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471篇文章
今天和大家聊一個緩解胰腺炎腹脹既傳統又實用的治療方法——芒硝外敷。很多重癥胰腺炎患者會用它來外敷或內服,中西結合如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芒硝外敷的作用機制
芒硝主要成分為硫酸鈉(Na2SO4?10H2O),其作用機制涵蓋中西醫雙重理論:
01
中醫理論
性寒味咸,歸胃、大腸經,具清熱消腫、軟堅散結之效,適用于實熱積滯型疾病。
02
現代醫學解析
(1) 滲透脫水
高滲性吸收組織液,減輕胰周水腫及腹腔積液,緩解腹脹。
(2) 抗炎鎮痛
抑制TNF-α、IL-6等炎癥因子釋放,降低胰酶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3) 改善微循環
刺激局部血流,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促進壞死組織吸收
二、適應證與禁忌證
01
適用人群
(1) 輕癥或中重癥胰腺炎
伴腹脹、腹痛,CT顯示胰周水腫但無感染或壞死。
(2) 腸蠕動減弱
輔助改善腸道麻痹,預防假性囊腫形成。
(3) 輔助抗炎
醫用級芒硝聯合生大黃鼻飼,可縮短病程并降低并發癥風險。
02
禁忌證
(1) 局部皮膚異常
破損、過敏、術后傷口未愈合者。
(2) 嚴重感染或出血
如胰腺壞死感染、腹腔膿腫或出血。
(3) 特殊人群
孕婦(可能刺激宮縮)、腎功能不全者(高鈉風險)。
三、標準化操作流程
01
材料準備
(1) 芒硝選擇
醫用級芒硝(純度≥95%,顆粒狀為佳),避免工業用雜質。
(2) 工具
透氣棉布袋(分大、中、小尺寸)、繃帶/腹帶、溫水、紅外線燈(可選)。
02
配置與封裝
(1) 配比
250g芒硝加50ml溫水調至半濕潤(避免完全溶解)。
(2) 封裝
平鋪于布袋,厚度約2cm,封口確保無滲漏。
03
外敷操作
(1) 部位
覆蓋上腹部(胰腺體表投影區)及臍周,避開手術切口。
(2) 時間
每次4-6小時,每日1-2次,療程≤7天;24小時持續外敷需遵醫囑進行。
(3) 固定與輔助
繃帶固定,可聯合紅外線照射(溫度40-45℃,距離30cm)增強滲透。
(4) 移除與清潔
取下敷料后,用溫水擦拭皮膚殘留,保持干燥。
04
后續處理
(1) 芒硝易吸潮結塊,建議每4-8h更換新藥。
(2) 使用后的紗布袋可晾干后重復使用1-2次(需確保清潔)。
05
觀察與記錄
(1) 皮膚監測
每30分鐘檢查紅腫、水皰,發現異常立即停用。
(2) 療效評估
記錄腹圍變化、腸鳴音恢復及疼痛評分(如VAS量表)。
四、常見誤區與風險防控
01
誤區糾正
誤區1:“外敷時間越長越好”
風險:長時間使用可致皮膚脫水性皮炎甚至灼傷。
糾正:芒硝需4-8小時更換,避免結塊后持續使用。
誤區2:“自行增加芒硝濃度”
風險:高濃度無額外療效,反加重刺激。
02
風險預警
(1) 皮膚損傷
出現紅斑、水皰時,停用并以生理鹽水清潔,外涂凡士林保護。
(2) 感染加重
若外敷后體溫升高或腹痛加劇,需立即排查感染并調整治療方案。
五、醫護與大眾須知
01
醫護人員
(1) 個體化方案
結合CT分期(如修訂版Atlantis分類)調整外敷策略。
(2) 多學科協作
聯合外科、營養科制定腸內營養過渡計劃。
02
大眾患者
(1) 家庭使用前提
需經醫生評估,禁止盲目自用。
(2) 日常護理
外敷期間多飲水(2000-2500ml/天),監測尿量防脫水。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撰寫:急診科 張麗 主管護師
指導:急診科 裴紅紅 主任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