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16)
國軍少將副師長——劉鴻勛
劉鴻勛(1898-1940),別號子勤,陜西城固人。縣立高級小學、武昌文宇中學畢業,1923年入上海化工工業專門學校學習。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
軍校畢業后,參加了第一次東征,不久軍校應胡景翼的請求,派遣部分黃埔學生到河南,劉鴻勛被派到國民軍第二軍,職務不詳。
1927年隨軍征戰河南,部隊與奉軍作戰受挫后隨岳維峻退入皖北。1928年,岳維峻部被縮編為新編第二師,劉鴻勛任新編第二師第六旅(旅長劉鵬)副旅長,后番號改為新編第一師第三旅,仍任副旅長。同年到南京,被蔣介石任命為點驗委員,返安徽阜陽,對岳維峻部進行改編。
1929年1月,調駐蕪湖的第十一師(師長曹萬順),接替高奎升任第三十三旅(旅長李德銘,后林蔚)第六十六團團長。同年6月,任陜西軍事特派員兼討逆先遣軍總司令。9月,任國軍編遣委員會第二編遣區點驗組(主任賀耀祖)委員,派赴西北,點驗陜甘青寧部隊。
1930年9月,任總司令部南京新兵招募訓練處(主任賀耀祖)江蘇省第一組主任委員,10月,新兵招募訓練處被裁撤,劉鴻勛被任命為陜南軍事視察員。
1934年8月,任甘肅省會軍警督察處處長,當月赴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
1935年,甘肅省各縣保衛團常備隊改名為保安隊,劉鴻勛奉甘肅省民政廳委派,擔任甘肅省文、武、成、康、徽、兩當、秦安等七縣保安隊指揮員。后由于第一師師長胡宗南(黃埔一期)認為西北民情風俗與中原及南方迥異,由非本地人官兵組成的便衣隊,往往不能很好的隱蔽執行任務,于是設立了游擊指揮部,派劉鴻勛任指揮,并抽調精干的下級軍官充實劉鴻勛管轄的甘南七縣保安隊,將其改編為四個支隊,每支隊約200人,并施以一定的情報活動方面的訓練。利用便衣化裝,并攜帶電臺,搜集紅軍的軍事情報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情,配合正規軍的軍事行動。
同年5月,為了堵截紅軍長征北上的通道,第六十一師(師長楊步飛,黃埔一期)第三六一團(團長林英,黃埔一期)和劉鴻勛的游擊指揮部率先進入松潘縣城,立即組成了“松潘臨時剿匪司令部”,林英兼任司令,劉鴻勛兼任副司令。由于紅軍未能搶占松潘縣城,此后被迫繞道走草地北上。同年,劉鴻勛的游擊隊合并到第一師下轄的西北補充旅,劉鴻勛任補充旅(旅長廖昂,黃埔二期,后楊德亮,黃埔三期)上校副旅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任第一九一師(師長楊德亮)少將副師長,1938年5月,軍事委員會西安行營設立漢中警備司令部,劉鴻勛兼任警備司令,司令部駐南鄭。同年,漢中警備司令部撤銷,改為陜鄂甘邊區警備司令部,劉鴻勛調任陜西省戰時行政人員訓練班(教育長任覺五,黃埔四期)第一大隊大隊長,同年末任第一九六師(師長王治岐,黃埔一期)副師長,防守黃河沿岸。
1940年,軍事委員會戰時干部訓練團第四團(簡稱戰干四團)擴大學生總隊,先后成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等總隊,劉鴻勛調任第六學生總隊少將總隊長。同年于西安病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