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錢游
報道 | 新零售參考
盒馬,終于賺錢了!
從以新零售試驗田的身份登場到實現全年盈利,盒馬用了10年。
據媒體報道,至2025年3月,盒馬實現了全年盈利(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且無論淡旺季都達成了一個較好的盈利水平。
這也是盒馬成立以來第一次實現全年盈利。
新零售參考拍攝
據透露,盒馬2025年還將開啟“百店計劃”,有序進駐更多城市,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盒區房”帶來的便利。
盒馬終于盈利,不僅回應了外界對生鮮電商“難盈利”的質疑,更標志著盒馬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了造血能力。
在新零售參考看來,這一成績單背后,是盒馬以長期主義思維錨定戰略方向的結果。
近年來,盒馬聚焦盒馬鮮生與盒馬NB兩大核心業態,前者通過“百店計劃”加速攻城略地,后者以高性價比模型夯實新興市場基礎。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現身盒馬長沙門店,盒馬也用行動證明,當年馬老師提出的“新零售”不再是空中樓閣。
盒馬率先實現盈利 背后是商品力的勝利
在新零售參考看來,盒馬實現盈利的本質是商品力的勝利。
近年來,盒馬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自有品牌矩陣構筑自己的護城河,通過自有品牌商品的持續創新,開辟差異化競爭賽道。
好比說,盒馬推出的無花果亞麻籽水等自有品牌養生水飲,以‘0 糖 0 脂’配方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成為白領新寵。
(盒馬售賣的無花果亞麻籽輕養水)
再比如近期小紅書爆火的貴州抹茶奶油卷。
(圖:今年3月盒馬烘焙推出的貴州抹茶奶油卷,比之前類似商品銷量增長了五倍)
今年3月,盒馬牽手貴州銅仁建立全國首個抹茶盒馬村,將貴茶集團的高山生態抹茶融入烘焙產品,
(圖:貴州銅仁市九龍山茶園,全國首個抹茶盒馬村在此揭牌)
銷量比同類商品激增5倍,更打破消費者“唯日本抹茶論”的認知定式。
這種“產地直采+產品共創”模式,既降低原料成本,又讓“貴州抹茶”招牌隨430家門店走向全國,帶動當地種植戶增收,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價值閉環。
盒馬加大供應鏈建設 助力地域特色成為全國爆款
要論供應鏈能力如何幫扶地方特色出圈,就不得不提到盒馬果蔬區的爆款——四川米易小櫻桃。
(圖:米易小櫻桃酸甜適中、風味濃郁,被評為“四川最好吃的櫻桃”。)
這款被譽為“初春第一果”的爆品,過去因運輸損耗率超50%只能困守川渝。
而盒馬引入氣調保鮮技術,將海鮮儲運方案“嫁接”到水果。
從田間移動冷庫急速降溫,氮氣密封阻斷氧化,配合“凌晨采摘-冷鏈運輸-次日上架”的極速鏈路,最終讓北京、上海消費者在25天賞味期內嘗到新鮮。
(圖:基地為小櫻桃引進氣調保鮮設備。)
在技術加持下,米易櫻桃產值突破2.1億元,盒馬也再次證明,供應鏈升級帶來的農業經濟價值。
(圖:近期小櫻桃在盒馬上市銷售。)
大家一定也還記得近期因為美國網紅Speed來華游玩而爆火出圈的榮昌鹵鵝哥。
圖源:小紅書
盒馬也很快抓住流量風口,讓知名度大增的榮昌鹵鵝盡快登上廣大消費者的餐桌。
據了解,盒馬與鵝堂合作研發的氣調包裝技術,實現現制鹵鵝24小時空運全國,免去抽真空導致的口感損失,帶動銷量環比增長40%。
(圖:“鹵鵝哥”林江在重慶盒馬門店宣傳榮昌鹵鵝。)
用技術幫助地方美食走向全國,一直是盒馬在努力的方向。
在新零售參考看來,盒馬用標準化破解非標難題,在保留傳統風味與規模化擴張間找到平衡點。
從盒區房到云享會 盒馬展現最大誠意
門店擴張歷來是商超發展的難題,擴店太快,導致服務配套體系跟不上擴張速度,造成消費者體驗不佳;
擴店緩慢,又會錯失良機。
而盒馬的“百店計劃”卻非盲目跑馬圈地,則是主業態的精確落地。
就在近日(4月18日),揚州、泰州雙店同開,雙雙進駐GDP百強縣,鎖定新城核心商圈,以4000平米大店形成虹吸效應。
雖是周五工作日開業,但熱情不減,門店爆滿,
圖源:揚州日報
去年9月,盒馬揚州首店落子京華城,從首店到二店僅隔半年,這種高密度布局快速激活市場,而盒馬的到來也成為各地經濟的晴雨表。
其次,對新興市場的精準卡位。
值得一提的是,“百店計劃”并非一線城市的內卷。
去年,江蘇泰興首店開業日銷售額沖至全國榜首,也印證了新線市場未被滿足的消費潛力。
如今盒馬泰興吾悅店的開業也再度迎來一波“盒馬消費潮”,真正意義上實現品牌和消費者的雙向奔赴。
盒馬用“一線品質、縣域價格”重塑新興市場零售格局,既避開一二線紅海競爭,又不斷開拓新線城市的增量紅利。
盒馬無錫宜興新店已開始裝修
盒馬早年憑借“盒區房”概念將三公里配送圈打造為護城河,但一定程度也困住了服務半徑。
也就在近期,盒馬宣布“云享會”的升級,用最大誠意,讓不在盒區房、非盒馬X會員的用戶也可以下單購買近4000款商品。
并已基本實現全國覆蓋,而盒馬X會員用戶則可享受"天天會員價"及全年無限次滿49元免郵到家的服務,也是盒馬X會員權益的一次新的升級。
讓原本被“走不出,買不到”的網紅爆款,如今借助“云享會”直接觸達更多消費者。
千億規模
盒馬要當第一品牌
盒馬,何以定義新零售的最佳樣本?
當傳統商超陷入閉店潮時,用穩健增長證明了盒馬模式的可行性。
其一,是商品SKU的“加減法則”。
加自有品牌占比提升差異化能力,減同質化標品避免價格戰。
無論是養生水飲的消費洞察,還是板藍根青菜的產學研打通,都遵循“人找貨”到“貨找人”的邏輯轉變。
其二,就是供應鏈投入的重要性。
前端門店網絡形成流量入口,后端供應鏈體系保障利潤空間。米易櫻桃、榮昌鹵鵝的出川之旅,實質是盒馬的冷鏈技術與當地產品的協同作戰。
其三,就是成熟的用戶運營體系。
從“盒區房”會員到云享會用戶,盒馬用誠意為消費者帶來實質服務升級。
而X會員日均消費額是非會員的幾倍,也一再證明盒馬會員服務產生的復利效應。
去年,零售行業處于劇變之際,盒馬卻以平均5天開一店的節奏逆勢擴張,憑借加碼供應鏈、戰略聚焦及高效團隊走出了自己的路。
在本土零售轉型的行業拐點,盒馬CEO嚴筱磊提出“千億規模、第一品牌”的愿景。
今年,行業洗牌繼續加速推進,而盒馬沖擊千億規模,第一本土零售品牌的底氣就在于龐大的供應鏈網絡、高效的數字化運營體系、穩定的戰略合作以及所有奮斗在一線的盒馬工作人員們。
馬云曾說: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
在零售業的馬拉松中,盒馬正用戰略定力挺進目標。
當百店計劃撞上千億目標,這家企業已不滿足于成為生鮮電商的幸存者,而是在新零售深水區探索更大可能。
新零售參考始終認為,盈利只是盒馬的一個新起點。
零售行業真正的競爭,不是卷低價、卷SKU、卷門店數量,而是與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賽跑。
這場賽跑中,盒馬的穩健步伐正在定義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