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日歷一天天倒數,期待已久的人間五月天!終于來啦!
也許你剛剛結束一段忙碌的工作或學業,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啟五一假期——無論是獨處放松、與家人團聚,還是踏上期待已久的旅途;又或許你選擇堅守崗位,在勞動中書寫責任。
無論何種選擇,這都是屬于勞動者的權利。因為勞動節的意義,是讓每一位奮斗者都能以尊嚴的方式,享受自己創造的時光。
但你知道嗎?勞動節并非與人類勞動史同步誕生,它的確立歷經血與汗的淬煉。
歷史的回響:勞動節的誕生
勞動節是歷代勞動者以血淚抗爭贏得的尊嚴。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萬工人高舉“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自由!”的標語,掀起全美罷工浪潮。經過艱苦斗爭,工人們最終迫使資本家接受八小時工作制。
▲走上街頭示威的芝加哥工人
1889年7月,第二國際在巴黎宣告成立,恩格斯等代表一致通過決議:將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以紀念芝加哥工人的勝利。
▲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全國性的慶祝“五一”節活動
在中國,勞動節的星火于1920年點燃。受五四運動影響,廣州沙面租界工人發起罷工游行,揭開國內工人運動序幕。1949年12月,新中國正式將5月1日定為法定勞動節,賦予“尊重勞動,保障權益”的深層意義。
如今,“五一”國際勞動節已成為全球80多個國家共同的節日,象征著勞動者永不褪色的榮光。
時代楷模:永不褪色的勞模精神
從“鐵人”王進喜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一抓準”張秉貴到“原子彈之父”鄧稼先……一代代勞模用雙手鑄就民族脊梁。
▲1950年新中國首次召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
而今,新時代的邊疆大地上,這樣的身影仍在閃耀
帕提古麗?亞森:沙漠中的“黑玫瑰”2005年,23歲的帕提古麗加入新疆且末縣防風治沙工作站。20年來,她每日背負鐵鍬與鐮刀,每日長途跋涉,在60℃的滾燙沙地與零下20℃的刺骨嚴寒中,割蘆葦、扎草方格、栽種樹苗。
▲圖片來源:公眾號@今日新疆
20年來親手栽種17萬棵樹,參與建成23公里長、7公里寬的“綠色長城”,治理沙化土地13萬畝,創造了治沙奇跡。
▲圖片來源:公眾號@今日新疆
帕提古麗在2017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2023年當選“全國林草系統勞動模范”,2024年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她的堅守證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每一粒沙的倔強都能孕育生命的綠洲。
朱開利:天山紡織的“數智匠人”
1994年,朱開利以擋車工身份進入天山紡織,夜讀《毛紡工藝學》,五年磨礪成技術骨干。
2010年擔任車間主任后,他將80年代老式梳毛機改造為智能系統,生產效率提升3%、工人強度降低50%,發明的“地埋式水箱液位控制裝置”獲國家專利。
他創辦的工匠工作室培養160余名技術骨干,讓邊疆毛紡業在全球競爭中煥發新機。朱開利2023年入選“開發建設新疆獎章”,2024年,他摘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讓邊疆毛紡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煥發新活力。
▲圖片來源:公眾號@天山紡織TIANSHAN
古再麗努爾?阿布拉:雪域高原的“移動界碑”
2018年,古再麗努爾放棄城市工作,扎根昆侖山海拔4000米的邊境連隊。她組建“女子民兵班”,每周穿越冰河與“魔鬼小道”巡邊,累計行程超5000公里。她還帶頭成立“牧區醫療小分隊”,處理急救百余次,幫扶孤寡老人。
2022年當選“敬業奉獻兵團好人”,2024年獲“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章”。她用青春詮釋:國境線上的每一步,都是對祖國最熾熱的告白。
▲圖片來源:公眾號@中國國防報
巡邊路上,“女子民兵班”民兵護邊員相互攙扶著通過山坡路段
▲圖片來源:公眾號@中國國防報
古再麗努爾·阿布拉(右)和古再麗·艾依迪爾
熱合曼?艾海提:胡楊林中的“土警察”
自2009年熱合曼從警以來,他扎根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胡楊林深處,駐守年均沙塵天氣超300天的艱苦環境,用“土警察”的堅守詮釋忠誠。
他獨創“土辦法”走訪群眾,騎摩托穿行胡楊林,沒油便推車、迷路循羊道,徒步數萬公里摸清轄區200余戶牧民信息。
▲圖片來源:公眾號@平安天山
建立民情筆記解決群眾用煤、救羊、醫療等難題,被贊“比兒子還貼心”。他創新生態保護機制,解救野生動物50余只、迷路游客10余人次,助力轄區發展生態旅游。
13年如一日守護邊疆,獲評2021年全國“最美基層民警”,以胡楊般的堅韌在沙漠中鑄就“永不走的警隊”。
▲圖片來源:公眾號@平安天山
巴哈義古麗?尼合買提:點亮邊疆大愛的“社區女兒”
巴哈義古麗·尼合買提作為新疆吉木薩爾縣滿城路社區民政干部,扎根基層27年,以“民政為民”的初心點亮邊疆大愛。
她將13位不同民族的孤寡老人視為“父母”,為殘疾老人申請安居房,雨夜救助獨居老人,捐資10萬元用于助學創業。
▲圖片來源:公眾號@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2017年她牽頭成立“巴哈義古麗民族團結工作室”,組建8支志愿服務隊,帶領近2000名志愿者開展扶貧幫困活動1800余次,累計捐助物資48萬元,惠及5500余名困難群眾。
她先后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被央視等媒體譽為“新時代民族團結踐行者”。
李琳:烏爾喀什爾山的“生命守護者”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琳行走在牧區出診路上
李琳自1988年退伍后扎根烏爾喀什爾山牧區37載,成為牧民心中的“健康守護人”。
他主動請纓駐守偏遠三連衛生室,克服語言障礙學習哈薩克語,騎馬穿越雪山、冰河巡診,累計行程超17萬公里,救治患者超1萬人次,接生300余名嬰兒,挽救59名危重患者生命。
在牧民轉場時搭帳篷隨行“游牧”,曾雪夜車內接生、懸崖下急救,被牧民視為“親人”。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琳(右)到牧民家中送診
他建立健康檔案,帶領團隊將簡陋衛生室發展為現代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動了當地醫療條件的改善。
曾獲“白求恩獎章”“全國民族團結道德模范”等榮譽,用半生詮釋“醫者戍邊”精神,其事跡被央視、《人民日報》等報道,成為邊疆醫療奉獻的標桿。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琳(中)帶著護士鄭桂茂(左)為牧民做健康檢查
勞動者的光芒:跨越時光的邊疆奮斗史詩
當帕提古麗在沙丘插下第170001株樹苗時,500公里外的棉田里,無人機正掠過滴灌管網編織的銀色網格。這是屬于邊疆勞動者的時空交響——傳統與現代的變奏中,每個十年都刻著進步的年輪。
2013年
筑路工張建軍(原型參考《新疆影像記憶》)與工友在35℃高溫中揮動鐵鍬,炙烤下鋪設的每一寸柏油都凝固著“高溫不減質量”的誓言,他們的脊梁是城市生長的筋骨。
2017年
艾爾肯·買買提一家(源自《地上的云朵》)在棉田里續寫傳奇,長絨棉與陸地棉交織的40畝棉海間,沾滿晨露與星輝的雙手不僅托起女兒的大學錄取書,更讓雪白棉朵綻放成民族團結的圖騰。
2021年
古麗米熱,這位跨越3800公里從喀什到浙江的紡織女工(取材紀錄片《向幸福出發》),在織機轟鳴中編織的不只是綢緞,更是用普通話串聯起的多民族姐妹情誼。
而在烏魯木齊飄香的街巷,阿不都·熱合曼將百年馕坑化作創業熔爐,滋滋作響的烤肉與創新配方,讓“民族團結飯”的香氣飄進千家萬戶。
2024年
《棉田守望者》里的趙強夫婦在阿克蘇的棉田描繪新篇,無人機掠過滴灌管網交織的科技網格,傳統農具與智能終端在此握手——200畝棉田不僅是豐收的沃土,更是邊疆勞動者擁抱時代的宣言。
從2013年烏魯木齊滾燙的瀝青路開始,到2024年阿克蘇的智慧棉田,十年光陰,我們看到了從手握鐵鍬到操控無人機的蛻變,我們見證了從棉田到織機的轉換,我們跨越了街邊馕坑到跨省工廠的距離,見證著新疆大地上的無數勞動者們用汗水澆灌著土地的美麗事跡。
這些勞動者以不同的姿態詮釋同樣的真理:每一滴墜入土地的汗水,都在滋養著民族繁榮的花園;每一條被汗水浸透的皺紋,都鐫刻著時代進步的密碼。
勞動之光,永遠是最閃耀的邊疆星辰!
五一治愈計劃:在新疆邂逅詩與遠方
五月是春末到初夏的過渡期,是樹木變綠,鳥語花香的季節,而“勞動節”正是在這么美好的時期來臨。
讓人盼望更多的或許是節日帶來的小長假,那么你有想好怎么讓自己在假期得到放松與快樂嗎?如果沒有,不妨看看我們的推薦,選擇一項并來一場與大自然的相遇,度過美好的假期吧!
賽里木湖
央視主持人撒貝寧的一句“賽里木湖你都沒去過,白活了!”使很多人紛紛趕來此地,感受清澈的湖水,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并直呼“撒老師,我沒白活!”
▲圖片來源:小紅書@小潘在新疆
此時的你,如果正在經歷著一場忙碌和疲憊的生活,那么趁著假期立刻出發吧!給自己一個放松的空間,看著眼前遼闊的湖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讓自己擁有滿格電量,并充滿繼續奔赴生活的勇氣。
盤龍古道
帕米爾高原上36公里的盤山公路,途中繞過六百多個彎道,讓不少人因為那句“今日走過了所有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的標語,不遠千里,來此打卡。
沿途中,映入眼簾的是遠處的雪山,是一朵朵仿佛觸手可及的“漫畫云”,在此路上穿梭能更深切地體會到古道的滄桑與壯麗。在城市的車水馬龍里待久了的我們,在這個小長假制定一個“逃跑計劃”離開城市的喧囂,去感受大自然的靜謐與壯美。
喀拉峻大草原
在伊犁特克斯縣有著廣闊無垠的大草原,棉花般的白云像是鑲在草原之上、遠處矗立著雪山。
登上鮮花臺,和這萬紫千紅共享春色,和這里的每一瓣鮮花一起迎接初夏。
我想在一大片碧綠和鮮花叢中再多的煩惱也會迎刃而解,再疲憊的身體也會得到放松。
然而,當我們與自然共處并且欣賞這些美景時最不能忽略的是背后的勞動者的付出。
盤龍古道是許多位修路工人的艱苦勞作下建成的;賽里木湖和喀拉峻草原雖是天然美景但是也離不開環衛工人的維護與管理,在他們一代接一代的守護與付出,保障著一年接一年讓人嘆為觀止的景色。
因此在旅游打卡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保護環境,尊重勞動者的每一份付出!
尾聲
說著說著五一假期就將至了,小編提前祝愿每一位辛勤的勞動者都能在春光里收獲屬于自己的閑暇幸福時光。
無論是堅守崗位的奮斗者,還是享受假期的休憩者,我們都應該相信勞動賦予生活的意義始終熠熠生輝——它用汗水澆灌希望,用雙手編織夢想,更讓天山南北的團結之花在耕耘中綻放異彩。
這個假期,讓我們致敬每一份平凡而偉大的付出,共同譜寫出工作與休息平衡的暖心篇章。
勞動最光榮,奮斗正當時!愿五月的風,吹來安康喜樂,載滿人間煙火!!!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