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西政資本 責編 | 韓瑋燁
在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各地重大項目的建設投資的主角依然是國資平臺。但從深化改革的趨勢看,民資、產業資本等多種形式投資主體參與到重大項目的建設中,才能更好激發國內產業發展的活力來。
經濟增長的重擔還是壓在了地方政府、地方國企和城投平臺身上。
前幾天,浙江省2025年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54個參與開工活動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達2281億元,項目以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造等科創方向為主,其中產業類項目(35個)占到了此次開工項目數的65%。
除了浙江,湖北、青海等多個省市二季度重大項目建設也打響了“發令槍”。
在湖北省二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47個。從投資領域看,產業類項目共1437個,投資占比63.1%;基礎設施類項目315個,投資占比為21.8%。
從趨勢上判斷:
一、地方政府、地方國企、城投平臺的項目投資將在二季度全面提速,以對沖中美關稅戰背景下外貿大幅下挫、消費提振緩慢帶來的經濟增長壓力。以今年1至2月的統計數據為例,計劃總投資達億元及以上的項目投資同比增長了7.7%,拉動了全部投資增長的4個百分點。
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將繼續提速提量,以滿足地方政府、國企、城投通過投資托底中國經濟(保住GDP增速)的資金需求。根據全國各個省市披露的二季度地方專項債發行計劃,截止當前,已披露的地方債發行計劃規模合計為2.67萬億元,也即二季度地方債將迎來供給高峰。
三、全國各個省市上馬的重大項目中,與新質生產力掛鉤的產業類項目占據了60%左右的比例,傳統基建類投資項目僅占到了20%左右的比例,這意味著傳統的大基建時代已徹底終結,以新質生產力為導向的新基建時代將全面開啟。
因目前全國范圍內地方政府、地方國企與城投平臺都在加緊落地和開工重大項目,地方國企、城投平臺因項目建設的融資需求(也即引入社會資本的訴求)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因此對于我們這些長期向國企、城投項目提供非標融資款項的投資機構來說,絕對是業務方面的重大利好。
在《城投平臺完成了歷史使命》一文中,我們提到了地方國企、城投平臺將全面向市場化、產業化轉型,比如上交所3月28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審核重點關注事項(2025年修訂)》進一步明確了地方國企、城投平臺的境內發債須與其經營能力、盈利能力與財務指標全面掛鉤,達不到條件的將無法新增債券發行。
除了境內城投債發行收緊外,境外城投債的發行也將全面收緊。4月14日,河南省發改委發布《河南省國有企業境外債券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針對河南省各級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和產業投資公司發行境外債券提出了“全流程監管+分級治理+權責明晰”的管理要求。我們認為,河南省的《征求意見稿》作為首個公開的關于外債管理的地方政策,將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其他各省很可能快速跟上。
黨媒《學習時報》4月21日第一版刊發了《以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一文,文中提到:
“深化融資平臺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這是從源頭上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我們將依法厘清政企邊界,科學穩妥做好資產和債務切割,堅決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分類推進市場化運作,根據融資平臺及城投公司功能性質,通過不同方式推進業務整合、轉型發展,穩妥推進企業優化整合。深化企業內部管理改革,明確主責主業和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將收入重心轉到市場化業務上來,提升自身造血和盈利能力,加快構建現代企業制度。”
鑒于上述分析,我們目前有個隱隱的擔憂,如果地方國企、城投平臺向市場化、產業化轉型成為必然,那隨著“城投信仰”的逐步消退,城投債和城投非標投資業務還有多久的紅利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