習慣差、能力差、孤僻、不善交際而且懶惰的人運勢差些是理所當然的,改變生活習慣、勤快些、加強學習,運勢自然變好,根本不用送“冤親債主”之類。這些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地看,不能把任何問題都往鬼神上扯,更不能用因果去回答所有的問題。
一個女性朋友,85年生,外形靚麗時髦,兩年前離異,現階段婚姻不順。她說她找過一個神婆看過,說她與丈夫之間有些阻礙,有小鬼跟著,需要燒多少錢的金銀元寶化解才行。朋友花了一大筆錢化解,念了三天經,不過朋友的情況沒有絲毫改善,回家該吵架吵架,該打架打架。朋友大惑不解,于是找我聊聊,順便請我開導開導。
我一聽,有些哭笑不得,然后跟她說:不能什么事情都去求神問卜,有些問題的原因往往源于自身。
我讓她毫無保留地把身上的問題一條條寫出來,然后一條條追究并給她些修正的建議,并囑咐她多付出、包容,改掉任性的毛病,多用心、多關愛對方,盡量弱化自己強勢的性格,少說話、少數落對方,并讓她多關心對方,這樣夫妻關系就會慢慢改善。當然,最后免不了跟她說些積德行善、修行的話以培養慈悲心。后來,她的朋友圈里分享了我告訴她的一句話:“慈悲心可以讓一個女人成為女神。”
三個多月以后,她打了幾次電話約我吃飯,并打算將她的丈夫介紹給我認識,我并未推辭。
席間,我看到了她身上那種從內而外的改變,其夫妻關系更不用說。而最令我感動的是,她跟我說:您是我見過從來沒有跟我講鬼呀神呀的修行人,而且,我知道您是在真正地幫我。我笑笑說:其實我也經常講,只是對象不同罷了,你的事跟鬼神沒有太大關系,是性格使然。
當然,有些問題確實與鬼神有關,更關乎因果,如疑難雜癥之類,必須用宗教的方式解決。談因果承負不是亂人視聽、勸化人皈依宗教,這不是弘道的方式,而是讓人盡量放下該放下的,盡量培養慈悲心以激發身上的正能量,這樣,狀況既能越來越好。皈依宗教只是一種形式,而真正的修行在于自身,心中有善,百邪不侵,大概如此,慈悲無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