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可樂嗎?”這可能是全球消費者最日常的問題之一。但在2025年的春天,這個問題的答案背后,正上演著一場因關稅政策引發的商戰大戲——可口可樂偷著樂,百事可樂卻哭暈在愛爾蘭的濃縮液工廠里。
在商業世界的風云變幻中,一場看似不起眼的關稅風波,卻在飲料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讓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這對老對手的命運軌跡在這特殊的時期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引發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與深入思考。
風云突變:關稅政策的意外沖擊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多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政策落地,飲料行業逐漸感受到了寒意。此次關稅大網,將飲料濃縮液也納入其中,而這對于依賴進口濃縮液的飲料巨頭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始料未及的考驗。
飲料濃縮液雖不為大眾熟知,卻在碳酸飲料的生產流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如同飲料的靈魂所在,品牌方精心調配出濃縮液,再將其分銷至裝瓶商進行灌裝,最終形成消費者喜愛的瓶瓶罐罐里的飲品。百事可樂,這個在全球市場上與可口可樂你追我趕多年的巨頭,卻因自身核心原料濃縮液的供應布局,陷入了困境。
自 20 世紀 70 年代起,出于稅收優化等多方面考量,百事可樂逐步將濃縮液生產的重心轉移到了愛爾蘭。如今,供應美國市場的幾乎所有百事濃縮液,皆產自這片歐洲土地。然而,新關稅政策一出,這些從愛爾蘭遠渡重洋而來的濃縮液,瞬間被貼上了 10% 額外稅負的標簽,這讓百事可樂在成本控制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利潤空間被無情地擠壓。
可口可樂的本土優勢:歷史布局的意外紅利
百事可樂在愛爾蘭的布局,本是基于商業算計的精心謀劃,可這關稅一來,優勢瞬間化為劣勢,而成百事可樂鮮明對比的,是可口可樂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
可口可樂雖在愛爾蘭也設有濃縮糖漿生產基地,服務于全球市場,但與眾不同的是,其為美國本土市場生產的濃縮糖漿,主要源自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以及美國領土波多黎各。這種本土化的生產布局,恰似為應對如今的關稅風波埋下的伏筆,使得可口可樂在這場貿易政策變革中,能夠相對從容地規避關稅沖擊,繼續以較為穩定的價格和利潤空間,維持著在美國市場的日常運營。
這背后,是可口可樂幾十年來在供應鏈布局上的深思熟慮與穩健決策,未曾料想在這關鍵時刻,成為了其鞏固市場優勢、讓競爭對手百事可樂陷入被動局面的關鍵因素。
百事可樂的應對抉擇:困局中的艱難探索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關稅困境,百事可樂并非毫無反應。其在得克薩斯州、新加坡和烏拉圭等地的生產能力,成為了應對當前危機的潛在王牌。然而,調整供應鏈布局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這涉及到生產設施的重新調配、人員安置、物流體系的重塑等眾多復雜環節,每一個環節都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新的連鎖反應。
百事可樂目前尚未明確披露是否將調整布局來應對新政,也未對是否因關稅上調終端售價做出回應。但從商業邏輯而言,無論是選擇默默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還是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背后都伴隨著銷量波動、市場份額變化等風險。在這場困局中,百事可樂的每一步抉擇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影響著其未來的發展走向。
行業啟示:全球化浪潮中的供應鏈之思
這一事件,宛如一面鏡子,映射出全球化浪潮下企業供應鏈布局的機遇與風險。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這對飲料巨頭的不同境遇,為全球眾多企業敲響了警鐘。
在過去,全球化的供應鏈布局使企業得以整合全球資源,實現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優化等多重目標,但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轉變,凸顯出過度依賴單一海外生產基地所隱藏的脆弱性。企業在追求全球化紅利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構建更具彈性的供應鏈體系,平衡本土與海外的生產布局,如此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與抗風險能力。
同時,這也引發對商業競爭格局的重新審視。可口可樂在這場關稅風波中的相對優勢,或將進一步鞏固其在美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地位;而百事可樂的困境,能否成為其變革創新的契機,又將如何重塑飲料行業未來的競爭態勢,值得持續關注。
可口可樂笑了,百事可樂哭了,這背后是關稅政策這只 “無形之手”,攪動著飲料行業的一池春水;是企業戰略布局在現實考驗下的高下立現;更是全球化時代下,商業世界復雜多變、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真實寫照。而未來,這場風波又將如何演變,唯有時間能給出最終答案,但其帶來的啟示,將長久地烙印在商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