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如果財富可以合道而求,即便是執鞭的卑賤職業,我也愿意去做。如果財富不可以合道而求,我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富”指財富、物質利益;“可求”的核心是“求之有道”,即財富的獲取符合道義、禮法和正當途徑,如勤勞、技藝、符合規范的職業等。“執鞭之士”在古代是指為權貴駕車、守門或在市集維持秩序的差役,社會地位較低,屬于體力或基礎性職業。“雖”表讓步,意為“即使”;“吾亦為之”則直接表達態度:即便從事這樣普通甚至低微的職業,只要能通過正當勞動獲得財富,我也愿意去做。
如不可求,“如”表假設,“不可求”并非指財富本身無法獲得,而是指若追求財富需要違背道義,如通過欺詐、剝削、違背禮法等不正當手段,這樣的財富便“不可求”。這里的核心是對“求富”底線的堅守:利益不能凌駕于道德之上。
從吾所好,“從”意為“遵從、回歸”;“吾所好”即孔子內心真正熱愛、認同的價值追求——對禮樂之道的踐行、道德修養的提升、對真理的探索以及教化世人的理想,如《論語》中孔子常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樂在其中矣”。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也是承接上章之“用舍行藏”。藏,藏于何處?藏于從吾所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于夫子而言,就是“默而知之,學問不厭,誨人不倦”,這就是夫子之所好。我們很多人大學畢業后,都會面臨自己的職業選擇問題,我們也會面臨“是否合道”的問題?有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與其違背自己的良心,還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然工資少一些,沒有那么光鮮的前途,但是至少可以心安啊!這就是當代的謀道不謀食。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看到儒者的風骨,堅持道義,可以“不臣天子,不事王侯”,這不是如今所謂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嗎!此等思想,古已有之,哪里是西方之獨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