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質疑合資車企將反攻,但沒想到來得如此決然兇猛,尤其是上汽大眾。
被動挨打了三年后,合資車企不再做埋頭的鴕鳥,紛紛掉轉頭主動進攻,反攻號角在這個四月集體吹響。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車展上,無論德系、日系、美系,無論戰略戰術、產品彈藥,合資車企都表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堅決和猛烈,這也令他們重回外界視野和輿論中心。
現在,上海車展還沒有結束,關于合資車企的熱議還在持續,人們已然看見,一場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的反攻大戰,正在全面拉開序幕。
而這場反攻大戰最初的引領者,是上汽大眾;最終書寫王者歸來的,也最有可能是上汽大眾。因為這個中國最資深的合資車企,正是最活躍的反攻先鋒。
上汽大眾正手握“大眾、奧迪四環、AUDI”三大品牌,以“油電同進、油電同智”的戰略布局,沖鋒到合資車企反攻的前線。
就像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所言,上汽大眾正以領先的變革范式,破局重構新能源智能化時代的車市格局,“引領合資車企跨入合資2.0時代”。
思維破界,成就合資“最強戰隊”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思維”,這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的話,被證明普適于人類一切社會活動,尤其是商業行為。
四十年前,大眾正是帶著破除思維桎梏的果敢,從德國來到中國的上海灘,孕育出上汽大眾這家合資先鋒。
正是有了上汽大眾這塊合資試驗田的成功示范,之后十幾年,合資車企在中國大地上不斷誕生,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三十多年后,在燃油車舒適圈里氤氳已久的合資車企,迎來了中國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圍攻,在對手來勢洶洶的高舉高打中備嘗苦痛。
自主品牌和新勢力自然不會有絲毫惻隱,因為新能源智能化帶來的,是顛覆合資長期主導市場格局的最佳也是唯一契機,沒有誰不會為了站上舞臺中央而全力以赴。
反觀合資車企,只有大眾和通用最激進地推動大象轉身。但有些殘酷的是,中國市場的技術迭代和產業進化太迅猛了,即使投入巨大財力物力進行研發,國際巨頭們在合資公司推出的電動化產品,與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在智能化上的落差,還是越來越大。
這還是大眾、通用這些轉型排頭兵的境況,日系、韓系、法系則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沒有激起半點水花。
合資車企上汽大眾在這場危機中率先站了出來,那是在2023年2月,從延鋒汽飾調任過來的賈健旭緊急坐鎮上汽大眾,一場在企業不惑之年的思維破界自此開啟。
上汽大眾快速確立了“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的戰略方針,制定了“油電同進,油電同智”的戰術策略,成功說服德方股東切實遵循中國市場需求,將產品定義的決策權交給合資公司。
中德雙方的開放、理解和包容,成就了上汽大眾這一重要到關乎生死的思維破界。而在兩年后的今天,我們也看懂了上汽大眾戰略戰術背后高明的預見性——
不過是兩年時間,中國用戶就用實際行動糾偏了“純電顛覆燃油”的狂熱認知。事實證明,中國用戶對于汽車動力形式的需求是多元的,純電、燃油、插混、增程,都有各自的市場,相互之間只有此消彼長,沒有誰一定取代誰。
而在智能化上,也不存在只有純電和混動才能實現智能化,燃油車同樣可以智能。在上汽大眾率先打出“油電同智”后,大疆車載、華為乾崑智駕,都先后用合作證實了燃油車也可以實現智能化。這一糾偏也讓上汽大眾的“油電同智”有了跟隨者。
上汽大眾這番戰略戰術的精準預測和布局,本質上離不開中德股東雙方達成的默契,雙方都是敢于打破思維桎梏,勇敢邁出創新步伐,且能長期同頻共振的合作者。
這是最棒的合作狀態,前四十年,上汽大眾憑借這一優勢一路引領奔跑,以單一品牌登頂過中國市場年度銷冠。后四十年,上汽大眾將憑借這一優勢繼續披荊斬棘。
賈健旭只在上汽大眾坐鎮指揮了不到一年半,在完成了最重要的戰略布局和思維破界后,即被升任上汽集團總裁,接掌巨輪和迎接更大的挑戰。一起調離上汽大眾的還有主管銷售的俞經民,“賈俞”組合的接力棒,傳給了“龍強”組合。
陶海龍和傅強這兩位接任者,表現出了對戰略戰術的堅定貫徹和超強行動力,二者的默契努力不斷擦亮著上汽大眾的革新名片。
作為工程師出身并長期嚴把質量關的陶海龍,視產品質量為上汽大眾的生命和基因,他要求造出品質最過硬、最安全的汽車給用戶,堅決抵制將汽車做成不安全的大號玩具或快消品。
在上汽大眾的碰撞測試中心,連測試用的假人都有大大小小近20款,覆蓋嬰幼兒到成人不同年齡段、不同體型體重,目的是為了檢測每款車是否能在碰撞下保護每一名乘員安全。
光是這些假人,就花費過億。最貴的假人,價格甚至達到1000萬元。
相比之下,舍得如此在安全上下血本的車企屈指可數,有些車企甚至連自己的碰撞測試中心都沒有。
此外,上汽大眾對電池包進行高達338道測試,每臺車出廠前多達100多項耐久測試,在車身防腐上的先進技術多達30多種。
或許正是這些德系工藝和品質的堅守,讓陶海龍不同意那句“安全是最大豪華”的說法。他說:“安全不是豪華,而是底線。”
傅強則在營銷服務上發揮優勢,精耕細作。如今合資車企紛紛效仿的“一口價”模式,最早就出自上汽大眾途岳(參數丨圖片)新銳。此后,上汽大眾又先行一步推出了“全系燃油SUV整車終身質保”服務。
很快,上汽大眾又實現了全流程在線體驗。大部分零件支持掃碼溯源驗真,車輛保養與零件更換全過程記錄,售后服務完成后提供電子報告,服務質量全程可追溯。
用傅強的話說:“最好的服務,就是與用戶終身相伴,并及時出現在用戶需要的每一個時刻。”
在推進反攻戰略、蓄勢沖鋒的期間,上汽大眾正是這樣一邊推動戰略落地,一邊打磨產品和服務,夯實品牌形象。
還有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百年奧迪字母標煥新后的全新豪華電動品牌AUDI,這又是一個思維破界的美好開始,更為上汽大眾旗下上汽奧迪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
價值重構,打造智能化“生態中樞”
當我們感嘆上汽大眾大膽的思維破界所帶來的戰略領先、戰術高明,產品提質增效、經營提檔加速時,上汽大眾在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生態方面挖下的戰略工事,也逐漸進入外界眼簾。
大眾是最早意識到或者說愿意承認中國新能源智能化產業鏈優勢,也是最早采取行動的國際巨頭。“打不過就加入”不是諷刺,而是思維開明、眼界開闊的務實之舉。
但這并非易事,高屋建瓴的大局觀和務實的行事風格,不是每家企業都能輕易具備,何況是領跑了幾十年的先行者要向后來的新勢力取經。但這并沒有難倒大眾。
四十年前,大眾將先進的燃油車制造技術和標準帶到中國,換得市場的同時,也為中國汽車埋下了優秀的產業鏈種子。在安亭、在長三角,圍繞上汽大眾形成的上下游產業鏈,幾十年間不斷播撒發散,成長為一棵棵大樹、一片森林。
如今,新能源智能化浪潮催生了中國出色的新能源智能化技術和供應商,發展成領先全球的新能源智能化產業鏈,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的同時,也為全球新能源智能化發展樹立標桿并提供解決方案。
上汽大眾當然不會忽視這一點,他比其他合資車企都更積極迅速地擁抱了這一切,從悶頭“造車”調整為圍繞新能源智能化“造生態”,強強聯合、借勢賦能,打造更受中國用戶喜歡的產品。
一直以來,合資車企都將“In China For China”作為表白用戶和強調存在價值的依據。但喊著喊著,有的喊成了麻木的口號、空話、套話。但上汽大眾讓人看到他在新時代,對這句話的深刻解讀。
如今,上汽大眾已牽手大疆車載、華為乾崑智駕、酷睿程、Momenta、寧德時代、QQ音樂、火山引擎、百度、高通、速騰聚創、阿里云、延鋒等車載生態及新科技頭部企業。
上汽大眾也明確表示未來還將不斷擴大“科技朋友圈”,從“制造工廠”轉型為“生態中樞”,打造“中國智能+德系品質”的新時代標簽。
陶海龍在車展上溫和而自信地分享這一新時代的特征,他稱之為合資2.0時代。
“這是中德雙方優勢資源與前瞻技術深度融合的二次創業,是在新賽道的全速搶跑”,他說。
反攻亮劍,驅動“新時代戰車”
在戰略打底和生態助力下,上汽大眾也到了反攻亮劍的時刻。
借由這次車展,上汽大眾發布了大眾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概念車ID.ERA,隆重亮相了上汽奧迪AUDI品牌的奧迪E5 Sportback、奧迪四環的奧迪A5L Sportback兩款新車。
ID.ERA也是從合資車企中誕生的首款增程車,這款中大型SUV已非常接近量產,計劃于2026年正式上市。毋庸置疑,ID.ERA是上汽大眾積極響應中國市場需求的重要成果,是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熱烈擁抱。
要知道,無論歐美日韓,增程在目前都并非市場喜愛的動力形式。造一款增程車,就要冒著只被中國用戶接受的風險,這對大眾這樣的國際車企來說,無疑是離經叛道前所未有的事。
但ID.ERA依然如期而至,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從平臺到產品的落地。這一速度絕非人們陳舊印象中的樣子,上汽大眾中德雙方用彼此的信賴和共識,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
更重要的是,ID.ERA不僅僅是一款面向中國市場的車,它更是一款全球車型。上汽大眾用東方審美和中國智能,用德系品質和設計語言,為ID.ERA打造了由內而外的產品實力。他們不僅踐行著“在中國,為中國”,更是踐行“在中國,為全球”——或許當ID.ERA有一天出現在歐洲,也會令那里的人們驚訝和愛上它。
而奧迪E5 Sportback和奧迪A5L Sportback,也早已在車展上引起了不小轟動。
作為新品牌AUDI的首款量產車,奧迪E5 Sportback基于AUDI與Momenta聯合打造的“德系電動豪華標準+飛輪大模型”高階輔助駕駛方案,結合其他科技智能元素,開創了豪華智能出行的電動新范式。
奧迪A5L Sportback更是不遑多讓,它打出了“奧迪操控+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王牌組合,是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燃油車,也是華為與豪華汽車品牌的首次牽手。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產品營銷部部長聶奕忍不住激動表示:“奧迪A5L Sportback證明了燃油車不是智能時代的旁觀者。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定義了‘油電同智’智能燃油車的新標準。”
陶海龍則強調說:“奧迪A5L Sportback凝結了奧迪豪華底蘊與中國尖端科技的杰作,是上汽奧迪傾聽中國用戶需求、開拓全新市場的誠意之作。”
陶海龍還透露,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20余款全新車型,全部按照中國智能、德系品質,中國速度、德系標準,按照全球車型標準研發和打造,覆蓋燃油、純電、增程、插混,上汽大眾也將成為一家全品類車型布局的汽車企業。
到那時,上汽大眾的新時代戰車將成浩蕩之勢,上汽大眾的戰略反攻也已全面打響,或許都進入了全面收復失地的時候。
在殘酷的淘汰賽階段,我們無法預言格斗場上的生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上汽大眾會留到最后,中國車市必定有上汽大眾的位置。因為大象轉身后很難再被撼動,而他正在快速轉身,以引領的優勢和自信之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